宝钗对湘云不顾情谊,探春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对宝钗下了逐客令

湘云的身世比黛玉还可怜,婴儿时期父母双亡,由叔叔婶婶带大,幸好有贾母的疼爱,经常来贾府少住,后来因为黛玉的到来占了湘云的位置还是怎么?湘云对黛玉一直有误解,反而对后来的宝钗推崇备至,视宝钗为亲姐姐。"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湘云语

一次黛玉打趣湘云“二哥哥”说不清楚,非说成“爱哥哥”,那湘云情急之下搬出了宝钗解围,史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伏你。”黛玉忙问是谁。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那里敢挑他呢。”

纵观书的前半部,宝钗和湘云关系非同一般,湘云认同宝钗,反过来宝钗也很关注理解湘云,宝钗还特意嘱咐袭人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麻烦湘云做针线活,因为宝钗观察到湘云在史家过的并不如意,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如此看来她二人确实情如亲姐妹。书中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湘云对黛玉说出了这样的话,“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社也散了,诗也不作了。倒是他们父子叔侄纵横起来。你可知宋太祖说的好:‘卧榻之侧,岂许他人酣睡。’他们不作,咱们两个竟联起句来,明日羞他们一羞。”

细细品读湘云的这段话的含义,对黛玉的病关心了不少,对宝钗用了”恨“字,有读者说这是湘云对宝钗的怀念之情,思之心切,那下面的“卧榻之侧,岂许他人酣睡”。是不是感觉有点突兀呢?作何解释?别急,这正是曹雪芹的用心之笔。读红楼梦的乐趣也正在于此,湘云的这段话正是对前面七十五回宝钗对自己下的逐客令的反应,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一回,宝钗找到李纨说要搬出去住,宝钗道:“依我的主意,也不必添人过去,竟把云丫头请了来,你和她住一两日,岂不省事。”尤氏在旁听了就问,“可是,史大妹妹往哪里去了?”宝钗道:“我才打发她们找你们探丫头去了,叫她同到这里来,我也明白告诉她。”看宝钗话的意思,她已经知会过湘云,让她去叫着探春同来李纨处。读到此处很多读者都忽略了,只要湘云在场,没有别人说话的机会的,宝钗这样形容过湘云: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

可是在这样重要的场合,又涉及到自己的坐卧之地,湘云竟出奇的安静,一句话没有,大概是在伤心难过吧,反而探春说出了一段话,很值得回味,书中原文,正说着,果然报:“云姑娘和三姑娘来了。”大家让坐已毕,宝钗便说要出去一事,探春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听到宝钗的话,直性子的湘云没吱声,探春先发话,“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这里探春说的虽是气话,但也是充满了对王夫人发起的查抄大观园的不满,间接回击了宝钗的舍车保帅,明哲保身的做法。

其实后来湘云并没有和李纨住,而是又和黛玉住在了一起,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还是黛玉的卧榻之侧,允许他人酣睡,面对宝钗的决绝离去,自己又被赶出了蘅芜苑,湘云是无力反击的,毕竟蘅芜苑和怡红院是大观园里两所最大的院落,有不同的寓意存在,湘云也就只配住在黛玉的潇湘馆了,黛玉和湘云才是真正的同病相怜,无依无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