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市:来自古滇国的一份铁血柔情的宝物

以前去到一个新地方和新朋友聊的都是云南有什么好吃的,但是现在,新朋友们会问我“云南有什么特别的艺术品”。我想了半天,排除了鲜花饼的制作工艺、野生菌中毒之后的临床表现、过桥米线的一百种吃法等等之后,勉强找出了我家附近街心花园里的青铜牛虎案雕塑给大家看一下。

战国时期青铜器牛虎案 高43cm 长76cm 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作为学中文的、意外天团里稀有又珍贵的云南人,我开始了天天给大家编故事的生活,不是,是用文学的方式来给大家介绍艺术的生活。小伙伴们看到牛虎案的一瞬间脱口而出的感觉是奇特,比如——第一是牛虎案的造型很特别,我们现在见到的动物造型的青铜器都是完整的一个动物。但是这个牛虎案却是一头母牛的肚子中空里面还站着一头小牛,并且脊背也是空空的,尾部还挂着一只老虎,这种追求不完美的艺术造型,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只此一家。

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它的仿制品,什么街心花园啦、木雕家具馆啦,说不定去到云南朋友的家里还能看到茶几上放一个牛虎案果盘,真是哪里都有。其中最大的一个还屹立在云南省江川市的十字路口大转盘上,成为一个超大的地标。

牛虎案它不像别的文物,一定要去到博物馆才能看到,它就像一件装饰品一样哪哪儿都是,它的常见也常常让人忽略了它奇特的造型,也特别容易让人忽略它背后的含义。让我们再好好看一眼牛虎案,你有没有觉得像是在看动物世界?而且是动物世界里最血腥的捕猎画面。

一只好像刚成年的老虎扑咬住了一只壮硕的母牛,整个身体腾空悬挂在了母牛的身上,被老虎凶狠地撕咬着,母牛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却一步不敢动,因为它的肚子下还护着一只懵懂无知的小牛。虽然这是个不会动的青铜器,但是结局可想而知,母牛为了保护小牛,注定葬身虎口。这种强烈的母爱和极致的血腥也太让人震撼了吧!

这么惊心动魄的一件青铜器,它的作用肯定不是装饰用的摆设那么简单啦。其实牛虎案是古滇国人民祭祀时候用的一件重要的青铜礼器。祭祀的时候需要三牲,也就是用牛、羊、猪的肉放在祭台上祭祀神明和祖先,牛是三牲之首,这个牛虎案就是用来盛放三牲中最重要的牛肉。

先民们将大块的生牛肉放在母牛的脊背上,就好像补上了母牛空缺的身体,祭祀的时候母牛就会是一头完整的牛。

你想想看,中原地区的民族祭祀都用的什么青铜器?都是什么鼎啊尊啊的,四四方方,即便有动物也是装饰用的。

但是差不多同时期的古滇国,用来祭祀的礼器却整个都是动物形态,并且用来放东西的案台居然还不平。

这就真的很奇特了。

那是因为,古滇国的人民是高原民族,他们生产方式是打猎为主,农耕为辅。这个远离中原正统的边境王国,大致的范围差不多就是现在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因为打猎,动物他们最熟悉了,每种动物有什么属性都非常清楚,所以也会用动物的属性来象征和比喻人性,比如,用孔雀来比喻像孔雀一样骄傲(不)的人。

▲如果有人用云南方言叫你孔雀,记得回给对方一个冷冷的微笑。

同时,因为身处高原地区,一打开门看到的就是高山陡坡,平地海拔两千米,没有大面积的平地,这样的地理状况也注定了古滇国人民没有四平八稳、方方正正的审美观念,别说案台是弯曲的,我们连塔都是斜的。

至于为什么从成千上万种动物中选择了牛和虎的形象来作为祭祀的礼器,而不是选择更具有云南特色的孔雀大象金丝猴呢。这个问题问得好!这是因为牛能拉车,能犁地,对于农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辛勤的农耕又意味着生存,安稳的农耕生活也意味着繁衍生息。

所以在祭祀祖先的时候,牛就象征了勤勤恳恳劳作的滇民自己,而撕咬着母牛的老虎,则是食物链的顶端,老虎的力量和凶狠让打猎的滇民反而成为了猎物,老虎让滇民敬畏的同时又让滇民崇拜,老虎是滇民族的信仰,在古滇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所以这个既有牛,又有虎的牛虎案,体现出古滇国人民的民族性格,那就是崇拜力量,并且尊重生命。如果说农耕与打猎,都是在与大自然抗争中求得生存,那么母牛用生命保护小牛这件事,则体现出了古滇国人民心中最柔软的一面,新生的生命对于血性十足的滇民族来说,就像是猛虎俯下身来细嗅的那朵蔷薇。也因为牛虎案有着这么重要的意义,作为滇文化的象征,它才会有那么多的仿制雕塑,出现在云南的大街小巷,牛虎案融入云南人的生活,也意味着滇民族的精神融入云南人的生命。

小牛的位置既稳固了青铜案的重心,也稳固了生物链的重心,因为小牛的存在,十字形的结构让青铜案能够经年累月地站在祭台前,承担起祭祀的责任。同时,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母牛为了保护小牛忍受这老虎的撕咬一动不动,母牛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小牛的安全,小牛是母牛生命的延续。对,就是这种既骁勇又柔情的反差触动了我,让我突然透过它的平常看到了它不平常的一面。这个用青铜铸造的牛虎案从诞生起就承担了滇王国的祭祀任务,即便到了今天,出现在云南街头大大小小各种材质的仿制品,也还在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醒着每个云南人,我们不能忘记先民们曾经坚持过的对生命的敬畏。融入生活也溶于骨血的血性温柔,我们可以觉得它很平常,但是不该因为它过于常见而忽略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