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錢這個多變魔術師面前,還是悠著點、規矩點為好

金錢是個多變的“魔術師”

文 |張桂輝

但凡常人,都看過魔術表演,都知道何為魔術師。據我觀察,魔術師們共同的拿手好戲,是在“有無”兩個字上變戲法——既可以把“有”變成“無”,又能夠把“無”變成“有”。

事實表明,很多情況下,金錢的能耐,要比魔術師大得多。我這樣說,是有“理論依據”的。大文豪莎士比亞的《雅典的泰門》中,有這樣一段臺詞:“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這東西,只這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可見,金錢不但善變,而且多變。

過去很長時間,我對金錢的“性質”與“功能”不曾多做琢磨。近年來,通過各類媒體,見識了不少“老虎”與“蒼蠅”。他們都有一條類似的人生歷程:先從平平常常的“普通一兵”,變成亮亮閃閃的“不凡人物”,再從令人羨慕的“實權派”,變成遭人唾棄的“階下囚”,落得個被“打”,或者被“拍”的可悲下場。其所以然,都與金錢密切相關。常言道:金錢不是萬能的,沒錢是萬萬不能的。早在900多年前,蘇軾就在《策別·課百官三》中寫道:“舉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錢無以行之。”而《管子·輕重戊》則說:“彼金錢,人之所重也。”君不見,現實生活中,任何一個人,只要有了錢,就可以過上要多瀟灑就多瀟灑、不是神仙勝似神仙的日子。這一點,很多人都有所領教、有些體會。

可是,另一點,不少人至今未必有清醒的認識。不錯,有錢能使鬼推磨。很多時候、很多方面,金錢恰如“通行證”。比如,在某些地方、某些官場,真個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動;連跑帶送,提拔重用。”跑什麼?跑官!送什麼?送錢!送錢,既便捷,又管用。“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錢送夠了,送到位了,自然也就“心想事成”了。“造假能人”“五假副部”盧恩光,就是這樣的典型。

盧恩光,一個只有假本事,沒有真才幹,慣於歪門邪道,疏於修心養性的人,居然能夠一路綠燈、一帆風順,從名不見經傳的民辦教師,變身冠冕堂皇的副部領導,委實匪夷所思,端的天方夜譚。其“成功秘訣”,就是“金錢開路”。換言之,假如不是用大把大把的“金錢開道”,盧恩光就不可能完成這樣華麗的“轉身”。

我注意到,媒體在披露其案例時的一段話:“盧恩光是一名年齡、學歷、入黨材料、工作經歷、家庭情況都造假的‘五假幹部’,是改革開放以來一起罕見的個人情況全面造假,金錢開道、投機鑽營、跑官買官,從一名私營企業主一步步變身為副部級領導幹部的典型”。只可惜,盧恩光沒能“笑到最後”——來之不義、用不得法的金錢變魔術一般,先是一級一級把他推上“高處”,繼而一步一步把他拉進“地獄”。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從古到今,為財而死者,不計其數;從官到民,因財被捉者,不乏其人。曾經對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韓寶林,在擔任攀枝花市土地綜合開發中心主任、攀枝花市土地儲備中心主任等職務期間,在金錢的誘惑下,利用手中的權力,大肆瘋狂斂財,即便是黨的十八大以後,仍然不收斂、不收手——利用職務之便挪用公款1000萬元,多次收受他人賄賂270萬元。最終,法院以挪用公款罪、受賄罪、貪汙罪數罪併罰,判處其有期徒刑十五年,並處罰金120萬元。落馬後,他這樣懺悔:“我在親情和金錢面前失去底線,把手中的權利變成了大肆斂財的工具。”

“伸手必被捉”。古往今來,但凡貪官,皆因錢“倒”。遺憾的是,不少人在東窗事發、身敗名裂之前,最感興趣的是,金錢可以使人“飛黃騰達”的魔法;最不警惕的是,金錢能讓人“身敗名裂”的魔力。實乃可嘆可恨,真個可憐可悲!前車之鑑,不可不察。奉勸人們,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在金錢這個多變魔術師面前,還是悠著點、規矩點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