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热量≠安全:特朗普挚爱无糖可乐却遭可乐公司批?原因揭秘

一天12罐无糖可乐!

川普同学自己也说了,可口可乐公司对他有意见.

我的天!12罐!他居然受得了?!真想采访一下他:肚子里的气体,够吹几个?

这还不算什么,比12罐的数量更让媒体郁闷的是老川同学的态度:川普公开表明,不管可口可乐公司对他有多大意见,没所谓!他就是要喝垃圾!喝垃圾!喝垃圾!——这显然是态度不端正嘛!并且,是:非常不端正!

川普疯了!鉴定完毕!

接下来,回答此刻你心头的问号:无糖可乐,不是无糖吗?为何也是垃圾?

有没有糖,都是碳酸饮料

大量饮用碳酸饮料(比如:可乐),对骨骼健康是没有好处的——这件事好像不用多说了,大家已经广泛了解。

含糖碳酸饮料,增加多种疾病风险

不赘述。

无糖碳酸饮料,甜味剂引忧思

什么是甜味剂呢?

能赋予软饮料甜味的食品添加剂;

不是一种物质,而是所有能产生甜味、且被批准用于食品的物质的统称;

根据营养价值,可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两类;后者分为人工合成和天然提取两大类;

有甜味没热量”——所有非营养性甜味剂的共性;

共性之外,其他方面的性质相差巨大。

甜味剂发家史:

据说,我们熟知的糖精、安赛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这四位有机会上演食品加工业中的网红角色,都是因为科学家的偶然一舔……比如:1897年,某位做完实验没有认真洗手的俄罗斯化学家,在认真吃他的不知道什么卷(roll)、一不小心唆了一下手指头后,发现了著名的糖精。

美国老总统罗斯福先生就是糖精的受益者——有糖尿病却喜爱甜食,糖精简直就是他的可人儿小甜心。

网红甜味剂的兴衰起落:

学者们最初很开心:太好了!低/零热量,且甜!于是,二十世纪初,环磺酸盐(某一种有害的糖精)开始被用于体重控制和糖尿病患者。然而,几十年后,乐极生悲的故事发生:这玩意儿被发现能让实验动物得膀胱癌,以及肺、胃、生殖系统肿瘤,因此而被美国FDA速速叫停。

故事并没有终止,学者们特别敬业地持续对糖精进行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又推翻了之前给它们家族集体扣的罪名,到2000年的时候,那些好糖精终于被平反(学术界是这样的)……(屋主话外音:事实证明,如果你对一件事或一样东西或一个人有信心,你大可坚持下去,万一有一天美梦成真了呢——前提是不损害健康哈)

阿斯巴甜也大致经历了类似的波折~~不过,它还是成功地笑到了最后——成为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为研究得最彻底的食品添加剂之一,认定其安全性毋庸置疑。即便是来自欧盟的最新法规2018年1月23日不再允许将下图中这些甜味剂(包括阿斯巴甜)用于精制焙烤制品,美国FDA依然坚持阿斯巴甜是安全的,并在其官网明确指出:欧盟没有向FDA提供全部研究数据,而基于FDA能够看到的研究内容,由于在设计和方法上有缺陷,FDA有足够的理由认为欧盟说阿斯巴甜有安全问题是缺乏足够证据支持的……(意见不统一啊)

突然觉得今天这篇的信息量好大~

甜味剂之健康危害——营养界新忧:

其实也不算新啦,从二十一世纪初期就开始让营养界忧心忡忡:

甜味剂并不能降低我们对甜味的喜爱与痴迷,它们虽然不会产生热量,却并不能带来天然糖给人体的满足感,甚至还会提高大脑对甜味剂的偏好临界值(或者说是阈值)、降低人体对甜味的敏感度。

话句话说:甜味剂是个“甜(qing)感大骗子”!而身体一旦上当受骗,结果会怎样呢?

我们的身体在尝到这种甜味后,本以为能得到糖类和能量,然而,由于摄入的是零热量的人造甜味剂,意味着根本不会迎来真正的糖类和能量;

人体特别聪明,一旦发现上了“假甜”的当,大脑里的“奖励中枢”就会自动调整和校准,趋使身体摄入更多的食物;

于是,我们开始吃吃喝喝更多的食物,直至大脑觉得“满足了”;

最终,我们更胖了!

大脑里的“奖励中枢”是个什么东东呢?它主要负责:将感觉到的食物甜度和身体对能量的摄入量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将甜味感觉与能量满足整合到一块儿。一旦它检测到甜味、但未检测到实际有能量进入身体,它就会想办法让糖类变得更加可口诱人,从而驱动食物摄入量的增加。——这实际上是饥饿应答的一部分,让我们在饥饿的时候觉得食物更加美味。

正常人如此,孕妇更是这样。有研究发现:如果孕妇在孕期摄入过多甜味剂,这种效应会让胎儿出生后对甜味更“向往”、需要更多的甜才能满足宝宝们的“心”!

所以,你会发现:喝完无糖可乐,总觉得“意犹未尽”......估计川普同学就是这样,一罐接一罐地意犹未尽......

后来,学者们陆续发现和证实:在摄入一定量的情况下(底限量好像并不多哦,有些研究中,只要超过2罐就……),非营养性甜味剂会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风、女性蛋白尿的发病风险

,并增加抑郁症和痴呆的发病率……原理貌似比让人体摄入更多食物更复杂,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另外,它们似乎还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状况,引发一些新问题,比如:代谢损伤和糖耐量异常(这个结论目前仅基于动物试验)。

还能不能愉快地使用甜味剂了?

看完前面的林林总总,有没有觉得后脊梁骨一凉:呀!完了!我吃(喝)了那么多人工甜味剂......我是不是要挂了?

屋主说:勿恐慌、有节制

其实,不用那么紧张啦,因为,有关甜味剂的争论,一直还在进行中,一部分学者在动物试验中甚至得出很不一样的结论。

但是!让你别恐慌,不意味着同意你一边喝着无糖汽水、一边大快朵颐各种高热量食物——用非营养性甜味剂作为宠溺自己胡吃海塞、热量摄入超标的借口,是:绝!对!不!容!许!的!

美国心脏协会(AHA)官网上明确提出:虽然FDA批准使用的非营养性甜味剂“基本上是安全的”,并且,用甜味剂替代添加糖,有助于减少来自于添加糖的摄入量、帮助维持健康体重、可以让糖尿病患者既能喝到甜味饮料又能避免血糖波动。但是

,一来它毕竟是没有营养价值的(虽然零热量,但也不能提供任何维生素矿物质)。二来,“我们并不能确定人们会因为饮/食用了无糖饮料或食物而确保每天摄入更少的卡路里”。AHA说了:“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减少膳食中添加糖的摄入量,毋庸置疑是对健康有益的”。

上图是AHA提出的膳食添加糖摄入限量:男性每天不超过36克,女性每天不超过25克。这个量真的没多少,咖啡伴糖一小袋是5克、一小块方糖是4.5克,看上去需要好多袋或好多块,对吧?实际上,通常情况下,一听(罐)含糖可乐或等量的其它含糖饮料,基本上就能把这点儿额度用光了。关于这个问题,咱们下次细说,今天是甜味剂的主场。

耐着性子看到这里,你一定会嘀咕:说了半天甜味剂(和无糖可乐)的坏话,到底几个意思?

先了解下常见甜味剂的ADI值:

ADI(allowable daily intake),每日容许摄入量——人或动物每日摄入某种化学物质(如:食品添加剂、农药等),对健康无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单位:mg/kg体重。食品添加剂的ADI值越高,说明该化学物质的毒性越低。常见甜味剂ADI值如下:

糖精:0-5

阿斯巴甜:0-40

甜蜜素:0-11

安赛蜜:0-15

三氯蔗糖:0-15

阿力甜:0-1

以阿斯巴甜为例,一个5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量不超过 40*50=2000毫克(即:2克),基本认为是安全的(警告:阿斯巴甜的此ADI值不适用于苯丙酮尿症患者),其它类推。

参考ADI值浅尝辄止:

首先,可以明确:太多的添加糖是不利于健康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选择甜味剂饮料(少量)替代含糖饮料,显然是可以避免因含糖饮料导致的血糖波动的;

在均衡饮食、全天热量摄入 ≤ 能量消耗前提下,少量使用人工甜味剂来替代添加糖,或会促进减肥、改善机体代谢状况,甚至还能有效保护机体免于感染期间的损伤;

阿斯巴甜是个宠儿,在ADI范围内,连孕妇都可以合理适量使用(注意:合理+适量,不是天天累积、也不是像川普那样一口气儿摄入一大堆);

相对于添加糖的直接明确的危害,“甜味剂的健康隐患”还只是初步证据,我们可以视为“潜在可能”,但没必要谈之色变。毕竟,国家对此是有严格管控的,食品添加剂在严格遵守国家卫生法规相关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前提下,是安全的;

不同甜味剂的健康效应有差别,在没有最终定论之前,既不要以点概面、全盘否定,也不要大大咧咧、随意大量摄入。参照上面的ADI值、浅尝辄止,就算有可能有潜在问题,也不至于吃/喝出大问题来;

别给孩子乱喝这类饮料,关爱下一代——从嘴开始!

现在,你们知道为何可口可乐公司对特朗普有意见了吧?凡事都该有个“度”,既然可口可乐公司知道自己的产品有安全隐患,他们怎么可能纵容自己的一国之君在健康问题上胡作非为呢?——国家形象啊!总统不做好健康表率,麾下的大米国人民岂不更难控?想想满街的大胖子和泛滥成灾的糖尿病……国家医疗,需要的可是真金白银啊!

另外,再次强调一件事:耳根子不要太软、钱包要有攻守、不要被碳酸饮料中的某些新添加成分迷惑了心智、误以为这样的碳酸饮料就是有健康益处的,碳酸饮料终究是碳酸饮料,小酌费钱大饮伤身……

遂谦碎碎念:

抵制得住诱惑,才是你人生最大的成功!于人于事于食物于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