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到底是不是吳國的?

再見再不見

首先,我覺得這是一個有趣的歷史話題。對於這個荊州到底是不是吳國的?在我看來,這個荊州地區在當時是漢朝統治下的一個地區,把這個地區的領導人有很多個。不過,在東漢末年漢朝的統治者就讓劉表來管理這塊土地。

所以這塊土地,當時是被劉表所管理著的,不過後來的卻荊州成為了那些軍閥爭鬥的焦點之一。

由於劉表的去世,參與爭奪這塊給我的土地的人就主要有劉備、曹操、孫權已以劉表的兒子們。不過,由於孫劉聯盟的勝利使得曹操前線軍隊,屬於一種潰退的狀態。所以,劉備和孫權就趁機佔領了荊州。

由於是雙方聯盟後打下來。所以他們在分配戰爭勝利的果實的時候,雙方就爭執不下。孫權那邊他覺得他的功勞比較大,因為他出的力比劉備那邊出的力多。

相應的分到的也是比較多才是,最後當時的劉備對方卻提出這個荊州本來就是劉表。不過他現在不再了,所以這塊地區應該由他的兒子們管理。但是,由於他的兒子們現在確實沒有足夠的能力在這塊土地上愛百姓們帶來幸福!

所以雙方就再退讓一步。都承認這塊土地還是劉表他們兒子的,不過他們死了以後就不知道是誰的了,還有就是這方面還提出了“借荊州”的想法。現在我們這邊非常需要一塊根據地來休養生息和發展自己。



等我們找到了新的根據地。就把荊州會還給東吳方面,那時候東吳就想啊!現在只是暫時借給你,將來他要還給我,挺好的!所以他們就雙方立下字據。

在劉表的兒子們都死了以後,後來的東吳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說荊州這塊土地是我借給劉備的。

朋友們,你們有什麼看法嗎?


愛好問答

赤壁之戰以後,曹操基本上無力統治荊州全境,特別是南郡之戰,孫劉聯軍勝利後,曹操在荊州的勢力僅剩下了北部的襄陽,樊城等地。戰後南郡為孫權所得,而劉備趁機收復了荊州南方四郡。這樣荊州基本上分成了三份。

由於沒有找到合適的圖,只能簡單口述一下,這裡小熊就不用三國演義裡的說法,而是根據歷史凱介紹了,歷史上沒有荊襄九郡的說法,只有7個郡,而北邊人口最多的是曹操佔據的,剩下的是被孫劉佔據的,而孫劉的分歧就出在這裡。

劉備基本上佔據了荊州西部,而孫權獲得了東部,但是有一個南郡位置比較尷尬,處於西北邊,但是是被孫權佔據的。這樣,南郡基本上是處在了劉備和曹操的勢力範圍中間了。從戰略位置來說,南郡雖然重要,但是遠離東吳本土,治理非常困難,而且還有北面曹操的威脅。於是從戰略的角度,東吳把南郡的使用權交給了劉備,僅僅是保留了所有權。這當時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因為劉備可以把自己的勢力連成了一片,而孫權也可以避開和曹操對峙。所謂的劉備借荊州其實只是借了一個郡而已。

好了,說回問題,荊州是不是屬於東吳,其實從赤壁之戰以後基本上整個荊州是三家共治的,而夷陵之戰後,荊州大部分落入吳國之手,但是北部始終在曹魏手裡。一直到三國末期,司馬炎滅了吳國以後整個荊州才算是統一歸到晉朝手裡。所以說荊州屬於吳國的說法,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寂寞的小熊

平心而論,荊州既不是曹操的,也同樣不是東吳的;荊州是劉表的,縱然劉表死了,劉綜降了,但曹操尚未站穩腳跟;既使你東吳出力多過劉備,但劉備也應該分得一些地盤,否則你東吳如果能憑一方之力打得過曹操又為何要結盟,反之劉備也一樣同樣的道理;既然是同盟,敵方佔領的地盤原本是劉表的,又不是你東吳的,為何你東吳能取,劉備不能取,況且劉琦子承父業而取荊州天經地儀,有何不可;劉備以叔輔侄也應無非議,縱使你東吳出了大量人力物力,退一萬步來講也大不了平分荊州而已,安能全佔;錯就錯在劉備為了顧忌曹操而對東吳承諾而借荊州;以致於為關羽的敗亡而埋下了伏筆;


手機用戶52089617856

赤壁戰後東吳打破曹操軍,使得東吳認為荊州當歸屬東吳,而當時劉備軍和東吳軍實力懸殊,使得劉備提出暫借荊州。只要劉家取得益州及漢中便歸還荊州。知道公元220年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後驕橫無比,甚至起兵攻打樊城,而又不還荊州,此事孫權已深知無法以外交手段奪會荊州,使得曹魏和孫吳兩家結盟,曹魏在前方作戰,孫吳則在後方奇襲荊州。孫權以呂蒙為大都督出兵攻打荊州,呂蒙採用陸遜之計,以書信慢關羽之心,關羽中計,將荊州的三萬人馬調走,後方空虛,呂蒙乘機攻下荊州,前線將士得知荊州失陷,毫無戰心,又尋多人都回到荊州投降孫吳以保家人。而關羽軍又被曹魏擊敗,最後敗走麥城。自此到三國歸一荊州都屬於東吳。


唐山心心人

吳國認為天下都是他的!我個人覺得為什麼劉備集團提出借荊州跟當時的情況有關,1,曹操新敗,孫權軍隊劉備軍隊士氣正盛,發兵攻打荊州,拿下荊州也是順理成章的事!2,劉備當時兵少,也沒有立足之地不能與坐穩江東各郡的孫權抗衡,並且要保證孫劉聯盟的體制,必須示弱,借荊州,名義上是借,告訴孫權荊州是你的,我只是借用一下!其實劉備覺得就是他自己的!這樣運作及可以保住孫劉聯盟,又能猥瑣發育!攻下西川劉備根本就不想還荊州,只是沒想到事情發展到最後不可控了!一句遊戲裡的話..猥瑣發育,關羽別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