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赶下台的约旦首相告诉我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钱不能随便借!

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这两天特别的烦恼,因为在首都安曼政府大门口围堵的人群还没有彻底散去。三天之前,因为这些抗议的人群实在太顽固,他不得已发了一道圣旨给首相让他主动辞职,然后又换了一个人做首相,可是大伙儿还是一副不罢休的样子。阿卜杜拉二世低头看看金光闪闪的龙椅,抬头看看富丽堂皇的宫殿,心里掠过了一丝不安。

约旦有议会有内阁政府而且还有国王,所以它是一个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但是因为阿卜杜拉二世和他的叔伯们大权在握可以决定一切,所以它这个又叫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王有自己的私生活,要玩鹰、要玩越野车、要吃烤全羊,所以就把一切劳心劳力的行政工作交给内阁政府去办。如今政府工作没有做好,他被民众逼着换了首相,你说他能不烦恼吗!

虽然现在首相换了新人,但是前一个首相捅下的娄子还在那儿搁着,如果新首相处理不好的话,下次皇宫可能都会被人给围起来,到时候他还得发诏书劝退新首相。那么前首相到底捅了什么篓子呢?一切要从一笔外债说起。

(在首都安曼抗议的人群)

2016年约旦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那儿借了一笔钱,总数是7.23亿美元,看这金额也不是特别巨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来都是只借短期不做长期,约旦这笔钱只有三年期限,眼瞅着明年就到了还款时间了。为了还钱政府就安慰大家说,大伙儿勒紧裤腰带多交点税,我们把欠人的钱给还上。一听这个大家不高兴了,纠结起来围堵首相办公楼,跟警察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活活把首相给逼下了台。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总是有手头紧张需要周转的时候,即使这种时候大家也要牢记一个原则:有些钱可以借,有些钱不能随便借。对于一个缺钱的人来说,电线杆子上那种1分钟无抵押放款的小广告不要随便碰;而对于一个缺钱的国家来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钱也不能随便借,因为这个组织背景不简单。

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个组织其实就是一个货币领域的联合国。任何加入这个组织的国家需要掏一大笔钱作为保证金,有了这笔保证金之后,将来缺钱了就可以向组织开口。因为当初存了一笔钱,所以这个时候可以把当初那笔钱先拿出来用,这个就不叫借钱而叫提款。如果你要用的钱超过了当初预存的保证金,那就要找组织借钱了。

(货币基金组织总部的标志)

这年头借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找个有钱靠谱的债主不容易,同意债主的利息和条件也不容易。虽然我们经常从新闻上看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给缺钱的国家借钱,但是这个组织从不做好人好事,在钱这个问题上非常冷酷无情。它为了确保借出去的钱都能按时全部收回来,借钱的时候会提出非常苛刻的条件。这也不是它的错,如果大家都拖着不还的话,那这个组织迟早要关门歇业。这也是它不放长期贷款的原因,如果每家都借个三五十年,它也可能关门歇业。

那么如何保证借出去的钱都可以按时全部归还呢?货币基金组织有自己的江湖规矩,只要借款人同意了他这些规矩,不但能借到钱而且还能帮他出谋划策按时还款。听起来是不是很诱人服务很周到呢?大家一定要记住,在借钱的时候,任何诱人的条件里面几乎都是有陷阱的。

货币基金组织在接待债权人的时候,会要求来者提供各种它们需要的数据和资料,东西拿到手后就打发借钱人去隔壁喝茶吃坚果等他们通知。货币基金组织的人会仔细研究和考察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财政状况,然后制定出一套详细的还款计划来。计划定好之后,再把隔壁借钱的人叫过来商量,说你想借钱的话先要同意我们这个帮你还款的计划,否则这个钱是不借给你的。

(约旦警察逮捕了一位抗议者)

这个还款计划一般人看了都觉得比较眼熟,比如提高税率增加政府收入,削减办公经费降低政府开支,削减社会福利降低政府开支,将国有资产私有化增加政府收入,开放某些领域并招揽外资增加政府的收入等等,收入高了就能愉快地还钱了。基础好的同学瞅一眼就知道,这些方法其实就是经济改革呀。

在任何国家的任何时代,改革从来都不是一件很好推动的事情。要么伤害既得利益阶层,要么伤害普通阶层,要么所有阶层一起伤害,谁愿意像一只小羊羔一样毫无反抗地被伤害呢?约旦借了这7亿多美元之后,就在货币基金组织的诱惑下,决定给约旦所有个人和企业一起加税,同时还削减了好几项社会福利。被伤害的约旦人就不愿意了,他们堵在首相办公室外面大喊大叫,其中有一句口号是这样的:我们不是你们的提款机。

这下约旦政府和它家国王都尴尬了,原来借钱的时候答应的还款计划推动不了。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不是个善类,它放款的过程就是分阶段的,每隔一段时间给你打一笔钱,然后看看之前的承诺有没有做到位,如果没做到的话后面的钱就没了,想要钱的话就继续遵守承诺,否则连本带息把前面的还回去。假如敢赖账的,不但将来再也借不到钱,它还有各种金融封锁和经济制裁的大礼包,分分钟给老赖送去一波经济危机。

(很西方化的约旦国王全家福)

所以说有些钱不能随便借,借了之后不过痛快一时,到了还款的日子,真正的痛苦就开始了,最终不但要失去钱,债主还会剥夺和控制一些原本属于你的东西。货币基金组织在借钱的时候定下的还款规矩,就特别有干涉债权国内政的嫌疑。那么这些规矩最初都是由谁来制定的呢?一个大国的身影突然出现并遮住了我们的视线,抬头望去,发现这个国家是美国。

没错,哪里都有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有成员国缴纳的入会费组成了一个资金池,国家越是土豪往池子里丢的钱就越多,钱丢的越多那股份就越大。过去以及现在组织里面最大的股东就是美国,其次是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中国、俄罗斯和沙特。这个顺序基本上也是过去全球经济实力的排名顺序,在联合国或者安理会有话语权的也是这些大佬们。

占的股份越多,那么话语权就越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任何一项政策的时候,都需要内部投票表决,而投票的时候美国一家所占的票数是最大的。另外,美国在全世界的盟友特别多,货币基金组织里遍地都是它的盟友,所以美国直接和间接控制的投票占有率轻松超过了60%。这超过了半数就有了决定权,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放款时候的那些霸王条款,可以说就是美国人参与制定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

参与制定这些规矩的是美国联邦政府的经济部门,而经济部门的这些公务员可不像我们的那样禁止参与其他经营活动,白宫的公务员常常还是美国各种智库的成员。智库虽然都号称是保持中立的学术组织,但是总有一些要么接受了华尔街的捐助,要么智库成员本身就在华尔街做生意,要么自己就是大资本家。所以这里面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这帮人参与制定的规矩或许不一定对自己有利,但是肯定不会对自己有害。

在货币基金组织放款的规矩里面,最受外国资本家喜欢的一条就是要求借款人放开国内的市场,另一条是对国有资产进行私有化。放开市场意味着他们就有机会提着钞票进去投资建厂了;相比前者他们更喜欢国有资产的私有化,在私有化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快速奔进去低价抄底,然后捂在手里待价而沽。

1990年债台高筑的阿根廷就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口,前前后后好几次借了100多亿美元。借钱的时候阿根廷被迫接受了一系列改革条件,其中就包括国有资产的私有化和扩大对外开放。在拿到钱之后的5年里,阿根廷的银行有50%被外资控制,国内大企业有70%被外资控制,能源、交通、码头、港口、机场全都变成了外资的猎物。虽然招商引资可以给政府带来收入,给经济增加活力,但是这种被外人控制的感觉,还是让人感觉特别失落;阿根廷后来每一次经济动荡,多少都跟唯利是图的外资有关系。

(约旦的地理位置)

约旦在中东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几乎每个中东国家都多少能挖出点石油来,但是约旦一滴也没有,那么这该怎么生存呢?约旦人的思路其实也不错,他们玩劳务输出。附近不是油贩子多吗,那么约旦就决定去服务这些油贩子,约旦国内关于石油开采、提炼和管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完善,给全世界的石油行业输出了非常多优秀人才,保守估计一半的约旦人在外务工,然后把挣到的钱寄回国内。

除了劳务输出,约旦剩下的赚钱途径就是靠死海和沙漠的旅游收入,还有来自外部的援助。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和他的新首相目前只有三个办法可以还钱:要么加税、要么出售国有资产、要么从别处借钱。现在看来借新债还旧债或许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尽管人生经验告诉我们,这个方法通常都是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