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县委外宣办主任吕富来:文章合为时而著

婺源讯(江淦泉)我们都是为别人‘做嫁衣’,哪里想到自己申报‘最美公务员’?”今年5月,当婺源县委宣传部领导找到吕富来,推荐他申报婺源县“最美公务员”时,他愣了一下,“这是我没有想过的。”参加工作9年来,吕富来默默耕耘在岗位上,虽然赢得了大家的认可,而他自己却“浑然不觉”。

多岗位锻炼,甘当“苦行僧”

“段莘乡、县委办、镇头镇、清华镇、组织部、江湾镇、宣传部……”2009年7月,作为上饶市第二批选录生,吕富来选择有高山平湖的段莘乡工作。刚走出象牙塔的他,被安排在段莘乡综治办、林政办工作。当时,段莘乡交通不便,进村调处矛盾纠纷,上山制止木材盗伐等大多靠双脚走路。

2009年8月,接到段莘乡阆山村打来的“求助电话”,吕富来随即跟着分管领导,顶着烈日步行10公里崎岖山路,来到阆山村调解矛盾纠纷。同年,他先后到段莘乡官坑村、西垣村、庆源村等地为村民调解矛盾纠纷,并收缴捕兽器10多具。“小吕真不错,肯吃苦。”当时,吕富来分管领导评价他说,“一介书生‘弃文从武’,毫无怨言,难能可贵。”

相对于调解矛盾纠纷,制止木材盗伐更辛苦。每逢周末,其他乡干部都回家休息了。三更半夜接到木材盗伐举报电话时,坚持驻乡的吕富来二话不说,就同林政办前辈一道紧急上山打击不法行为。“午夜来电、夜间突袭”成了他林政办工作不成文的规则,时常在睡梦中被电话“惊醒”。

2010年深秋时节和2011年清明节期间,段莘乡发生数起森林火灾,吕富来随乡村干部日行近百里上山灭火数次。有一天夜晚,在灭火过程中他不慎摔跤,从山顶滚到山腰,眼镜丢了,脸部划伤,所幸身体无碍。次日,毗邻的浙源乡发生火灾,他又和同事们一道赶往救援。“艰辛的乡镇工作经历,锤炼了我的韧劲。”在工作笔记上,吕富来写道,“只有适应岗位,才能有所作为。”

善钻研学习,争做“业务通”

2012年9月,吕富来调入婺源县委宣传部工作。在大学里,他学的是法学;在宣传部,他主攻的是外宣。如何从“门外汉”转变为“业务通”?他坚持自学与向人请教相结合,坚持写稿与请人指点相结合,很快就进入了工作角色。

2013年1月,江湾景区创5A成功后,吕富来进入婺源县委宣传部搞外宣。当年,他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每天坚持工作近12个小时。夜晚,他坚持阅读新闻写作书籍和《瞭望》《半月谈》等杂志,凭着一股“钻劲”换回了丰硕的外宣成果。2013年以来,他每年在人民日报、江西日报、上饶日报等党报党刊上稿近200条。时任婺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汪炬星表扬他说,“小吕不玩麻将不打牌,把工作当爱好,什么时候都能看见他坐在办公室敲键盘,值得大家学习。”

勤厉兵秣马,追求“多面手”

如果说,在宣传战线上,吕富来是“专才”。那么,跳出宣传战线,他还是一个“全才”。2014年,段莘乡谋划发展全域旅游。吕富来受邀协助该乡编制“休闲运动慢游区”“田园观光慢游区”“农耕体验慢游区”和“徽州寻梦慢游区”的“一乡四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协助完成《一段“莘”动之旅》段莘全域旅游画册编印工作。当时,段莘乡发展全域旅游的顶层设计走在了全国乡镇前列。

2016年,在原国家旅游局开展的“中华情怀·旅游故事”全国首届旅游美文征文大赛中,吕富来撰写的《婺源古建保护“工程师”》荣获二等奖(全国仅10名)。他还撰写了《庆源村里景色新》《进士故里古韵悠》《“讨饭无路进腾坑”》《休闲港湾美景如画》《一株古柳观鱼港》等通讯报道,让婺源一个个“零门票”景观村走进了读者的视野和游客的心中。

日常工作中,有群众上门求助时,吕富来也会帮忙写“求助信”,乐于“雪中送炭”。秋口镇言村王某身患癌症,家庭陷入困境。经过实地了解情况,他撰写的《家贫患癌症 凄苦祈人帮》刊发后,让王某得到了一些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

都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吕富来“光鲜”的背后是他不怕吃苦而又善于思考、笔耕不辍。由他执笔的调研文章《扬宗亲文化优势 建侨乡特色小镇》荣获“2017年度上饶市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奖”;他执笔的通讯报道《户户晒家训 滴滴润乡土 江西婺源“微家训”涵养文明乡风》在今年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首页头条刊发。

当别人向吕富来“取经”时,他说,个人成长离不开好家风。去年,他写的散文《祖父的补丁袜子》在《当代江西》刊发,并获评婺源县好家风主题征文活动二等奖。在吕富来的床头柜上,放着一本《党章》,“它叮嘱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吕富来说,他要不断提升自我,做到“文章合为时而著”,争做新时代优秀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