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过的日子——这便是我所理解的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弗兰克尔《追寻生命的意义》

朋友问,“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我说,这真是个老掉牙的问题啊!

如今,已鲜有人提及了。

活着,这个词,日益与享受并列。意义之类似乎就显得多余了。

行尸走肉过去一直与无意义的人生并提。

活一辈子不过一块肉。从细胞之生到细胞之死,有长达一百年的,也有短至几小时的。若从蛋白质的角度看,长短也没有意义。

于是,意义就渐渐从人生菜盘上消失了。

我想,既然那盘里不过是一块肉,生死之间就只是腐烂的过程和对保鲜的追逐。

虚无的人生仿佛是通向颓废的单行道,上无意义下无逃路。

堕落,便成了唯一的出口。

那简直就像偷了一把钥匙打开狱门,狂奔出去却发现,门外是一望无边的荒漠。

生之宏大和随之承载的荣华富贵,究竟有没有边界?

在生与死之间,到底有什么他人难以参悟的东西只,留给了“历史傻瓜”?

养尊处优的人生要到某个关口,才能体味到:活着的意义,不是知道为什么而活,而是知道为什么而死——这个分岔口为腐烂和保鲜赋予了其本不具有的意义。

在「知道为什么而活」和「知道为什么而死」的人之间有一条界河。

历史在这界河两边穿梭着,宛如缝缀着人类的伤口。

那针线一次次失落于只知为什么而活的人之手,又被看清为什么而死的人力挽狂澜。

我是在沟通界河两边的独木桥上,看到那些只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将满腹才情变成雕虫小技,以及那些知道为什么而死的人将雕虫小技化做伟大的宣言。

那是将一滴血变成鲜花,将蛋白质变成历史的一个创口。

让腐烂和保鲜划清界限,让一粒细胞超脱朝生夕死。

让人对屠场、断头台、沙场、审判法庭瞬间失去恐惧,让逃跑、背叛、妥协、偷生、谎言失却伪装的魔术。

放弃一切与时俱进的虚空的理论。

摒弃一切人为的社会标签,身份,地位,财富,荣耀等等,我想我更注重生命本质与这个世界的真实联结。

若人生不注重接受感知当下的每一刻丰盛,而执拗于虚空的未来,探索所谓的生命的终极意义。

那么,当死亡成为生命唯一和必然的结局,也许我们的生命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欣赏一朵花的美丽,感知轻风拂面的怡人。

凉月光下的散步,孩童清澈的眼光。

阅读,饱食,酣睡,与人相爱——这些最简单朴素真实的经历,何尝不是我们生命的终极意义所在?

因为会思想,所以人感知丰富的情感经历。

喜悦,失望,痛苦,纠结,羞耻,脆弱,坚强。

人性如果以社会准则为依据来评判高尚与卑微,我想我们每个人的情感摺皱里,都有我们无法面对的阴暗的一面。

但就是这样的阴暗面,却更逼近我们人性的真实。

我们如何接受我们人性最本真的贪欲和放纵,并且不露声色波澜不惊地把它化解在和我们的生活内容里,找到一个合理的存在的方式?

也许我们永远找不到这样的一条途径,能让我们永远感知幸福,满足,愉悦。

我们永远在迷茫,我们和这个世界和他人,找到怎么样的关系和联结?

我们发现,我们永远是孤独的个体,任何人任何情感都不会是我们永远的凭靠。

我们要独自去面对那些黑暗里情感起伏的纠结,承受别人无法意会的对生命的种种感知。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都是孤独的生命个体。

有永久的孤独感。

但是我们依然索求理解,信任,宽容,温暖。索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之爱。

哪怕知道情感无常,会有疏离和背叛,却依然无法罢休这样的索求。

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我保持沉默。

我用心感知生命每一刻的当下,喜悦它的丰盛。

并亦懂得如何坦然接受空盛之后的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