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北京鼓樓那些經典咖啡館,鐫刻著時光烙印的地方

我不擅長引經據典,不熱衷咬文嚼字,寫字越多越惜墨如金,近日甚至懶到想把文體改成當代詩歌,好省兩筆墨水,又看到韓寒那篇《現代詩和詩人怎麼還存在》中說“這年頭紙挺貴的,好好的散文,寫在一行裡不好嗎?現代詩人所唯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回車。”遙想當年高考前還瞬間幻想過作文用詩歌代替,終歸是收住了魯莽的心。我還是先好好練練回車吧,然後再來費紙。

每一場開篇都很難,難在自我的抉擇,總想記下多一點思路,又恐無關冗繁,於是東拉西扯終將言歸正傳,乾巴巴硬生生地拽回來。

寫路線是一件既費力又不討好的事兒,所涉及的時間跨度大,空間範圍廣,如這篇,戰線拉了兩年甚至更久……其中包含了多家從2009年我開始從事生活方式互聯網工作之時就已名聲大造的店,有的已經改頭換面,有的挪了地方,有的等不及先行告退了,永遠離開人們的視野,只存在於記憶之中。

我到底有多拖沓,走著瞧。哦對了,這篇寫北京鼓樓,及其周邊,分成兩篇發佈。

Cafe Zarah

拍攝日期:2016 / 4 / 23

咖啡館有個紅磚遍地的寬敞院子,4月的時節枝葉還不足以蔽日,待到繁茂之時,想必下小雨都能當傘來遮吧。有百年曆史的,經過改造之後變為現代工業風的簡約空間。

二層有個大的活動室,以及露臺。春天的陽光溫暖有些耀眼,我和閨蜜坐在洋灰牆下庇廕處,看著身旁外國人帶著孩子,跑跑鬧鬧倒也沒有噪音,有條不紊。不喜咖啡,故無法品評,甜品種類超級少,大理石中規中矩。那時的週日有早午餐,但隔週有,且必須提前預訂,一年半後的現在不知道了。

Cafe Zarah

人均:75塊

營業時間::週一至四、日 10:00-23:00,週五、六 10:00-01:0014:00-23:00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鼓樓東大街46號

繁體字咖啡館

拍攝日期:2016 / 2 / 21

總在不經意的時候想起在臺灣的短短几天時間,留下的長長記憶畫面,想起認識的臺灣朋友柔聲細語、禮貌有加的模樣,也會想起從臺北到臺中的高鐵上,小孩兒安安靜靜地學習筆畫拼音的震撼瞬間,作為中國文化的主要陣地大陸,這種筆畫拼音在絕大多數人眼裡已經跟瑪雅文字一樣,是個天書。語言文字,文化這個東西需要容器,人是最好的傳承載體。像生物進化的階段圖形一樣,繁體字是中國文字變化中的重要一環,體現著象形字的演變之美,由來之因。如今,我們已互不相識。

北京的咖啡館多如牛毛,以傳承繁體字文化為己任的只有這一家。文字無聲無息,來者輕聲細語,可在北京文青中無人不知曉,甚至連老外都來體會。

關於這個咖啡館和老闆的資料,網上一搜有N篇報道。老闆臺中人,名叫李雪莉,畢業於臺灣文化大學,曾是一位小有名氣的廣告策劃人。不甘於一生逡巡在小小的領域,來到北京十多年,開設了這家咖啡館,希望它成為臺灣在中華文化擴散的原點之一,讓人們瞭解繁體字,愛上繁體字,認識筆畫間隱藏的漢字故事。

冬季的陰霾沒有因為立春的到來而放晴,我們在車輦店衚衕小小的店裡是尋找溫暖。老闆和店員小姑娘不殷勤也不怠慢,每個客人都能有自己的心理空間。書架上一本接一本排滿了臺灣的繁體字書,其中很多是雪莉從各地蒐羅來的絕版書和雜誌,我在拼湊的臉上彷彿看到了李立群和鈕承澤。

撲克牌的紅絲絨是愛麗絲夢遊仙境主題甜品,很好吃。每位客人點單後都會收到一張字帖和一根筆,寫完它就可以享受九折。相信很多人都快忘記了在格子裡寫字,筆和粗糙的紙摩擦的震顫,提筆忘字是我們這些手機電腦智能輸入法培養出來的好能力。

如今,車輦店已成為記憶,繁體字搬到了後鼓樓苑衚衕4號,新店址我還沒有去過,網上的圖片看起來更加寬敞,老闆也在店裡開起了繁體字私塾,給客人們講解漢字的演變,讓更多人對文字有更多的感觸。

繁體字咖啡館

人均:64塊

營業時間:週四-週日 11:00-22:00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鼓樓東大街後鼓樓苑衚衕4號

MsMood(已歇業)

拍攝日期:2015 / 12 / 13

南鑼鼓巷東側有條菊兒衚衕,茫茫平房叢中出現了一座樓房,那是一輕研究所,從門口經過如果不是熟客,不是慕名而來,是不會知道機關大門之後藏著榮祿府邸一座歐式別墅的。

榮祿深受慈禧太后的青睞和恭親王奕訢的賞識,是戊戌變法時期舉足輕重的人物,菊兒衚衕7號院裡的二層洋樓就是當年榮祿府主要建築之一,解放後還做過很長時間的阿富汗大使館,後來交給北京一輕研究所管理,又出租給了童趣出版社。

府邸基本格局保存完好,臺階、會客廳,留聲機、原木傢俱、奢華老沙發、吊頂燈,目力所及總有種進了《情深深雨濛濛》依萍家的錯覺。

那一年,這個府邸被名叫MsMood的甜品店包圓兒了,一時間成了京城文藝姑娘們的私會地。後來,甜品店搬出了洋樓,兩年後的今天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昔巷(已歇業)

拍攝日期:2016 / 2 / 21

如果我有一個大房子,我不要什麼北歐極簡,不要現代中式,不要日式美式,我想還原八九十年代家裡的樣子,擺滿我的玩意兒,那些你們想扔的,我都收著,拿出來當寶貝……可是,我沒有大房子,這些東西也再難找尋了。

圖中的這家就是昔巷,把70-90年代孩子們童年的生活、學習所見所用的物件全都收納在這個不小的平房裡,佈置就是當時家裡或者學校的樣子。黑板報、老傢俱、燕舞錄音機、小霸王遊戲機、把兒缸子、團員證、摺疊竹尺子、鐵皮玩具、風琴、縫紉機、老收音機、藍秋衣運動衣……吃飯的餐具是綠白色的搪瓷碗,喝的是麥乳精……

年雖未老,已老淚縱橫。

又要說到09-10年,那時候北京乃至全國的生活服務互聯網沒有幾家,懷舊主題餐廳昔巷,只有80後才能進的8號苑火鍋,建外soho的巨鯨肚黑暗餐廳、西單的木馬童話黑暗餐廳、武俠主題的風波莊、地安門的便便滿堂便所主題餐廳……都是主題餐廳專題必收錄的。

在寫這篇的時候,上點評搜昔巷的資料,發現店已不存在。如今還存活著的只有8號苑和風波莊了。

像孟庭葦的歌聲一樣,帶著一絲澄澈的悽美,昔日與我們揮手而別,昔巷亦然,該說再見了。

探索隱蔽去處 分享小眾旅行

北京土著,偽文藝青年,自由攝影撰稿人。假期時間丈量世界,工作間隙寫字拍片兒,生命不息,行走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