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民企與大型國企合資成立企業十二年被掛空中——何時才是頭?

一、 轉型發展的路在何方

2017年10月13日太原日報發佈了《關於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通告》,其中涉及並政地國用(2013)第20050號土地,坐落於河西農產品有限公司以南,長興南街以北,土地使用權人:太原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太化集團)。是2011年陽煤集團為落實太化整體搬遷,用於解決與太化集團有著“投資關係”的山西太恆達置業有限公司(下稱太恆達公司)的搬遷、安置、轉型發展,已經明確為“太恆達項目”用地。該宗土地經過省、市政府的批准,承載著太化集團與太恆達公司兩個企業對合作期間的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該通告的發佈,太恆達公司認為是太化集團沒有向政府反映真實情況造成的。瞞了政府,坑了股東。

二、合作開始就步入死衚衕

太恆達公司的前身山西太恆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4月,是太化集團旗下的太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太化股份)於2006年為了技改陳舊的老生產線籌集短缺資金,經招商引資組建的子公司,組建伊始,在招商引資大會上,時任太化集團總經理承諾,“讓太化發展,讓股東發財並承諾於2007年6月讓太恆達公司投產運行。2006年10月12日簽定的《合資合同》約定太化股份保證太恆達化工公司運行5年以上,如遇到整體搬遷,保證在新園區內建設新公司,並且承擔損失,全額返還另兩股東投入的資金”。

公司註冊資本一億元,太化股份以甲醇生產線評估4500萬元入股佔45%,太原恆興投資公司以現金4300萬元入股佔43%,太原達悅通投資公司以現金1200萬元入股佔12%,是省發改委批准的增加6萬噸(原產6萬噸)合計為年產12萬噸甲醇的化工企業,由於是技改組建的公司,其廠房及生產裝置與太化股份合成氨分公司互聯共生共用,雖資產清晰,但無法分清界限,獨立運行受限。

三、各級政府的推動督辦變成了空頭支票

公司組建後一個月,太化便更換合作主體合成氨分公司領導,該同志上臺後拒絕配合太恆達的啟動運行工作,不履行《合資合同》,未將其投入到太恆達的原甲醇生產線交給太恆達化工公司、也不予辦理相關生產手續,挪用了股東投入的資金,致使太恆達化工公司變成空殼,一直未能啟動運行,造成了巨大損失,也給上市公司太化股份留下了後遺症,至今無法披露更正信息,太恆達公司曾致函敦促未果。從此股東間堆積了許多問題,最終激化了矛盾,驚動了國務院、國家信訪局及多家媒體,引起了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在省、市政府的推動下,太恆達化工公司於2010年9月20日申領了晉WH安許證字安全生產許可證,太恆達公司又重新看到了希望,並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準備啟動運行。

四、太化集團的整體搬遷皓似太恆達有了復活的轉機

但就在準備啟動運行的2010年底,省政府決定陽煤集團託管太化集團並實施整體搬遷,太化集團為了落實整體搬遷,便於統一建設新基地,提議太恆達化工公司退出化工領域的合作,搬離太化工業園區,用位於河西農產品有限公司以南、長興南街以北、上冶峪村以東、太原市為民服務中心以西的土地轉型發展,2012年2月14日,太化集團在省、市政府的督促下與太恆達化工公司的三方股東簽定了《股權變更與土地合作協議》,協議中約定太恆達化工公司不再參與太化集團的化工生產經營,轉型發展為房地產開發企業,收益彌補損失同時一攬子解決股東間所有問題。之後,太恆達化工公司進行了股權結構、公司名稱及經營範圍等手續的變更,成為山西太恆達置業有限公司,太化集團將山西太恆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2萬噸/年的甲醇安全生產許可證變更到清徐新基地使用 ,太化集團將轉型發展實施方案由其上級陽煤集團報省政府予以認可,並將具體辦法報山西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備案,最後正式確定以該宗土地作為太恆達化工公司轉型發展的項目用地。為此太化集團於2012年5月31日與(與達悅通合併後的太原恆興投資有限公司)恆信達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了《房地產開發合作協議書》特別約定太恆達公司全面負責經營與管理,“太恆達項目”享受政府給予太化集團關停搬遷、轉型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太恆達即成為該宗土地的項目主體,享有獨立的開發權利。

太化集團與太恆達公司分別於2013年元月28日和2015年7月17日簽訂了兩份《房地產開發補充協議》,特別約定太化集團為太恆達公司設立專用共管賬戶,用於涉及該宗土地的資金進出,80%的土地出讓金返還款打入該賬戶,用於項目建設,便於正常運營。

五、轉型發展的過程舉步為艱

該宗土地徵於上個世紀50年代,當時的狀況是:有各種各樣臨時建築,有各種商業體,諸如:自發木材經營市場、所謂的綠源通、養豬個體戶、廢品收購站、垃圾加工點等場地雜亂無章、一片狼藉,因與周邊村民存在爭議一直未能確權,太化集團承諾負責出具相關手續,根據市政府及市國土局的意見由太恆達公司的合作股東民企籌資給涉及的三個村民集體進行了土地二次補償及部分建築物清表補償,太恆達公司別無選擇,只能積極配合太化集團,響應政府的決定,履約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了全面清理整頓,最終解決了爭議,並於2013年將土地確權至太化集團的名下。但所有徵地手續及土地證由太恆達公司持有,土地也由太恆達公司維護,土地性質是劃撥用地只是確權手續證明,太恆達項目落地還需後續的規劃、立項、土地出讓變性等程序,太化集團經陽煤集團、省國資委上報省政府,省政府批准項目名稱為“太恆達項目”,享受政府給予太化集團關停搬遷土地開發項目出讓金返還80%的優惠政策,該宗土地在太原市政府出臺的太化搬遷政策中市政府允許太化集團自行開發的範圍內(原氯鹼公司防護用地)

六、轉型發展的“太恆達項目”至今如哽在喉

太恆達公司曾做了項目設計方案《浩天國際》,太原市規劃局已受理並委託太原市規劃院與太恆達公司簽訂了《規劃設計合同》且繳了費,太化集團就《浩天國際》項目的具體方案文報市政府,市政府批示“正辦,請規劃局提出意見”,但最終跑了單。所有後續手續被中斷。

太恆達公司曾與綠地、恆大、茂業、銀泰等大型房地產企業商談合作開發建設事宜,也曾同其中的房地產企業達成過意向協議,但由於規劃條件為純商業用地,投資風險大,自持物業多,運行受電商衝擊影響,且附近又有華潤萬象城、環球金融中心、長風商務區等大型商業體覆蓋,最終未能實現項目落地,擱置至今。

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為了維護公司正常運轉,太恆達公司利用地上臨建進行倉儲及出租庫房的經營活動維持生存。事實證明太恆達公司已是該宗土地的維護人。

七、太化的招商行為宛如充飢的畫餅

一個總投資達億元以上,在2006年市場前景頗為看好,能讓參與其中的國有、民營企業多方受益的甲醇技改項目,由於諸多人為因素,在具備投產生產的情況下屢次“被延期”,給所屬企業太恆達公司造成鉅額收益損失,使投資太恆達公司的兩家民營企業陷入為國家無法交納稅費,為社會無法安置人員就業,為投資人無法回報利潤,連自身都無法生存的尷尬境地。這背後到底有哪些隱情?對國有企業的管理、招商有哪些啟示?國有、民營企業合作應遵循哪些規則?

太恆達的問題之所以發展到今天的地步,就是由於太化個別領導的人為因素造成的,面對三方合資且太化控股的太恆達公司,本應以積極的態度關心、支持、推進,然而個別領導為了個人的私利恩怨,卻採用漠視、阻礙、牽制手段對待太恆達。太恆達的全體員工收入不保,度日如年,不希望這樣的局面繼續下去,為了不讓此劇愈演愈烈,再次呼籲有關部門領導關注此事,促成太恆達問題徹底解決,挽回投資損失,維護國企和民企的利益,同時為社會的穩定、山西的經濟發展和繁榮做出貢獻,

八、被掛空中十二年何時才是頭啊

太恆達項目用地如果被收回,對太化集團與太恆達公司將是巨大損失,然而,誰來牽頭解決兩個企業十二年來堆積的社會問題、經濟問題,從國務院、國家信訪局到省市區各級政府諸多領導簽字督辦的企業間存在的問題步伐始終邁不動,問題仍得不到解決。時任王君省長批示解決的方案、李小鵬省長批示針對太化搬遷企業享受開發土地出讓金返還80%優惠政策,以及耿彥波市長批示的“正辦、請規劃局提出意見” 最後落了空,誰再來承當太恆達公司未來的救世主,恐將太恆達公司永遠掛在空中,處於進退兩難的困境,太恆達股東十二年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艱辛付出,煎熬等盼,靠借高利貸度日,何日才是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