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装备 之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中国)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FY-2)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与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相辅相成,构成我国气象卫星应用体系。风云二号卫星由两颗试验卫星(FY-2A卫星、FY-2B卫星)和三颗业务卫星(FY-2C卫星、FY-2D卫星、FY-2E卫星)组成,作用是获取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气分布图,进行天气图传真广播,收集气象、水文和海洋等数据收集平台的气象监测数据,供国内外气象资料利用站接收利用,监测太阳活动和卫星所处轨道的空间环境,为卫星工程和空间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监测数据。

风云二号卫星既是高科技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电子技术、光学技术、材料技术、关键的元器件技术,以及应用技术,其背后体现的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参与卫星、运载、测控、发射、应用五大系统的科技人员成千上万,历经20余年,付出了极其艰苦的努力。

风云二号的图象质量是非常好的,为了保证高质量的图象,卫星设计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星上怎么提供能源,怎么样控制好卫星的姿态,怎么样保证星上数据处理和下发等等。

风云二号最大的亮点,就是我们做的定量应用比较有特色,有些应用技术也是国际同行公认的。在处理风云二号观测到的数据时形成了各种各样定量的产品,用这样一些观测数据可以反演出各种大气物理参数。比如风场、云参数、降水信息等。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效益首先体现在重大的灾害性天气过程以及重大的气象自然灾害监测方面,发挥了非常特殊的作用。2006年至2008年这三年过程中,据统计,影响我国的台风72个,其中有23个台风是登陆的,所有的这些台风风云二号一个都没有漏过。比如2005年登陆我国的超强台风"海棠",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以及2007年超强台风"罗莎"的监测预报过程中风云二号卫星都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风云二号卫星对暴雨、沙尘暴、大雾、草原和森林火灾等也有很强的监测能力。比如2007年的江淮暴雨,由于持续暴雨最后作出了在安徽王家坝分洪的决策,在这个过程中从国务院领导到当地政府,以及中国气象局领导都高度重视,迫切需要了解天气的实况过程以及预报结果,关键时刻风云二号卫星提供的资料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再举个例子,2006年黑龙江和内蒙的森林草原大火,风云二号卫星不仅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态火情监测产品,还提供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天气分析产品,为最终扑灭大火立下了汗马功劳。

风云二号卫星系统从整体上讲,与国际上目前正在使用的静止气象卫星技术水平是相当的。尽管在一些基础性和关键技术上,我们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在某些方面也比其他国家做的好,同时,我们赶超的势头和进步的速度是最快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国际公认。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了国际在轨卫星同等的水平,这给我们国家在气象领域赢得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