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包邮区”里,上海怎么做“服务”

CFIC导读:

当一场筹备了许久的会议终于举行,理应感到轻松的主办方,却可能更感压力。

上海就是如此。6月1日,2018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结束后,留给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没有任何喘息之机,会议明确的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正式进入施工期。

被赋予特殊使命的上海,显然需要先行一步。

“换一种开法”

说这场座谈会是李强在整个上半年最为看重的会之一,也许并不为过。早在去年12月,主政上海仅1个月就率队前往江苏、浙江、安徽学习考察时,这位在履历和观念上都有某种“长三角情结”的市委书记,就明确表达过对这次主要领导座谈会的期望。

此后的上海两会、全国两会等诸多场合,李强不止一次表示,开好这次由上海做东的座谈会,是上半年在长三角一体化方面“重点抓好的三件事”之一。

另两件事——成立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以及制定一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均在座谈会前付诸实施。而这场筹备半年的座谈会,亦如李强所期待地有了新的开法。

除了时间从往常的年末改到了上半年,还首次安排了三省一市党政主要领导悉数出席、省(市)委书记分别讲话的成果发布会,并签署多项合作协议、聘任了首批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

种种细节都表明,

三省一市进一步深度合作非但是大势所趋,并且合作的力度和质量都正力争有尽快的、大幅度的跃升。对常被称为“包邮区”的长三角来说,这样的力度,才能匹配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战略地位。

而上海的作用显然举足轻重。

“服务”文章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这一引领目标,还要求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其长”,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10多年前,习近平主政上海时,就曾指出上海发展“绝不可能独善其身,也绝不可以独惠其身”,必须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

一体化中上海如何作为,正是时下上海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事关长三角一体化的前景,亦关乎上海自身的能级。

“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是中央要求,也是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使命所在。”李强说。

一方面,在一体化有关事项尤其是瓶颈问题上主动带头、该突破的突破、该推进的推进,是应有的“上海责任”;另一方面,上海的方方面面也应当学会主动寻找对接点、着力点,在积极参与和支持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赢得发展机遇。

他曾举出长三角各地档案局首推民生档案“异地查档”的例子,表明一体化合作空间超乎想象的大,“各部门一定要主动”,而各区“就是要当好桥头堡、当好先行区”——几个与苏浙接壤的郊区自不待言,李强反复提醒,与周边的规划对接和相关合作,“不是‘把你的给我’,而是‘1+1>2’”;其他并不接壤的区,亦不能做旁观者,而应当有“借台唱戏”的意识。

而在6月1日下午,发布完主要领导座谈会的一系列成果之后,李强最后发表讲话,再次谈起了对上海怎样作为的思考。

其一,“有什么能力为大家服务?这就是要提升上海的城市能级,特别是做强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

“中心不是定义出来的,更不是自封的,”

李强说,“中心之所以成为中心,通俗地讲,就是上海必须具备那些其他地方没有的东西,让人们借助上海这个平台、这个网络、这个通道,来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参与全球价值分配。”

“风风火火”

另一个问题是,“上海应该以什么样的状态为大家服务?”李强用“16字”的上海城市精神作答——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这意味着上海将在规划对接、战略协同、任务推进等方面积极带头、寻求主动作为,同时着眼于一体化的整体利益,“多算综合账、长远账、国家账,在推动合作共赢中尽到上海义务”。而在会上达成诸多共识、发布了一系列合作计划之后,从现在开始的落地实践,无疑是对上海发挥作用的现实检验。

“一粒粒种子要入土、开花、结果,要靠一个个项目推进,一项项工程建设。”在成果发布会的尾声,李强特地提起了5月28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的一篇报道。

这篇“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探营记”让他“非常激动”,其中写道,

三省一市16名工作人员组成的这个团队自称“新时代的长三角人”,“这里不像传统的政府办公室,倒像一家准备IPO、热火朝天的创业公司”。

李强说,特意要提起此事,是因为“那个场景正是当前长三角齐心协力推进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写照”。而时下抓工作推进,“更是要以那么一种只争朝夕风风火火的劲头来抓落实、求突破。”“有了那么一种激情,长三角一体化的步伐,就一定会更加铿锵有力。”

他重复了此前常对上海官员说的话,告诉大家“一定要在做成事上下更大功夫”:“开会时外界关心我们说了什么,开完会外界关心我们开始做了什么,再过一段时间,外界最关心的就是我们做成了什么”。

题图:陈正宝、张驰

应勇市长访问以色列收获大:打造这个示范区,共建创新中心和联合实验室

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率领的上海市代表团,6月5日至7日访问以色列。访问期间,应勇分别会见了以色列经济与产业部部长艾里·科恩、以色列科技与空间部部长奥菲尔·阿库尼斯、以色列国家技术创新署主席阿米拉姆·艾派博姆和以色列海法市市长尤纳·亚哈维,考察了两地港口、科技合作项目。

6月6日,应勇市长在以色列耶路撒冷会见以色列经济和产业部长科恩

6月6日,上海市科委与以色列国家技术创新署在耶路撒冷签署科技创新合作文件

6月5日,应勇市长会见以色列海法市市长亚哈维

应勇在会见海法市市长亚哈维时表示,上海与海法结好25年以来,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交流。希望两市共同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进一步深化在经贸、科创、港口、人文等各领域的交流,提升两市友城关系。亚哈维表示,海法高度重视两地友好关系,钦佩上海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海法愿敞开大门欢迎来自上海的合作项目,期待下一个25年交流成果更加丰富。

6月5日,应勇市长在以色列海法出席上港集团海法新港工程建设签约仪式

应勇与亚哈维共同出席了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海法新港码头建设签约仪式。2015年,上海港务集团成功获得了海法新港项目运营权。应勇指出,上海正在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海法是以色列最大的港口城市。希望该项目成为两市合作的典范,以及中以创新全面伙伴关系的示范项目,推动上海与海法乃至以色列在更多领域的深入合作。

6月7日,应勇市长考察太库以色列全球创新中心时与以色列初创企业家交谈

访问以色列期间,应勇一行还实地考察了上海奥威科技超级电容公交车特拉维夫示范线合作项目,走访了以色列无人驾驶技术企业Mobileye 和科技创新孵化器太库以色列全球创新中心,了解上海与以色列在科创领域的合作情况。

中国驻以色列使馆代办蔡蔚鸣及以色列驻沪总领事普若璞出席了有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