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穿法袍的法官”:人民陪审员

他们

是“不穿法袍的法官”

他们

被誉为公民在法院的“耳朵”和“眼睛”

他们

来自于群众

是最接地气的调解员

他们

架起法院和群众之间的一座桥梁

他们的名字——

人民陪审员

5月29日上午,西山区人民法院组织人民陪审员参加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召开的《人民陪审员法》实施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会议对深入贯彻落实《人民陪审员法》进行了全面部署。

在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一种直接形式,被认为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陪审员因直接参加审判而成为民意反映到司法的一条最为直接的制度通道。他们还可以通过自己对民风民俗及生活常识等方面的熟悉了解,为职业法官的审判传输新鲜的素材,使其提高审判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

我国人民陪审员法规定,人民陪审员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同法官有同等权利。

西山区人民法院的陪审员们,认真、负责、有能力、有担当。快随西法君去认识他们中的几位,看看他们是如何作“不穿法袍的法官”的。

经历人生变故

她更理解每一位当事人

吴锡莲,55岁,西山法院陪审近4年。

她的宣言

履行好人民陪审员的职责,圆满完成法律赋予的光荣任务!

在成为陪审员之前,吴锡莲就在街道办从事帮教、调解工作。然而,2010年一次严重的车祸,让她的头部和肋骨受损,头部缝了29针,被鉴定为轻伤。随后她申请了提前退休。当身体完全恢复了之后,她觉得应该为社会再做点事情,于是申请了西山区人民法院的陪审员。2014年9月,经西山区人大任命后,开始履职。

在民事庭陪审期间,她发挥长处,协助法官调处了不少纠纷。“法官从法理上来引导当事人,我们更多从情理上来说服他们。”

在执行庭陪审期间的两件事让她印象深刻。

一天,一位女性被执行人来到西山法院执行局,“你们要钱,拿去!”边说边把手里的3000元钱往空中一撒,人民币飞得满屋子都是!“这个时候让法官怎么去捡?!”吴锡莲说,她明白这是需要她做事的时候,于是把3000张百元大钞一张一张捡起来,拿到被执行人的面前,给她倒了杯水,跟她说情说理.....最后,当事人跟法官道了歉,平和地走出执行局。

还有一次,一名怨气很重的执行申请人,又来到执行局,情绪激动,声称法官不帮他要到钱他就不走了。吴锡莲细心接待他,开解他,告诉他相关的执行程序和法官所做出的努力。吃饭时间到了,去食堂打饭给他吃。最后当事人表示再回去耐心等.....

经历过生死的人,可以更平和地面对案件、更平和地对待当事人。

“我们不是来充人数的

我们有独特的优势”

李正念,63岁,西山法院陪审8年。

她的宣言

当好人民的陪审员,真正发挥人民陪审员在审判工作中的作用,为当事人排忧解难。

李正念说,自己是西山区法院陪审员中年纪最大的。当了很多年的社区主任,随后被西山区人大推荐到法院做陪审员。她认为,在陪审工作中,人民陪审员的优势是能协助法官让更多民事案子调解成功、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很多案子是亲人、朋友之间的纠纷,比如继承纠纷,要是判了,几个被继承人之间就一点亲情都没有了。相邻纠纷,可以直接判、强制执行,但这两家也许就要结下很深的仇恨、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或者几代人之间老死不相往来。”李正念说,如果能调解成功,能能修复世道人心。

“我们来自基层,最懂老百姓的语言,最容易和他们融为一体,群众最容易接纳我们。”她说,陪审员不是来合议庭充人数的,而是充分发挥优势,拉进法律与当事人的距离,从情理上感化他们,消除社会矛盾。

“这是神圣的一份职业,

我们要对得起这个称号。”

曾琼芬,60岁,西山法院陪审6年。

她的宣言

在任职期间,以法官为榜样,作一个真正为人民、为法律服务的陪审员。

曾琼芬,60岁,西山法院陪审6年。

曾琼芬在银行系统干了半辈子。2012年,她申请了西山区法院的人民陪审员。

作陪审员后,她才发现法官们的工作真心辛苦。“八小时工作中要审案,八小时外要看卷宗、写判决。”她说,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比起自己所在的银行系统,他们辛苦得多,收入却不高。他们真的是无私和无畏、公平和公正,呕心沥血。

“法官的睿智、博学、敬业精神,很感染我们、也鼓舞我们。我们陪审员被誉为‘半个法官’,这也是非常神圣的一份职业。我们要对得起这个称号。”曾琼芬说,自己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心履职,协助法官做好相关工作,为当事人多做一些事。

要有一颗热爱法律、

热爱当事人的心

姜玉芝,59岁,西山法院陪审2年半。

她的宣言

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要有一颗热爱工作、热爱当事人的心!

当陪审员之前,姜玉芝是云南技师学院的一名管理人员。她说,自己大学学的就是法律专业,但后面一直无缘法律,一直从事管理和行政工作。等自己有了一些时间后,就想到申请人民陪审员,可以运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做一些与法律有关的事儿。

“作了两年多的专职陪审员,让我受益匪浅,与法官朝夕相处,耳濡目染,自己法制意识得到提高,也让我不知不觉间也成为了法治的义务宣传员。周围人的法制意识也在提高。”姜玉芝说。

能成为一名人民陪审员,她感动非常光荣,也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一次,因为一个邻里纠纷,当事人吵得不可开交,在她的协助下,法官成功调解了这个案子。后来,当事人专门送来了锦旗。“那分钟,觉得特别开心,特别有成就感。”

供稿: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