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普通老百姓有多富?

不婚不戀不生

不能說他們有多富,只能說他們不太窮。

在胡哥的日本朋友裡,有的是來自日本的中產家庭,家裡有自己的獨棟住所(參考蠟筆小新他們家),有的要差一點,全家住在公寓裡,但地段還算比較好。

如果要問存款的話,當代的日本人還真的沒有儲蓄的習慣,戰後的那一代老年人才有儲蓄,基本佔了全日本儲蓄的三分之二。年輕人或者中年人有的更多是理財產品和各種保險。

2016年日本人均可支配收入摺合人民幣是8.9萬元,同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3821元,是中國的4.24倍。再加上日本平均每戶2.37人,大致一年可支配收入為20萬人民幣左右。

但是,日本的物價要比中國貴一些,因此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相差其實並不遠(不要拿那種極端貧困人口來比)。

胡哥曾經在一位日本朋友家裡借宿過,他們家的房子是十年前買的,現在還在還房貸。而且這位日本朋友上學的錢也是貸款的。但是看起來他們家還是很寬裕的,究其原因就在於我朋友的父親還有穩定的工作,有穩定的保險。

日本的保險是比較令人羨慕的,基本上只要你有工作就有一份保險,而且大小事全包。比如醫療保險,在中國一場大病可能就會讓一箇中產之家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日本不會,保險拿大頭,你出小頭就可以了。

所以,普通日本家庭是有餘力來負擔家庭旅行(國內旅遊)、化妝品、遊戲機等消費的,這一點和現在中國普通中等收入家庭的情況也相差不遠。

日本的基尼係數在0.37左右,而中國的0.46左右,由此可見日本人有餘力消費和基本生活無關的消費品,在這點上來看,他們的普通老百姓比中國普通老百姓還是要富裕一些。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嘿老外

這個問題要看對“富”的理解。如果只說工資收入和住房價格,國內大城市現在不但不比日本差,基本上比日本還高。但是“富裕”有時候可能表現在單純的工資收入和住房價格之外。

日本總務省今年5月16日公佈的“家計調查報告”裡面有這麼一個數字:日本家庭的儲蓄去年增加了0.8%,達到了1820萬日元。

這筆錢大約相當於105萬人民幣,不是一個小數字,在東京大阪之外可以買一個小套了,到了三線以下能買一個大套。但是不少日本人會說:“怎麼可能?我家哪來這麼多儲蓄?我們家只有負債,房貸還不知道什麼時候還完呢。總務省一定算錯了或者是在胡說八道”。

日本總務省既沒有算錯也沒有胡說八道,這平均每家1820萬的儲蓄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一般人所不計算的“保險儲蓄”。

前年,我看到過一位平時挺牛的大姐,因為生了一種怪病,每天要用多少多少錢的藥,結果群友發起為她募捐,這在日本是不可想象的。我曾經在悟空問答裡提到過日本的全民醫保制度中的“高額醫療費”制度有效地抑制了治病的開銷,使得日本家庭一般不會因為治病而陷入貧困。在這裡再說幾句商用的醫療保險

在日本,“一場疾病把一箇中產打回原形”是絕對不可能的。

加一句,這種醫療制度和病在年初還是年底無關,我第一次急救手術還就是在2010年年底。

基本上日本有工作的男人都有一億日元以上(大約100萬美元左右)的生命保險,這個保險額隨年齡而下降,一旦有個三長兩短可以養家。

日本的住房貸款裡都含有保險,原來就只有死亡保險,也就是說貸款人在還款期間死亡的話,剩餘的貸款就不需要還了,現在這個保險擴大到了疾病,因患癌症,心肌梗死和腦梗阻等三大成人病甚至其他的疾病喪失勞動能力時也可以不還貸款了。

丈夫在退休之前去世,妻子可以在大約相當於丈夫收入70%的“寡婦年金”或者自己的年金之間選擇較高的那份。

這種社會體系,保證了一家之主在遭遇事故時這個家庭還能繼續生活而且生活水平不至於大規模下降。

2010年我在日本出過一次車禍,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開車把我給撞了,不打不相識,現在那位老太太和我成了朋友,她開水果店,沒事會給我稍點難弄的水果來。

在日本開車除了政府的強制保險之外肯定還有一份商業災害保險,這個保險肯定有這麼一條:“對人對物賠付無上限”。哪怕你哪天開車出去不順,接連撞扁了十輛奔馳,捎帶著撞死了裡邊坐的五個上市公司的老總也沒事,該賠多少都事保險公司的事,你該喝酒的去喝酒,該泡妞的去泡妞,不需要煩惱,反正不要你出一分錢,因為你的賠付無上限。

其實這就是日本經濟學家在計算日本到底有多少金融資產時常說的“保險資產”,平時不被人注意,似乎是隱性的,但這些資產是支持一個家庭不至於會因為一個事故而崩潰的有效因素,這些因素體現了日本社會的富裕程度,也體現了日本國民的富裕程度。


冰冷雨天

我來列舉一些數據:2016年日本GDP增長0.99%,2009年,日本GDP增長-5.42%,2010年GDP增長4.19%。再貼一張日本GDP的圖標,大家就可以明顯看出日本的GDP十年來基本上是持平的,甚至是負增長的。

再看一下日本相對於中國的GDP指數變化,中國的GDP基本保持在8%左右的增長速度。

從GDP上反映出來的數據表明日本的消費增長和工業增長滯漲了。但是不意味著日本的生活水平,因為日本GDP雖然增速小,但是基數大。作為這樣一個資源少面積小的島國,能保持這樣的GDP水平足以說明一些問題了。

再來看日本的人均GDP,從1985年的11465.73美元到2015年的46780.56美元這樣的人均增速是非常可怕的。直到2017年的今天,根據數據顯示的日本人均GDP依然高於中國6倍之多。

那麼還是要舉例說日本的富有:

奢侈品和電子產品消費

再說一個可能會遭莫名網友罵的現象,那就是日本的女性人均一個LV包包,兒童人均一臺掌上游戲機。這個是人均的平均數據,大家不要拿不同地區貧富差距來說事兒。日本女人在化妝品上更是花費不菲。

日本水果蔬菜價格很貴

品質比較好的水果和進口水果價格估計是中國的5倍以上。日本的西瓜和蔬菜價格都很高,可以看到下面西瓜、景區門口烤魷魚和超市豆腐的價格。

房租

不說東京大阪的房租和酒店,去過日本玩的人應該會知道,機票和吃飯是小事,住宿才是花費的大頭。就連福岡的普通酒店都要4000日元一晚上。


旅日

你問的日本普通百姓有多富餘?

想說點不一樣的先從日本社會的發展談起。 我們一談起日本就會說:「沒落的發達國家」或者「經濟停止發展的國家」日本真的舉步維艱嗎?

早在2015年國際權威研究機構《湯森路透》發表了新的一年全球企業創新排名TOP100:

日本40家

美國35家

法國10家

德國4家

日本的創新巳經發生巨大變化。

日本其實早就拋棄巳經淪為低端製造業的家電之類產業,而轉變為全力投入BtoB,新材料,人工智能,醫療,生物,新能源,物聯網,機器人,高科技硬件,環境保護,資源再利用等新興領域。

新技術領域,美日兩國瓜分了全球80%...

不要被GDP騙了!全球創新百強企業日本排第一,我們企業無一入圍。

在我們唱衰日本是「失去的20年」經濟衰退、創新能力喪失...的時候,日本正在「為未來投資」

經濟實力的比拼,從來不靠GDP。而是靠技術話語權和產業鏈掌控力。

這些年全球貨幣放水,也就是用債務刺激經濟:

日本放出的債務流進了產業整合,重組,創新,研發環節。

我們放的債務進的是地產、基建和「城市化」

在研發技術方面,日本有4個指標名列世界前茅:

1.研發經費佔GDP的比例世界第一。

2.由企業主導的研發經費佔總研發經費的比例世界第一。

3.日本核心科技專利佔世界第一80%以上。

這意味著日本整個國家對技術研發的重視,這就是日本科技能獨步天下的原因所在。

綜上所述,日本的技術已經滲透到世界各個方面,「日本專利盈餘近1萬億日元」

日本還是個蟬聯全球最大海外淨資產國(意思是:日本在海外還有個超級日本)日本資源匱乏,所以必須在海外尋求資源,日本在海外的資源面積已經達到本土的10倍一一礦山,石油,這些基礎原料就是資源面積!

日本的六大財團,每一個都堪比一個小型的國家。

曰本是個均富的國家我以前曾回答過這方面的問題。1748家上市公司,其中平均年收入超過1000萬日元(相當於RMB60萬元)的公司有52家。(52家年終財務表存在QQ裡的圖片發不了。不想細說了)。就說這些(不喜歡勿擾)謝邀


無知乏味171286888

日本富不富,對我們每個中國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日本只要想舊復活軍國主義,中國就是他妄想進攻侵略的第一個目標!從甲午海戰,八國聯軍進攻佔領北京,到一九三七年侵華戰爭中屠殺幾千萬中國人,掠奪中國巨大的資源,日本就認定中國是一塊好啃的大肥肉!中國同胞們:我們要牢牢記住日本對於中國來說,是頭號陰毒危險的敵人。


別忘記吃早點

我覺得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窮人和富人,老百姓也一樣吧。。

當然,他們的整體水平可能要高於我們國家,可能比我們富裕很多。

這只是我的猜想,對不對,還得實地考察了才知道。


非此

生活講的是質量,本身用中國人的思維問日本平民有多富,命題本身就是錯的,收入不會像中國式的金字塔的模式,日本講的是富人的錢是窮人給提供的,而且整個社會均富思想特別嚴重,窮人認為富人的錢也是自己的,日本已經有150多年沒有發生內亂,內戰了,窮人和富人的關係是怎麼調解的呢。先說日本人中最窮的人吧,60萬人乞丐和靠國家直接發錢生活的人,在日本叫受生活保護的人,


黑心惡戰

日本國土面積小 沒有邊遠山區 農村 早在100年前就 村村 寨寨 通電 通公路 有通信設備 農作物價格高 工業品 汽車 電子 家用電器發達 非常富有


FA恐龍

給個簡單的數字,在日本只要你願意,1000時薪的工作到處都有,1000日元能買:2包半煙,10聽可樂,2個麥當勞便宜的套餐,2碗拉麵,而且上班來回路費都是可報銷的,可以說除了租金外,可支配的錢真的很多,難怪日本的零售業和服務業這麼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