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8)「原创微文」找到“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找到“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追风筝的人》不仅是一部政治纪事,也是一个童年选择如何影响我们成年生活极度贴近人性的故事。在作者笔下,社会变革前的阿富汗温馨且幽默,但也因为不同种族之间的摩擦而出现紧张,充满令人回味难忘的景象。

阅读《追风筝的人》,如同于一个春日煦煦的午后,做了一场恬淡而怡人的梦。又仿佛在春水边,垂柳下,悠然地眺望远山,心旷神怡之余,有一缕黛青色的忧伤。

阿米尔的故事是在一种淡淡的回忆的笔调下开始的……

童年。阿富汗。他和哈桑。哈桑是仆人的儿子,与他如影随形。“我的整个童年,似乎就是和桑一起度过的某个懒洋洋的悠长夏日,我们在爸爸院子里那些交错的树木中彼此追逐,玩捉迷藏,玩警察与强盗,玩牛仔和印第安人,折磨昆虫……”他们也一起放风筝,追风筝。然而也正是追风筝,成了阿米尔和哈桑心口永远的痛。当哈桑去为他追那只被割断的蓝风筝时,阿米尔发现哈桑为保住风筝遭受了羞辱,但他并未挺身出,两人友谊破裂。事过境迁,阿米尔远迁美国,但他对哈桑的负罪感未减,后来他知晓了有关家庭的巨大秘密,原来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为了找回“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重返阿富汗,而哈桑已死,经过千难万险,阿米尔救出哈桑的孩子,回到美国。为了温暖孩子孤寂的心,他和孩子一起放风筝,当内心涌出哈桑曾说过的“为你,千千万万遍!”并捕捉到孩子唇边的一抹微笑时,他才真正得到了救赎……

作为全球畅销又感动了千千万万人温情小说,《追风筝的人》笔触清淡,表达感情温婉含蓄,叙述笔调沉静中暗含忧伤。它关注了亲情、友情与爱情,感恩与救赎,真相与谎言……在复杂变动的历史大背景下,以一种从容平和的静美心态讲述了一个枝节复杂而情节动人的故事。就如同一羽微风轻拂的羽毛,慢慢地轻触掌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回忆往事的方式。在《追风筝的人》中,风筝是一个象征。它是珍贵的友情、温的亲情、美好的爱情,也是忠诚、友善、勇敢……而对阿米尔而言,童年时的那次追风筝,他的自私、怯懦伤害了哈桑,他在对友情的背叛中也丧失了自己的部分人格;而他为哈桑的儿子追风筝其实是获得救赎的途径,追风筝成为阿米尔成长史中的仪式!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样那样的心结,都有一只曾经的风筝,只要用善待他人的诚实的心去呵护,都能找到“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书摘

2001年12月 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十二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趴在一堵坍塌的泥墙后面,窥视着那条小巷,旁边是结冰的小溪。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今年夏季的某天,朋友拉辛汗从巴基斯坦打来电话,要我回去探望他。我站在厨房里,听筒贴在耳朵上,我知道电话线连着的,并不只是拉辛汗,还有我过去那些未曾赎还的罪行。挂了电话,我离开家门,到金门公园北边的斯普瑞柯湖边散步。晌午的骄阳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数十艘轻舟在和风的吹拂中漂行。我抬起头,望见两只红色的风筝,带着长长的蓝色尾巴,在天空中冉冉升起。它们舞动着,飞越公园西边的树林,飞越风车,并排飘浮着,如同一双眼睛俯视着旧金山,这个我现在当成家园的城市。突然间,哈桑的声音在我脑中响起: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那个兔唇的哈桑,那个追风筝的人。 我在公园里柳树下的长凳坐下,想着拉辛汗在电话中说的那些事情,再三思量。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我抬眼看看那比翼齐飞的风筝。我忆起哈桑。我缅怀爸爸。我想到阿里。我思念喀布尔。我想起曾经的生活,想起 1975年那个改变了一切的冬天。那造就了今天的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