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最悲傷的一部電影是什麼?

莫xxxx

為毛大家都說泡菜國那些催淚電影?

好吧,我也承認《素媛》《七號房的禮物》這類電影很容易讓人產生流淚的衝動,畢竟影片裡小女孩的遭遇太可憐了,包括《熔爐》也有很高的評價和高度。那麼我來推薦一些稍微不那麼被熟知的我覺得還挺悲傷的電影吧。

第一部是《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戲劇性的事情發生了,殘暴的納粹對猶太人進行了極為惡劣的行為,讓軍官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兒子此時就在集中營裡,在他的小夥伴家“做客”。那麼,納粹這些行為,到底傷害了誰呢?

看完電影覺得特別堵得慌,倒沒有淚流成河,卻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第二部是《晨曦中的女孩》

根據真是故事改編,講述了農莊裡女孩的母親得了肺炎,她父親被表姑勾引,之後一系列被虐待的故事……整個影片基調非常低沉,氣氛非常壓抑。觀看下來覺得特別絕望,影片中的小女孩所經歷的一切讓我覺得震驚和悲痛。她在被自己親生父親折磨的過程中,竟然沒有一個人來幫助她,最後導致了她被折磨致死。

最可怕的,永遠是人心。


電影StayNight

我看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素媛》

我認為的最讓我覺得悲從心生的是《金福男殺人事件始末》



影片一開始就介紹了女二鄭海源,她在首爾金融業獨自打拼,平常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生活態度,生活困苦孤獨無依的老太太諮詢貸款,她毫不留情直接拒絕,兩名社會青年欺負一個女孩,女孩掙脫向她求救,她冷漠的關上車窗,最終女孩被打死了。工作上她的情緒越來越緊張,對同事態度惡劣,最終被老闆責令休假。

利用假期,海媛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無島。這裡風景秀美,民風粗獷甚至有些野蠻,男尊女卑的現象依然十分嚴重。海媛重逢了童年的玩伴金福南,這是一個溫和開朗、任勞任怨的女人,但是她的丈夫和家人都視其為豬狗,任意欺負和凌辱。

丈夫外出釣魚,小叔子就趁機強暴了她,丈夫知道後似乎也是默許的態度,丈夫甚至還叫了妓女不顧金福男在場就行男女之事,婆婆看著仍然埋頭吃飯不為所動的金福男說“簡直像是豬一樣”

福南希望女兒小燕擁有更好的人生,但金福男無意中發現丈夫似乎對小燕有不軌的企圖,金福男想送女兒離開海島,卻被丈夫抓了回去,丈夫對金福男拳腳相加不料誤傷拉架的小燕,小燕磕到石頭上摔死了,金福男生活唯一的一點希望也沒有了

第二天警察上島,島上人統一口徑說小燕是自己摔死的,金福男讓看到真相的海媛作證,海媛依舊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說自己沒有看到,至此金福男所有在乎的東西都消失了

人性泯滅之後,仇恨便一發不可阻擋

一直默默承受一切的金福男終於變身復仇者,一個個殺掉了村子裡的所有人

眼看著福南大開殺戒,海媛拼命逃上了船,到警察局報警,不想福南亦來到了夢寐以求的首爾。她穿著不合身的白裙,畫著詭異的濃妝,踩著一歪一扭的高跟鞋,像剛從山頂洞出來的原始人懼怕著人群和善意。

最後在警局,企圖殺掉海媛的金福男最終被海媛反殺,渾身是血的倒在海媛懷中

看著死在自己懷裡的福南,海媛應該是驚恐無措的吧,她開始恨自己的懦弱無為,開始直面現實的醜惡,即使危險扼住了喉嚨也敢直接反抗。

惡魔雖然可怕,但不反抗則會使更多人成為惡魔。

本片名字取的很好“金福南殺人事件的始末”,凡事有因有果,120分鐘以濃縮的形式展示了一個女人悲劇的一生,到最後,生是折磨,唯死解脫。

這部影片出現陽光的次數很少,基準色調暗淡,只有福南在田裡的時候才會出現,彷彿是福南勤勞善良的光芒,就像她本身給人的感覺一樣。

影片充斥著現實懦弱無恥的諷刺,一個小島一戶人家一場災難,女性是弱勢群體,影片放大了這個群體的橫切面,男性在其中就是一種侵蝕,它構成的不單是是一種身體上的侵犯,精神上的蹂躪是最可怕的


95只兔子

宋仲基樸寶英主演的《狼少年》



因為體弱多病的順伊(樸寶英 Bo-yeong Park 飾)需要療養的緣故,順伊母女三人從首爾搬家到了鄉下的一棟別墅生活。而收拾屋子的時候順伊意外的在倉庫發現了神秘的前戶主樸博士在這裡遺留下了的狼孩(宋仲基 Joong-ki Song 飾)。

順伊媽媽出於善心收留了這個狼性未泯的男孩,並給他起名叫哲秀,就這樣四個人開始了同住一個屋簷下的生活。順伊起初非常反感這個不會說話,吃飯狼吞虎嚥的闖入者,並希望早日把他送出去。


然而朝夕相處讓順伊萌生了照顧訓練哲秀的念頭。她開始教給他吃飯,讀書,認字,還彈奏吉他給狼孩聽。



而哲秀對順伊溫暖的關懷十分受用,認真的做著順伊教授給自己的東西。


孤獨的順伊因為哲秀漸漸融入到自己的世界中而開心起來,對他產生了別樣的愛戀。





但是這份美好卻被對狼孩虎視眈眈的智泰(劉延錫 Yeon-Seok Yoo 飾)打破,他一門心思的集結挑撥多方勢力來捕殺哲秀。智泰發現了前任屋主樸宗鬥博士留下來的研究資料,他根據這些資料找到了姜泰植教授。

被關在倉庫內的哲秀一直在學寫字並等著順伊回來,姜泰植教授的助手也為哲秀做了基本的檢查,姜泰植和一名上尉一直在利用監控監視哲秀的一舉一動;助手發現哲秀的身體各項指標都與常人不同,姜泰植為了保護哲秀向上尉報告哲秀一切正常;在首爾結束身體檢查的順伊很快便回到了家裡,並且第一時間去見哲秀。



根據姜泰植的報告,上尉決定不會殺了哲秀,智泰聽到後非常生氣,他告訴眾人哲秀吃了鄭大叔的山羊,他還找了證人要證實哲秀就是一個怪獸,但是鄭大叔卻說死掉的山羊不像是被咬死的,姜泰植決定第二天去現場查看情況;當晚,鄭大叔去找了智泰,他還告訴智泰自己知道事情的真相,他要求智泰承認說謊了。


然而,智泰卻把鄭大叔打暈了,還破壞了順伊家裡的電線,隨後,智泰去了關押哲秀的倉庫,他告訴哲秀:鄭大叔偷走了順伊的吉他,只要哲秀拿回吉他就可以討好順伊;於是哲秀逃出倉庫去了鄭大叔家裡,智泰也指引上尉去鄭大叔家裡抓捕哲秀。

哲秀在鄭大叔家裡沒有找到吉他,順伊和眾人也趕到了鄭大叔家,順伊告訴哲秀吉他不在鄭大叔那裡,此時,智泰搶奪了軍人的槍支要射殺哲秀,順伊在阻止智泰的過程中被智泰毆打,哲秀看到後再一次變身成狼並且把智泰咬死了,隨後,哲秀帶著順伊逃走了。



為了哲秀的安全,順伊讓哲秀一個人逃跑。哲秀不願跟順伊分開,第一次開口說話了。順伊對哲秀說了一句:“等一下,我很快就回來。”之後狠心拋棄了哲秀。

47年後,順伊已嫁於他人。她再次回到了這間屋子。夜晚,她聽到倉庫有聲音,鼓足勇氣推開了門,裡面是等了她47年的哲秀。

當年堆雪人的少女,早已成了白髮蒼蒼的老太。 而哲秀,依然在等著她。

離開時,她留下那句“等等 我會回來的”後的背影,泣不成聲。也許當時就知道,轉身,就不會再見。


xinyiiiiii

喜歡看電影,曾經是因為興趣使然,現在更多的是為了給自己積累些學習資料。因為想考電影方向的研究生。追韓國電影開始於一年前的《素媛》。用孩子的天真爛漫襯托人性的醜惡和法律的不公,說實話覺得韓國的經常拍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片子,無論是反政府還是黑國家。就一句話“韓國的審查制度真的寬泛啊!”《韓公主》是我看過的眾多韓國電影中,感覺最不一樣的一部。



故事講述名為韓公主的女孩,因被43名男子性侵而轉學到另一所學校,堅定的上訴之路也從未動搖。



她熱愛音樂,雖有些古怪冷酷,但她仍然對生活充滿著信心。父親因錢讓她簽下認罪書,母親改嫁準備開始新的生活。這些都沒有打垮她,但犯罪嫌疑人那有權有勢的父母的出現讓韓公主無助到崩潰。



並非所有人都站在她這邊,有人質疑她是否有錯,就像她說的那樣“被道歉的人竟然還要逃跑”印象最深的那段就是她拼命學習游泳,直到最後她選擇死亡和這個世界道別。畫外音響起“公主,你為什麼學游泳”“因為我想重新開始”她給了自己機會,可是社會輿論活生生將她壓垮,讓她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和世界和解。世上再沒有韓公主,但如韓公主一般的人仍然存在。



初看影片,覺得韓公主奇怪不可理喻,別人對她的好有時候也會完全無視。恩熙是她身邊最陽光的朋友,也是第一個發現她音樂天賦的人。無條件的對她好,幫助她。



當公主心裡的堅冰一點點被融化時,最大的衝擊出現啦!她還是被那些做錯事情的孩子父母找到了,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切被公諸於眾。恩熙則對這件事情表露出了恐懼和逃避。最後她沒有接起公主打來的電話,這也不足為奇。誰也不會波瀾不驚的和輿論漩渦的公主聊天,作為朋友恩熙在這時在退縮但卻沒錯。都是未經世事的少女哪來那麼堅定的內心。



韓公主的善良體現在兩處,第一次是幫東允出頭,遭致報復留下了永遠的噩夢。第二次是借宿在老師的媽媽家裡,兩人由陌生變熟悉,變得越來越親密。當老人不懼世俗準備結婚被街道的女人們暴打,公主給老人擦藥讓人有些感動。公主是容易付出真心的人可是終究沒有人護她周全。東允沒能力保護她,老人也因愛情而沒能做出挽留。公主一次次的被傷害,拉著行李離開的那裡真的讓人心疼,背影淒涼。公主就這樣一步步走向死亡,犯錯人父母的醜惡嘴臉,讓人唾棄可是反過來想誰的孩子誰不愛。他們不過是因為自己的孩子,而捨棄了起碼的真相。公主給過自己信心,她想開始新的生活,但一切都不會被磨滅,她也只能單純的想著。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相對於真實事件,故事更具有震懾力,因為公主真的很無辜。一直到最後,也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她。有人譴責她有人背後議論她,或許這就是人性吧!雖然本為善,但是終是抵不過世俗和輿論的引導。紛紛守不住本心。



寸心娛樂

羅啟銳和他的《歲月神偷》。


當片頭出現

“在幻變的生命裡,歲月,才是最大的小偷”的字幕,當電影以八歲的羅家二兒子視角去演繹整個故事時,影片的色彩是斑駁並真實的。


羅進二帶著偷來的玻璃魚缸看著外面的世界,扭曲的視覺裡,折射出當時的香港,簡簡單單的定下了社會和家庭的背景:

混亂,貧窮卻又堅忍。


羅媽媽樂觀善良,用“緊也合適,不緊也合適,適合也合適”維繫著整個家庭;爸爸嚴厲倔強,有一手精湛的做鞋手藝;大哥羅進一優秀完美,成績優異;弟弟雖然調皮,可是聰明,可愛。


弟弟積攢了很多偷來的東西:英國國旗,夜光杯,孫悟空泥像等等,他並不知道那些東西的價值,但是閃閃發光的東西總是好的。他最大的願望是一個人吃掉一盒雙黃蓮蓉月餅,在這樣一個貧窮的家庭裡,羅進二以一個小孩子的本能守護著,幻想著。


陽光沉澱下來以後,所有人都充滿憧憬,都很努力。因為明天不遠,明天總會到來,因為羅太太說“做人總要信”,所以在直不起腰的閣樓上,兄弟二人趴在桌子前做功課,收音機裡傳出《I Wanna Be Free》,哥哥低吟淺唱的側顏,小弟轉過頭來專注地看著哥哥那清澈的眼神,讓人禁不住希望時間就定格在那一刻。


I Wanna Be Free

The Monkees - The Monkees……

可是,颱風來臨,哥哥患病,家財散盡,打亂了原有的步驟。哥哥病重,等錢換血,父親在夜裡倉皇地奔向當鋪當掉戒指以換取醫藥費,父親伸出的手,有些髒,有些蜷曲,甚至有些粗糙,但是那深深的戒痕刺痛了我的眼,無法讓我不潸然淚下。


時光偷走了親人,帶走了美好,卻永遠偷不走父親老去的親情。



六十年代流行樂隊Monkees 的老歌在影片裡幾度響起:“我想要自由,像那天際飛翔的青鳥”,影片最後也藉著天空中出現的“double rainbow”來憑弔一個消失的時代。


每一個曾經流逝的心香,每一塊微乎其微的記憶碎屑,其實都是我們最珍貴的財產。

它們是時間的空空妙手,永遠也無法染指絕美璀璨,因為有了它們,我們才深知人世間的這一遭沒有白走。我們也在浮躁的空氣中再次呼吸到了久違的屬於香港的感覺,至此一座城市也找回了被歲月偷走的味道。


林非寧

《剪刀手愛德華》。今年夏天的時候看的,是部美國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老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機器人的童話故事。

愛德華是由住在古堡裡的發明家所創造出的半成品機器人。在一次聖誕節,發明家正準備為愛德華裝上為他準備的聖誕節禮物——一雙人類的手時,意外的倒地身亡。因此他沒有像正常人一樣的雙手,而是鋒利的剪刀。

一個在小鎮推銷雅芳化妝品的中年女士佩格無意中闖入這座古堡,發現了臉色蒼白、滿臉傷痕、不會說話的孤獨的剪刀手愛德華,覺得他需要幫助,於是善良的女士把他帶回了家,並且像家人一樣的對待他,愛德華對佩格的女兒金一見鍾情。

愛德華用他神奇的剪刀手給佩格家的灌木塑造各種造型、並且給佩格設計獨特的髮型,於是引發小鎮女人們的窺探,那些愛好調情、搬弄是非的三八們,幾乎都為他癲狂了,把他當成了明星一樣的寵兒。愛德華的出現,給她們百無聊賴的生活增添了新鮮的刺激。

金擁有一雙漂亮的大眼睛和一頭芭比娃娃般的金髮。在剛開始見到愛德華的時候,感情上很牴觸,表現的也是厭惡,她已有男友吉姆,吉姆討厭愛德華,之後設計陷害了愛德華到他家偷竊,使小鎮居民開始了對愛德華一系列的誤會。他們都要求驅逐愛德華,這個地方再也不是愛德華的樂園,聖誕節之夜被孤立的愛德華只能逃回古堡之中,永遠隱藏在不為人知的角落,修剪他的植物、冰雪和愛情。

金在與愛德華慢慢的相處中被他的善良真誠打動,漸漸喜歡上了這個單純的小夥。但也只能在之後漫長的歲月裡,在大雪飛舞的冬夜裡為的小孫女講述這個悽美的童話。

也許是我的淚點低吧,這樣一個童話故事居然讓我一個成年人淚流滿面。


紋紋說事

《熔爐》

這是我看過最悲傷的電影,沒有之一。

《熔爐》是根據孔枝泳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該影片以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描述該時間所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的教師和人權運動者一起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

2011年9月22日在韓國上映。[1]由於該影片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受到韓國國家高度關注,故該電影亦被稱為“改變韓國國家的影片”。



電影的發生地,是一個叫“霧津”的城市,一個常年籠罩大霧的小城。這是一個虛擬的地名,但是它象徵含義卻不言而喻。霧,一個遮蔽萬物最有效的載體,它能將人性的醜惡掩藏在無法察覺的暗處,也能讓人們的良善被抹殺的無影無蹤。

故事的開端是男主角仁浩準備去霧津市的慈愛學堂擔任教師,大霧下的驅車行駛是對男主前程難測的隱喻,而此處平行蒙太奇的運用,則巧妙地把後來遭遇車禍的小男孩拼接進畫面,黑暗隧道中的孩童身影,那是悲劇的喻體。同時,低緩傷感的鋼琴配樂,則用聲畫蒙太奇把沉重的氣氛塞進了觀影者的內心。

所謂的“推諉”就是讓人無法躲避“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行政機構,這是社會中最頑固的皮癬,他們麻木於“每日打卡”,習慣於“風波不起”,慣性於“扯皮推卸”,自動於“與我無關”。仁浩友真的來往奔波只是圖添這些扯皮機構的唾沫,最後只能曝光於媒體。

如果人性在什麼環境下最乾淨,那應該就是同類的集體圍觀吧!“慈愛學堂”的一干“人面獸心”雖然被逮捕,但是同流合汙的警察卻請出了“前官禮遇”這張王牌。當整個司法機構都滲透進“潛規則”的毒液,那所謂的“公平審理”就只是一張曝光過度的膠片吧!慘白而毫無服膺的痕跡。

案件雖然遭遇各種阻礙,但是受害的殘疾兒童勇敢而機智地指證,還是讓案情的真相公諸法庭,不過醜惡的一派有著自己的手段,不管是金錢賄賂、還是法律尋租,總之,真相還是硬生生沉潛在了醜惡的泥淖中。

而在這場正義之戰中,主人公仁浩並沒有能無所顧忌的做個純粹的鬥士,像是電影故意讓正義的一方遭遇生命中的諸多傷痛,妻子的早逝,幼女的疾病,老母的市民心態,還有一貧如洗的處境,都讓這場人性的傷疤揭開的格外疼痛。但是,面對這三個慘遭性暴力的可憐孩子,他毅然決然地選擇繼續前行。

電影的高潮並不是正義的救贖,而是罪惡的姿態高昂,明秀因為弟弟的死和自己的遭遇得不到公正的審判,選擇了與罪人共同臥軌,這讓人想起了電影開頭明秀弟弟的結局。此處情節的設置並不是一種巧合,而是對片呼應,畢竟,如果在公正的審判尚未進行前,發生罪惡,人們尚能忍耐,可是如果在所謂的法律審判之後,被害者依然走上悲劇的道路,這種無聲的批判無疑是最有力的。

《熔爐》中有兩個地方最為令人深思,一個是男主仁浩在明秀死後抱著他的遺照跪在法院的門前率眾抗議,這是本片高潮部分無奈的嘶喊,是一種對於正義的拷問和咒罵,直戳觀影者的淚點和良知。

另一個則是審判開始前眾多民眾對仁浩與友真的辱罵和毒視,因為在那些普通民眾眼中,那個惡貫滿盈的校長是德高望重的人物,是德行和善心的代表,他當得起眾望所歸的聖賢。而一旦有人詆譭他們的精神領袖,他們便慣性式的反駁和撕咬。

集體無意識下的集體造神本該隨著文明的普眾,而逐漸消弭,但是諷刺的是,即使是現代社會,這種精神性的集體犯罪也難以避免,畢竟,“法不責眾”。但是“法不責眾”背後暗藏的則是“人治”旗幟的高揚,而“法治”的尊嚴責被折斷在眾人故意忽視的腳底,這貌似不是哪一個人的罪責,但是眾人卻都難辭其咎。誰能說司法上的潰敗和政府機關的權錢交易,不是普通民眾集體無意識下培植的根芽?

就像電影結尾友真的一句話:“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一部電影雖然促進了法律的進程,但是,它能改變的畢竟有限,韓國人懂得這一點,所以他們希望看過電影的人能做的更多,至少不被這個世界所改變。

每次看到這部電影我都會難過很久,為其中受傷的孩子難過為社會的黑暗難過為正義沒有得到申明而難過,是一部直擊人性的電影,引人深思。


劉木水

我看過最悲的電影是宮崎駿的螢火蟲之墓,這部電影講的是美日戰爭爆發,父母離世,14歲的清太帶著年幼的妹妹到處逃命,兩兄妹自此過著相依為命的日子。他們只好投靠了母親的姐妹,縱使他們把家裡所有的家當都送給了阿姨,但當食物吃完,他們就越感到了寄人籬下的感覺,清太決定帶著妹妹離開獨自生活。火災硝煙中的生活並不好過,清太為了妹妹四處偷取食物,被打,但妹妹還是嚴重營養不良,最後兩兄妹都死了。




妹妹死之前還做了一個美好的夢,應該就是她嚮往的生活。



結局的時候,哥哥也死了。那時候,看這部電影,一遍兩遍,還是會把我看哭。



瘋子151388597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沒有之一。

初看這部電影時連刷5遍,一直看到凌晨4點鐘。

這部電影所講述的故事很複雜,也很簡單。

往簡單了說,就是一個想要得到愛的人,想的卻不得。

往復雜了說,就是每個人都是這樣一個想要得到愛卻想的不可得的人,認清這樣的現狀後,該如何抉擇——有的人被生活和命運擊敗了,但有的人在被擊敗後,還是選擇倔強而固執的保留自己一絲“生而為人”的尊嚴。

很多人都曾是松子,很多人也曾是八女川、龍洋一——或懷著滿腔熱愛,笨拙卻又充滿善意的試探這世界,得到的卻全是傷痕。最讓人難過的是松子的遭遇嗎?不是的,最讓人難過的是松子掙扎一生想要擁抱別人,卻始終難以得到回饋的溫度,最讓人悲傷的,是這種無法逃脫的宿命感。

故事裡的每個人都是悲哀而渺小的,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救贖。

但無論如何竭盡全力都找不到。

於是,八女川選擇臥軌自殺;松子在一路跌宕中選擇放棄自我、放棄掙扎;龍洋一進入監獄因為自卑於不敢接觸松子的光芒而選擇逃避。只有川尻笙,作為一個生活喪失希望只能夠得過且過的人,最後或許領悟到了一些什麼。

命運無法抗爭,但我們至少能夠選擇在命運摧毀我們之前,保持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尊嚴。

但松子終其一生都沒明白,八女川也沒明白…這大概就是最令人悲傷的事情了吧。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李沫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