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奇闻-清末民初,黑白无常抓错人,借尸还魂

清末民初,邳城王必成,长得一表人才,二十岁不到便娶妻生子。

因祖上留下些余财,又加上王必成精明能干。

不到四十岁,便结下硕大一片家业。

高楼大厦亭台楼阁,家中妻子也持家有方。

王必成主要经营粮行和布匹,从本地收购粮食送往安徽,再从安徽带回丝绸布匹,生意做的红红火火,店铺里光伙计就十六七个,王必成在本乡本土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话说一年王必成偶感风寒,下午就睡下了,到了夜里病情加重,好不容易挨到天亮,已经是浑身发烫,妻子待到天蒙蒙亮就到药店请了大夫来。

大夫看过之后,说是风寒,于是开了些药,嘱咐一番后就回去了。

可吃了药不光不见好,不到三天王必成竟然憔悴的不成模样,眼眶塌陷,眼珠通红。

依然是高烧不止,浑身火一般的滚烫,可他还是喊冷。

这时药喝了就吐。

妻子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亲朋好友都来探视。

又过三四天,夜将拂晓,王必成的妻子歪在床头,他迷迷糊糊躺在床上,恍惚间听到有人说话,他微微的睁开眼就着昏黄的灯光,看到门外进来两个人影,一黑面穿黑袍戴一顶黑帽,一白面穿白袍戴一顶白帽。

王必成一看心里咯噔一下,就知道自己大限已到。

王必成想赶紧喊他的妻子,可无奈浑身一点力气也没有。

黑白二鬼到了床前看了看王必成,两鬼嘀咕了一阵子就将铁链套在他的脖子上和手上,牵着他就往外走,王必成不想走啊!

嘴里一个劲的喊放开我。。。放开我,其中一个说道:都等你几天了还不想走。

无论他怎么挣扎可身子还是轻飘飘的随着黑白二鬼离开了床铺,被二人拉着往门外而去。

话说王必成老婆由于连日劳累,躺在王必成的脚头正打盹,忽然感觉王必成的腿蹬了几下,她咯噔一下醒了过来,忙的爬到这头来,只见王必成双眼紧闭,浑身发抖,嘴里叽叽咕咕的说着什么也听不清楚。

王必成老婆一看又是一惊。

忙的跑到院子没好腔的喊两边的宗亲,回到床前又是喊又是叫,可王必成仍然咕咕噜噜含糊不清的说着什么。

不一会两边邻居敲门,王必成老婆开了门,不一会屋子里就来了好几个人。

有两个上前扒开王必成眼镜看看,就和其他人说怕是不成了,王必成的老婆一听一下坐到地上就哭。

旁人劝道:你现在还不是哭的时候赶紧想办法找人准备衣服含口钱打狗饼啥的,不一会到处忙作一团。

却说王必成随着黑白无常出了村子到了城隍庙前停了一下,白无常进了城隍庙不一会就出来了,接着黑白无常带着王必成继续往前走去,王必成被铁链锁着脖子和手。

无论如何也留不住脚,走啊走啊,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四周还是一片漆黑。

王必成口渴难耐,又不知走了多久终于看到前面有条河,王必成想停下来喝口河水,可无论王必成怎么求,黑白无常根本不管他,只是往前走。

终于前面河上有座桥。桥边有座亭子,桥头鬼满为患,群鬼你争我抢的往亭子里挤。

王必成一看原来亭子里有个大缸,群鬼感情也和他一样渴的受不了。

王必成看着那缸也是情不自禁的往前挤。

可他心里很清楚那是什么。

最后王必成忍受的饥渴一咬牙从水缸前走了过去,直接随着黑白无常上了桥。

过桥后王必成又经过几道关口,最后看到一座城。

想来这就是阴曹地府了,黑白无常将王必成送到城门楼,和鬼族交接清楚便回去了,王必成又随着鬼族进了城。

被关在一个地方,里面也有许多鬼魂。

又不知过了多久,王必成被两个鬼卒带着到了一个好像衙门的地方,进去后王必成看到正堂上坐着一人,旁边又有许多鬼卒。

待王必成站定后,堂上之人便问王必成生前籍贯,父母名字,生前职业。

王必成一一回答。堂上之人听王必成回答完之后一愣。

随既问:你生前不是以杀狗为生吗?

王必成说一生从未杀过狗。

堂上人又问王必成生前乡里可有同名者。

王必成回答邳城南门外有一屠夫叫王必成。

堂上人眉头一皱,唤过身边一人,不一会那人拿来一本布册,二人看过后,又叫鬼卒传黑白无常及邳城城隍。

随既叫鬼卒将王必成带回原处。

不久王必成又被带到堂上。

上面坐的仍然还是以前的那个官,待王必成站定后上面便和他说,本来你阳寿还有二十三年。

可是由于当地城隍没有交代清楚,致使黑白无常拿错了人,本欲放他回去可尸身已坏。

万不得已只有让他借尸还魂,另投他身。

马上安徽亳州将有一人王君阳寿将尽,问王必成是否愿意。

王必成听说后恨当地城隍是恨的咬牙切齿,可事已至此别无他法。

无奈之下,王必成只有点头。

于是上面人叫王必成签字画押,后便让黑白无常带着他离开了大殿,奔阳间而去。

且说也不知走了多久,王必成是口干舌燥。

白无常和黑无常说我先去将他拿了来,你再放他去。

说完白无常就加快脚步走了。

黑无常和王必成慢慢的向前。

又不知多久,白无常带一人回。

此时路边有一河,黑无常将王必成脖子上的锁链松开,王必成急忙跑到河边,趴下就喝水。

刚喝下两三口,黑无常走到他后面对着他后腰就是一脚。

王必成没有防备一头栽进水里。河水很深,王必成又不会水,挣扎了一会就慢慢的就看不见了……

话说安徽宿州城外有一张家街,街中住着张君一家。

张君三十岁左右,以前在街市上专门给买卖双方的人称东西,而从中收取买家的称东西钱。

半年前张君腰上长了个疮,刚开始没有在意,可渐渐的越长越大,三个月前竟然有碗口那么大,而且始终往外流血水。

现今张君已经卧床两三个月,张君老婆崔氏天天寻医问药,拜佛烧香,到了最近张君夜夜疼的无法入睡,每天趴在床上,好端端的一个人竟被折磨的不成人形。

渐渐的开始发烧昏迷。这一晚张君在昏迷后醒了过来,和崔氏讲你赶紧给我准备后事吧,刚做梦遇到白无常说我阳寿已尽,估计熬不到天亮了。

崔氏一听,眼圈发红。

可还是好言劝慰张君,叫他别多想。张君又叫崔氏喊来他的父母。

一家人都守候在张君床边。

张君和他们说着话,渐渐的张君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了,说的话也前言不搭后语了,张母这时仔细的看看张君的脸,发现张君的脸色变的蜡黄,印堂发亮。

于是就给张父使了个眼色,张父就到外面喊乡邻,待张父从外面回来后,张君已是气若游丝,大家七手八脚的给张君换了衣服,不到子夜张君就咽了气,大伙儿帮忙将张君打理停当。

就忙着将床调到正堂屋,给张君的脸上盖上纸钱。

可当大家刚忙活消停下来,都蹲在灵床边商量如何处理后事的时候,就看到张君脸上的蒙脸纸落了下来,张父从地上拾起来重新给蒙上,可刚蒙上又落了下来,张父低下头看了看竟然发觉张君竟然又有了气息,张父怕自己看错忙的叫别人来跟前看看,大家看过后真的确定张君又有气息了,崔氏听了后更是激动不已。

又过了半个时辰左右张君睁开了眼镜,崔氏赶紧用汤匙给张君喂了一点温水。

再说王必成落入水里后,一个劲地往下沉,他又不会水。

不多一会王必成就感觉窒息了,而等他有了意识醒过来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腰疼的厉害。

还以为是黑无常给踢的。

可等他睁开眼睛,朦胧间看到几张脸。

接着就有人给他喂了些温开水。

王必成感觉到了水的温度,他的心激动不已,他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又咬了咬舌头。那种疼是那么的真实。

王必成眼泪慢慢的出来了,可他实在太疲倦。

于是又闭上了眼,再次醒来王必成感觉是趴在床上了,灯光下他慢慢的看了看,一个妇女睡在东墙边的地铺上面,身上盖着被子,屋子里八仙桌上放着灯。

房子里的家当很简单。

王必成轻轻的咳嗽了一声。

崔氏一下子就醒了过来。

到了王必成跟前摸了摸他的头他的手,然后又端来开水,一点点的喂着他,王必成偷眼打量了下崔氏。

年龄不到三十岁,身材很好,脸盘端正,就是脸色有些苍白。

王必成知道这应该是张君的老婆了,喝了水崔氏又叫来张父张母。

王必成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对崔氏说他饿了,张母忙得就出去了。

不多一会崔氏就端来一碗小米粥,慢慢的喂给王必成。

天亮后崔氏又请来大夫,大夫看过后说王必成脉相平稳,又给开了汤药。

自此后安心调养,期间来人探望杂七乱八自不必说。

不久后王必成能下床走动,三月王必成基本痊愈。

王必成对这里的人都要重新认识,崔氏问起为何人都不认识,王必成只是好心的欺骗她说可能这场大病把脑子里的记忆都删除了吧!其他也没多说。

崔氏虽然心中起疑可也说不出所以然。

不久后王必成发觉崔氏心地很善良,张父张母人也本分老实,张君的两个儿子年龄都大,可也虎头虎脑很可爱。

王必成心里始终牵挂着他邳城的家,也不知道那边现在怎么样了。

他也看出了这个家现在条件一般也没有太多余钱,于是王必成就琢磨着如何做点生意能改变这家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又根据家里的情况先开了个酒坊,过了二年又开了个茶店,紧接着开了一个酒楼。

几年后他们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了,在张家巷也小有名气。

虽然在这里王必成也过得有滋有味,可从来也没有忘记他的曾经,经过千百次的考虑之后,一天晚上王必成和崔氏说,要到外地去一趟,崔氏问他去做什么,王必成只说在家呆久了,想到外面转转见见世面。

崔氏也没有说什么,几天后王必成就上路了。

当他踏上邳城的土地,心中真的是五味杂陈,经过城南城隍庙,发觉已不是以前的城隍庙了,待到了街里,王必成看到以前的店铺生意还是和以前差不多。

从粮行跟前经过,还有一些以前的伙计正在忙活着。

可根本没有人在意他。

王必成慢慢的向家里走去,到了门前,看到门楼油漆已经陈旧脱落,已不是以前的景象。

一个老人正在扫院子,那是以前粮行里的一个老伙计。

王必成敲了敲门环,老人放下扫把抬起头问你找谁?

王必成说请问这是王必成家吗?

老人楞了一下,又仔细的打量了一番,说是的,你是谁有什么事吗?

王必成说道:我是安徽宿州人,王必成是我结拜大哥,已经好几年没有见他了,所以特意来看看他,老人说你等一下,说着就进到里面去了,不一会老人出来说:先生你来的太迟了,我家主人在六七年前已经去世了。

我家女主人问你有没有什么其他事,若是没有进来吃过午饭你就回去吧!

王必成假装吃惊的说道:他去世了?

老人说是的,接着老人把王必成带到客厅坐下,然后端来茶水,又叫他的老婆子安排菜饭。

王必成和老人说,今天我既然来了,得到他的坟头去烧把纸,也不枉结拜一场。

老人听了沉吟一番就又去了后堂,不多一会王必成看到 他前世的妻子还有他儿子随着老人出来了,王必成站起来给他妻子行了礼:不知结拜大哥去世,今日登门实在唐突,还请大嫂见谅。

女人回了礼说:丈夫生前没有提及在安徽还有结拜兄弟,今天你来了,我实在不好接待,还请你见谅。

王必成回到:大嫂客气了,看来你还是不相信我啊!

于是就说了王必成的生辰八字,另外又和女人说:记得以前和大哥喝酒的时候说过,大嫂肩头有一颗朱砂痣。还有你卧室东栅墙上面的窗格里有一百大洋。

女人听了后脸红了红也没有说什么,就安排老人陪着王必成说话,自己回到内室,真的从窗格里找到了一百个大洋。

女人一想,按理她的丈夫不会说将放钱的地方告诉外人的,因为她从来都不知道窗格里还有钱,更不会将她身上有朱砂告诉外人的,女人心想他是安徽的既然来了就让他上坟去祭奠祭奠吧!

吃过午饭。老人准备了香烛纸钱,王必成随着女人及儿子老人一起到了坟上。

回来后王必成说今天天晚了,想在这过一晚,第二天天亮就动身回去。

晚饭时王必成问听说大哥以前有粮行和布店,现在怎么样了?

人告诉他:自从丈夫过世之后,没有人打理生意,只好将店铺都租给本家之人,每月收着租金过日子。

王必成又问你这么年轻以后路还长也没想过再嫁吗?

女人回道:男人生前,关系很好,现在还有两个孩子需要拉扯。所以从没想过再嫁。只是一心一意将孩子拉扯大。

王必成听了又是一阵心酸,又问女人说以前听大哥说你们这城南也有一个叫王必成的现在过的怎么样?

女人回道:你说的那个我知道也在那一年前后几天去世了,当时人们还说十天死了两个王必成。

这一晚上王必成和女人聊了很多很多,有许多属于王必成生前和妻子的秘密都说了出来,女人很是疑惑,心想王必成生前怎么将所有的事情都告诉这个人了呢!

入夜后王必成被老人安排在客房休息,王必成问老人要来笔墨。

待第二天天亮后,女人起来。

老人递给女人一封信说那个人天未亮就起来走了,叫我把这个交给你。

女人拆开后。信里将王必成如何去世又如何转生,因为放不下家里所以来看看,今看到女人现在光景心里踏实了,也算了却一段牵挂。

最后有一段打油诗:前生今世两为人,进入家门泪纷纷。口里大嫂是吾妻,可叹对面难相认。模样仍是旧时面,只是头上白发新,必成临死未及言,床下仍埋五十金。

女人看完信跑到门外四处看了看,没有发现王必成影子,女人回到内室,扒开床下土下有瓷坛,里面有金五十两。

女人的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