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遭美打擊後向俄示好?是準備利用俄羅斯來制約美國嗎?

青年視紀

首先要說明的是讓歐盟聯俄製美是不可能的,歐盟與美國才是“真愛”,最近歐盟與俄羅斯套近乎是為了氣美國,讓美國重新重視歐盟。歐盟與美國60餘年的盟友情誼不是說斷就斷的,在安全上歐盟依然離不開美國主導的北約的支持。對歐盟而言,俄羅斯是其面臨的最大的安全挑戰,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尤其在安全上)是結構性的,只能緩解,無法消除。歐盟之所以依然還離不開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存在,主要是因為歐盟無法單獨應對俄羅斯所帶來的潛在安全威脅。沒辦法,歐盟自身實力不濟,只能傍美國大腿。

但是,近來歐盟確實對美國十分失望,可以說是失望透頂。在伊朗核問題以及鋼鋁關稅問題等涉及歐盟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歐盟雙雙遭遇“滑鐵盧”,遭到特朗普政府的無情漠視,也再次暴露了歐盟的“軟弱無能”,因而讓歐盟領導人氣急敗壞。默克爾曾多次呼籲歐洲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增強自己的獨立自主。是歐盟該重新審視與美國的關係了!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甚至公開抨擊特朗普政府,認為特朗普政府是比對手還要差勁的朋友。

歐盟與美國關係的交惡使得歐盟更加意識到與俄羅斯改善關係的必要性。在5月31日的一次採訪中,容克呼籲歐盟各成員國改善與俄羅斯關係,停止對俄羅斯無休止的打壓和批評。在5月份,歐盟兩巨頭默克爾和馬克龍相繼赴俄羅斯拜訪普京,就伊朗核協議與普京磋商,歐盟與俄羅斯關係展現出逐步改善的積極信號。這是特朗普送來的“助攻”,普京應該感謝特朗普。儘管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不可能出現根本性好轉,但至少在短期內,普京所面臨的西方壓力會大大緩解。


睿恪煦

想多了,難!

歐盟想跟俄羅斯發展關係,普京肯定樂意,而美國對歐盟鋼鋁開徵加稅,對於歐洲國家尤其是歐盟來說,確實有點兒被逼急了!而所謂的跟俄羅斯走近,雖然目前趨勢很好,但是北約的存在,本身就限制了歐盟的很多舉動,所以要讓歐盟走近俄羅斯,進而跟俄羅斯進行各種高深度合作,現在看來還距離很遠。

1.對於歐洲國家走近俄羅斯,普京肯定樂意。畢竟,俄羅斯需要進行經濟改革,肯定對於北約制裁俄羅斯會限制俄羅斯發展。而普京上任伊始就說了,要關注民生,自然搞好農業,發展工業,能源輸出就是重點工作了。

2.北約的“帶刀侍衛”——2018馬刀打擊已經搞了多年,現在又在波羅的海三國進行演習,而北約已經準備成立3萬人的預備隊。這次演習其中一個目的就是:遏制俄羅斯!這個節奏,其實就證明了:北約作為全球最大的軍事集團,是不會跟俄羅斯走的太近,骨子裡面歐洲國家十分害怕俄羅斯的侵略擴張性。

3.如果沒有美國特朗普的“退群遷館”,尤其是退出“伊核協議”,這些國家四月份還跟著美國一起“群毆”俄羅斯,很難想象:現在都排著隊找普京開會。其實,歐洲國家在為自己想後路,主要是能源需求。

同時,希望能夠發揮俄羅斯的作用,為保留“伊核協議”能夠貢獻俄羅斯應有的國際影響力。

4.當然,在德國跟俄羅斯簽訂能源協議後,法國已經行動起來,而伊朗巨大的消費市場又 是歐洲國家最看重的,而不僅僅是250萬桶/天原有問題!

所有的一切,其實都表明:北約很難走近俄羅斯,但歐盟部分國家比如德國,就一直在呼籲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如果下一個年度,能夠取消,才是走向緩和的開始!


英武


本來歐洲與俄羅斯在歷史上也沒啥太大的仇恨,300年前就是英國“海權”與俄羅斯“陸權”都一同初步興起時,英國人怕俄羅斯在陸地上“得勢”,威脅其“日不落”的地位!然後聯合歐洲大陸上的“次一級”強權,普魯士、法蘭西、撒丁(意大利)還有奧斯曼帝國(土耳其),一起對付俄羅斯!並且編造各種“駭人聽聞的關於俄羅斯的故事”,嚇唬歐洲國家…以達到遏制俄羅斯的目的!


一百多年前關於“恐怖俄羅斯的漫畫”

而俄羅斯這個國家也很有意思,英國人越是“汙衊什麼”,他不但不加以辯駁,反而是“我行我素”!所以,近300年以來俄羅斯一直也融不進歐洲的主流,總是在“歐洲門外”徘徊,並且時不時的做出“鬼臉”嚇唬嚇唬歐洲😂

但是,現在世道變了!歐洲以前因為“俄羅斯的恐嚇”不得不求助美國的保護,歐洲在於美國交往過程中不惜“自甘小弟”來取悅美國,甚至美俄爭鬥時,即便與歐洲沒多大關係,但為了“取悅”美國也隨聲附和的抨擊一下俄羅斯或者朝著俄羅斯吐一口唾沫,比如:“雙面間諜中毒門事件”和歐洲沒關係,正因為美國的參與瞭然後都開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

但是,這種取悅美國的做法,換回來的就是美國對歐洲的“鋼鋁懲罰性關稅”!還要將來不能看見“奔馳車”在紐約馬路上行使……!這一系列的貿易大棒打下來,可以認為美國就拿歐洲當一塊“抹布”!使用完了就扔在角落裡!在極端的“國家利己主義”面前,什麼盟友都是扯淡!

美國的貿易大棒也確實打醒了“歐萌白左”!俄羅斯在歐洲與他們是近鄰!與近鄰不好好相處卻跑的大洋那面結交朋友,這是很傻的事情!並且,目前世界經濟也越來越高度集中化了!也就是說:美國開始戰略收縮,以自己目前還在科技、金融、工業…等方面領先的優勢,構築美國在今後50年甚至100年繼續稱霸的基礎!東亞由於人口數量龐大、年輕,經過這麼多年的世界分工,已經成為世界生產效率最高的地區,工業鏈條最完整!可以生產任何檔次產品,而且價格便宜!甚至在新興工業直追美國!打算將“21世紀是東亞的世紀”變成現實!

美國和東亞都在“擼胳膊挽袖子”準備大幹一場、搶佔先機,歐洲怎麼辦?區域碎片化(據說“麵條國”打算脫歐)、人口老齡化、工業蕭條化、債務沉重化、福利增加化、人民懶惰化……一個個“偽發達國家”挨個成了“歐豬”!面對美國的自私和東亞的復興,歐洲的“有識之士”也清楚這一點,要想歐洲不被美國、東亞甩的很遠…還在21世紀的舞臺上有一席之地,首先解決的就是歐洲內部團結的問題,說到團結就不能再打擊俄羅斯了,並且還要拉俄羅斯入夥,形成一個更大的歐洲!如果利用上了俄羅斯的巨量資源和4000萬左右的高素質人口,這無疑是歐洲復興的巨大源泉!正因為如此,歐洲打算“棄美聯俄”。


皇家橡樹1972

歐盟抱團,安全問題倚重美國保護。經濟問題對俄羅斯有期待,它們看中俄羅斯的資源能源和民用市場前景。

美國的態度是全面封殺俄羅斯,包括窒息俄羅斯的國民經濟,理由是俄羅斯若財大氣粗,會加速發展威脅世界的軍事能力,重抄頻頻擴張的老本行,首先對歐洲構成巨大威脅。

歐洲被迫相信美國這種說法,除在北約不斷吸收蘇聯離心分裂出的新夥伴,保持對俄羅斯的戒備和對抗姿態。還不情願的在經濟疏遠俄羅斯,喪失了許多經濟投資合作賺錢的機會。

或許歐洲認為,喪失了在俄羅斯的賺錢機會,可以在美國找回,所以歐洲迎合美國孤立並不斷抨擊俄羅斯。

可是,特朗普上臺後不再給歐洲在美國賺錢的機會,保衛歐洲也從美國的國際義務變成了有償服務。

發展經濟是歐盟的第一要務,既然美國要成為只吃不吐的巨型貔貅,不惜勒索歐洲盟友。歐洲經濟必須調頭向東看,這回反過來,歐盟在美國的經濟損失由俄羅斯找替補。

既然風水變了,歐盟主席容克的表態順理成章。

歐盟的做法是務實的利益再選擇,也有點對美國不滿洩憤的意思。

歐盟與俄羅斯合作利大於弊,所謂養虎為患的美國式說道有一定市場,包括有烏克蘭、波蘭、立陶宛等擁躉。其實歐盟的大管家們並不怵俄羅斯的所謂軍事威脅,英法是世界核武器俱樂部成員,無需擔心俄羅斯會與它倆火拼。德國與俄羅上本質就是合作者,例如它倆三次瓜分過波蘭,它也無需擔心俄羅斯會軍事威脅德國。

歐盟向俄羅斯示好,是特朗普推行孤立主義和極端自私利己造成的,這不是歐盟打出的主動牌,是被迫而為。

歐洲不願意再睜隻眼閉隻眼,任由美國刻意渲染俄羅斯威脅。他們選擇政治與經濟脫鉤,自主與俄羅斯發展經濟合作關係,是為了確保歐洲的經濟發展。

歐盟選擇向俄羅斯示好是被迫行為,沒有主動制約美國的意思。攜俄製美只是土耳其的一貫做法;歐盟長期阻止土耳其申請加入歐盟,就是不屑於與其為伍。

歐盟向俄羅斯示好,是特朗普促成,這不是歐盟打出的主動牌,是被迫而為。


諶人


無坡居士認為,任何國家或者國際組織的對外政策調整,都是要因應國際和國內形勢的變化,適時予以微調和改變的。而這一點,在我國古老的周易哲學中體現的最為突出。無坡居士認為周易學說強調三個概念:時、勢、位,三者之間互相聯繫,互相作用,不斷變化的“時”與“勢”,決定了其是否“當位”;而其“位”的當與不當,又直接影響到“時”與“勢”的變化,因此三者都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所以,我國有“審時度勢”之說。

那麼,作為當前的歐盟正是在綜合考量研判世界大勢的情況下,適時地調整了自己的外交戰略。這既是一種被動無奈的變化,也是一種主動積極的改變。


自從二戰以來,歐洲對於美國的依賴性非常之大。戰後的馬歇爾計劃以及漫長的冷戰,把歐洲與美國緊緊地捆綁在一起。這種捆綁不僅僅表現在軍事安全領域,更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各個方面。長期以來,歐洲唯美國馬首是瞻,通過北約、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協定、WTO、G7等各種形式,與美國結成緊密同盟。這一政策優勢,在冷戰時期對歐洲尤為重要,並且也欣享到了巨大紅利。以柏林牆的倒塌、蘇聯的解體、歐洲一體化等等為標誌,使得歐盟成為世界大格局中的重要一極。

但是,隨著美國近年來的實力下降,俄羅斯的復興,中國為首的亞洲的崛起……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改變。尤其特朗普的橫空出世以及“美國優先”政策的確立實施,歐盟與美國的關係也發生了諸多根本性的變化。以美國要求歐盟增加軍事開支、退出巴黎氣候協議、退出伊核協議、對歐盟徵收鋼鋁以及下一步汽車等產品的高額關稅、要求歐盟停止“北溪”天然氣管道建設等事件為標誌,美國的自私自利、頤指氣使徹底將歐洲打醒。歐盟必須重新思考在失去美國這把保護傘和經濟臍帶的情況下,如何自主決定其外交政策。這一點,作為先知先覺的政治家,德國總理默克爾曾經不止一次表露過,歐洲不能再指望美國,必須依靠自己的理念。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的一句話更是形象而又深刻:“歐洲人意識到,如果我們需要一個幫手,會發現它就長在自己的手臂上。”


這一切可以看作歐洲人覺醒的一種標誌,是歐盟開始實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開始。以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造訪莫斯科為開端,象徵著被美國一直牽著手的“英俊少年”終於長大了。

因此,無坡居士認為,這一切並不代表著歐盟要向俄羅斯示好,更不代表著歐盟要制約美國,這是歐洲人正在探索自己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開始,至於未來是不是要與俄羅斯走近、與美國翻臉,這完全取決於事態的發展變化,也就是國際政治鬥爭的需要。在世界地緣政治博弈的天平上,歐洲不再是美國手中的一個砝碼,而是一個重要的平衡力量。

這恰如默克爾所說:“我們歐洲人必須真正地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歐盟總歸要長大的,歐盟正在長大,但成長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未來政策的選擇和走向也會充滿很大的不確定性。包括對美對俄政策,因時而動,因勢而定,一切的決策都要以符合歐盟的共同利益為根本,而不是簡單的以示好或者制約來評判!


無坡居士


歐盟利用俄羅斯制約美國,這在一般邏輯上說得通。在歐美貿易戰剛剛開打的今天,歐盟抓住俄羅斯這個大法碼加到己方的天平上,使這個天平立刻傾向於己方也可以解釋為利用。但在這種國際關係問題上,利用是相互的。只不過俄羅斯這法碼太大,拿來當個依靠也未償不可。


自從克里米亞事件以來,歐盟就一直被美國強迫加入了對俄羅斯制裁的行動中,而且還是其中不折不扣的主要力量。由於此前俄歐貿易關係十分緊密,且數額巨大,所以它所蒙受的損也是這幫群體中最大的,至今仍然無法就近就便使用價格相對低廉又不受美元剝削的俄氣,而去遠涉重洋受那美元霸權下的頁岩之氣。與之相比,制裁的主要發起者——美國卻得了個獨善其身,反而因此從歐盟身上獲利甚豐,賺了個盆滿缽滿。對此歐盟明知這是美國利用打壓俄羅斯來削弱歐盟並肥了自己的一石三鳥之計,卻也逆來順受忍氣吞聲了。


沒想到這美國佬貪心太重,用心太毒。想趁俄歐雙方兩敗俱傷之際,大砍刀又揮向歐盟,一方面砍肉養肥自己,並且讓歐盟徹底倒下,從此免除其對自己的經濟地位的威脅。竟然對其盟友——昔日為了自己益利和意志衝鋒陷陣流血犧牲的歐盟直接動刀。讓歐盟忍無可忍了,所以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先有“以牙還牙”的發誓;後有“現在是時候停止抨擊俄羅斯了”的感慨;中間還有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美國是比敵人還壞的朋友”這種評論。他們要造反,這個屢遭家暴的“小媳婦兒”也操起把菜刀跟那個暴戾之夫美國佬對砍了。


但他們也為自己追隨美國佬乾的那些違背良心之事而心中沒底,所以此輪歐盟首領默克爾、馬克龍等人紛紛到訪俄羅斯,一是為以前自己那些不義之舉求得俄方諒解,在歐美貿易戰開打後,獲得俄氣等生產生活原料的穩定貨源,這是他們抗衡美國貿易戰的底氣;另外就是協商合作,共同對抗美國優先霸權下發動的針對世界的貿易戰。

這才是歐盟向俄羅斯示好的真正目的,如果非要說這是利用俄羅斯來制約美國,倒不如說是在尋求合作共同抗敵,其利用也是相互的。所以說歐盟倒向俄羅斯固然是小看了歐盟,但要說歐盟在利用俄羅斯當然也是小看了俄羅斯,它們之間絕不可能出現誰對誰依附關係,而是各自做為世界的重要一極相互合作而已。這也是除美國之外,包括我們在內的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共同倡導的多極化世界新格局,末來合作治理世界秩序的主要方式。


鐵嶺鋒

不存在歐盟向俄羅斯示好,而是在美國轉向進入美國優先主義後,美俄關係緩和帶來的歐盟與俄羅斯抗衡的動機減弱,表現為歐盟和俄羅斯關係走近!



其實歐盟成立的初衷就是重新恢復歐洲世界中心的位置,這在與美國確保全球獨超,全球扼制的戰略是有本事方向的衝突的,因而當華約與蘇聯不復存在的時候,歐盟普遍認為北約的存在也不合時宜時,美國強硬的維持北約的存在並實現東擴,在框架上綁架歐盟,即使代價是放行與美元競爭歐元問世,和扶持歐洲發展大型飛機。



從美國扼制歐盟來看,歐盟實際上一直和俄羅斯有著戰略依存的態勢,在特朗普更加註重美國國家利益的美國優先主義上臺後,也讓歐盟和俄羅斯有了再一次抱團發展的機會!



目前歐盟與俄羅斯在貿易和產業結構上有著互補關係,俄羅斯多年受到美國等西方經濟制裁和技術封鎖,在電子工業方面嚴重的落後世界平均水平,而歐盟在這方面的技術可以說是世界領先,迫於美國的貿易限制,歐盟想賣,正好俄羅斯需要,當然還有發動機、精密機床等、大型客機和發動機方面,歐洲都有俄羅斯想獲得裝備和技術。



而俄羅斯在能源供應當年對歐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價格相對於歐洲採購自中東的有優勢,距離更近,也是歐盟經濟發展重要的能源需求,在以色列和伊朗衝突預期加劇的情況下,國際能源價格飆升,也讓歐洲寄希望開闢新的穩定能源供應渠道,當然俄羅斯對歐盟有所仰仗,也會報桃以李,以一個相對較低的價格向歐盟供應,這是雙贏的交易!


嘟嘟超

特朗普的這一波關稅制裁,迫使很多原本關係不好的國家重新走到了一起,歐盟和俄羅斯就屬於這種情況,因為在鋼鐵和鋁製品方面它們都遭遇了美國增收的關稅。

即使沒有這一波關稅制裁,到2018年歐盟和俄羅斯的關係也會發生變化。因為歐盟很多國家根本就離不開來自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雖然過去歐盟一直在制裁俄羅斯,但是在能源方面,雙方心照不宣的繼續合作,一個需要能源,一個需要錢。

能源價格在2018年已經開始上漲,在這種情況下,歐盟繼續和俄羅斯保持對立關係顯然是不明智的,因為歐盟內部經濟疲軟,外面還有美國的制裁,如果俄羅斯再給能源漲個價的話,那歐盟的日子會特別難過。

另外一方面特朗普單方面退出了伊朗核制裁協議,這就增加了伊朗反擊導致中東局勢惡化的風險。而中東局勢一旦惡化的話,出產的難民就將源源不斷跑向歐洲,再一次加深了歐盟分裂的危險,因為前幾年的上一波難民,他們還沒有完全消化掉。但是俄羅斯在中東的存在,卻有助於局勢的穩定,所以歐盟肯定要重新考慮跟俄羅斯的外交關係。

這一屆美國政府顯然在利益面前並不把盟友的關係放在第一位,那麼歐盟也就沒必要硬撐著維護和美國的關係了,歐盟這麼做也是從實際出發,做了一點有利於自己的事情。維護跟俄羅斯的關係,既有利於經濟的穩定,也有利於內部的團結,這也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先後訪問俄羅斯的原因。

歐盟現在跟俄羅斯走到一起,基本上可以看成對美國的一種制約和抗議,這也可以說是特朗普外交上的一個失敗吧,他為了利益把敵對的國家和自己的盟友趕到了一起,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


局勢君

利用俄羅斯來制約美國?想得太多了吧,只是出於利益而已。

從思想意識和地緣關係來說,歐盟與美國在本質上是有共同訴求的,依靠美國來制約俄羅斯,這才是多年來的主題。俄羅斯歷史上就是一個富有侵略性的國家,歐洲各國對俄羅斯也是非常忌憚,以美國和歐洲各國組成的北約組織,正是出於遏制俄羅斯的需要。從政治和軍事的角度來說,歐美國家與俄羅斯是不可否認的對立關係。就在今年的3月和4月,歐洲各國還與美國關係火熱,又是一致借俄前間諜中毒事件驅逐俄外交人員,又是借“化武襲擊”一致譴責敘利亞,美英法聯軍還發動了對敘利亞的導彈襲擊。

但是,從5月開始,局勢就出現大反轉,歐洲與美國幾乎是一夜之間“鬧翻”,從此分道揚鑣,繼而向俄羅斯靠攏。這場跌宕起伏的“國際大劇”都是拜美國總統特朗普所賜。特朗普自從上臺後,積極推行單邊主義,不斷退群,迴避自己在國際社會的責任。同時,在中東地區不顧歐洲各國的強烈反對,退出伊核協定和遷館耶路撒冷,這兩條舉措無異於在中東點燃了兩個火藥桶,使得歐洲面臨嚴重的難民問題,同時在中東的經濟利益大受損失。歐洲不斷與美國斡旋關於鋼鋁關稅豁免的問題,期望其看在有著共同政治利益和防務需求上給點面子,可是美國不賣帳,6月關稅大棒如期而至。

美國的這些舉措,使得人們不得不產生錯覺,美國對待歐洲朋友的態度簡直比對待敵人還要狠。歐洲對美國失望之極,感覺美國不再是一個負責的世界大國,對於特朗普反覆無常的嘴臉也是反感之極。在此背景下,歐洲再回過頭來看看俄羅斯,這時的俄羅斯倒還有點可愛了。

歐洲對俄羅斯的示好,並不是利用俄羅斯來制約美國,而是期望與俄羅斯的合作來儘量保護自己的經濟利益。在美國不分敵我的貿易戰下,歐盟只有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加強與俄羅斯等其他大國和經濟實體的貿易合作,才有可能抵制美國貿易戰的威脅。同時,對於中東亂局,歐洲各國深切感受到已不能信任美國,與俄羅斯合作或許會有一線勝利的曙光。


萌叔觀世界

謝謝!目前來看,俄歐接觸只是表面現象,談不上是對美國的制約。

在美國的一再打壓、挑撥之下,歐盟看上去團結協作,其實不過是一盤散沙,只有德國法國在苦撐苦熬著維持而已。敘利亞戰爭讓歐盟嚐到了苦果——難民潮湧、歐元疲軟。英國脫歐、美國導演的間諜中毒案更是讓歐美疲於應付。

最近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讓歐盟感到絕望——確切的說,讓德國法國感到絕望。和一個瘋子打交道,畢竟誰心裡也沒譜。

尤其重要的是,俄羅斯是世界的一極,這是歐洲人不願意承認、不想承認、但必須得承認的。綜合考量,歐美和俄羅斯接觸、直至恢復正常關係是早晚的事、理所當然的事。藉此敲打一下美國佬、讓它清醒一下,也未必不是歐美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