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作家嚴歌苓?

山野拾遺

馮小剛導演的《芳華》讓小說原著作者嚴歌苓成為風口浪尖的大人物,小說原名《你觸碰了我》,其中鍾楚曦演的蕭穗子很有她本人的影子。但導演其實放棄了大量的書中情節,比如男主劉峰參加對越反擊戰、以及戰後他的種種悲慘境遇,還有何小萍、蕭穗子、林丁丁等人步入中年的種種際遇,電影都並未表現。其實這本小說更適合電視劇改編,其實篇幅還很長,後面的情節雖然表面溫和,但其實內核更加殘酷。

其實嚴歌苓的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以及她擔任編劇的作品還有很多,而且是一水兒的大導演、大明星加盟的作品,說明她的作品之厚重,導演也都非常鍾愛她作品中的調調。

她的第一部小說改編的作品是李安編劇,本來要親自執導,後因為要拍自己第一部英文電影《理智與情感》,才放手交給張艾嘉導演的《少女小漁》(1995)。同名小說其實是嚴歌苓剛剛旅美初期寫的作品,一個到美國陪讀的少女小漁為了男友而與美國老人假結婚,後來被男友(庹宗華)拋棄的故事。這是當時還是滾石唱片陳昇工作室的音樂助理劉若英的電影處女作。奶茶把自強不息、倔強堅韌的少女小漁演得尤為動人。

接著是素有“臺灣王晶”的導演朱延平導演的電影《情色》(1996),本片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無非男女》,由蘇有朋、鄭家榆主演,一個小叔子愛上準嫂嫂的曖昧故事,本片名為“情色”,其實不過是個噱頭,片中的故事也是發乎情、止於禮的愛情故事。

再往後,就是嚴歌苓的旅美時的閨蜜陳沖作為導演的處女作《天·yu》(1998)啦,陳沖將嚴歌苓小說中的文字製造的氛圍處理得恰到好處,將非常時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得非常極致。當年只有14歲的李小璐出演女主,非常像少女時代的陳沖,並憑藉本片獲得了當年金馬獎影后。

這之後,陳沖一直想把嚴歌苓的小說《扶桑》搬上大銀幕,女主也經歷了張曼玉、舒淇、周迅、李小璐等一票當紅女明星,但後來因為陳沖的身體狀況以及小說的改編問題,一擱再擱,如今依然未能成行。

2008年,陳凱歌被委以重任拍攝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的個人傳記片的《梅蘭芳》,嚴歌苓加盟編劇組(另外兩位編劇為陳國富、張家魯),她最初的劇本將梅蘭芳與身邊各色人等之間的關係處理得相當有意思,尤其是少年梅蘭芳與京劇泰斗燕十三之前祖孫對峙,真是劍拔弩張又不失禮節。但本片由於多方人等介入,而最終劇本被改得面目全非。

2009年是嚴歌苓小說在小熒屏上花開兩朵的年份。一部是夏鋼導演、趙薇×劉燁主演的軍旅題材的電視劇《一個女人的史詩》,講一個女軍人的一生刻畫得十分深刻,趙薇首次扮演女軍人,與劉燁的首度合作更是CP感十足,PS景甜在劇中扮演兩人的女兒。

另外一部就是孫儷×姜武主演的《小姨多鶴》,嚴歌苓小說中的多鶴是個日本遺孤,被東北一對安分守己的夫妻收留,併成為家中的成員之一,甘願為救命恩人生養子女,但在特殊時期,孩子們只能叫她小姨……這是嚴歌苓比較厚重的一部作品,也是孫儷在《甄嬛傳》之前首度演母親的角色,演繹得十分到位。

2011一部蔣雯麗×孫淳主演的電視劇《幸福來敲門》成為收拾熱門,其實本劇也是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繼母》。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蔣雯麗演的雜技團化妝師江路是個惹眼的女人,卻與孫淳演的帶著一雙兒女的單親爸爸譜出一段戀曲,但卻遭到兒女的嫌棄,及周圍人的白眼,幸福之路十分坎坷……

2011年,張藝謀將嚴歌苓的小說《金陵十三釵》搬上大銀幕。但本片上映後的口碑卻譭譽參半。其實嚴歌苓的小說十分動人,將南京大屠殺寫得萬分殘酷,而片中的青樓女子與女學生的對仗身份,及身邊各色男性角色如洋人牧師、血熱軍人、翻譯官等都各具特色。本片也是倪妮的電影處女作,男主是“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

嚴歌苓擔任編劇,將法國作家拉克洛的小說《危險關係》(2012)改編成中文版,由韓國導演許秦豪導演、張東健×章子怡×張柏芝主演。這部小說被改編過無數次,每一次改編都讓原本就非常精彩的劇情變得驚心動魄。其實,可以相信當初嚴歌苓接下這個項目也是被原著的文本所折服,改編的劇本應該也是相當精彩。但因為本片屬於“多國部隊”的產物,而且有存在兩大女星爭番位的局面,最終的劇本也被改得面目全非,最終上映版本成了一個四不像的電影,啼笑皆非。

同年,葉璇擔當製作人將嚴歌苓的小說《第九個寡婦》扮上了小熒屏,並擔任了女主角與“果郡王”李東學一起主角了這部厚重的作品。但可能因為演員的閱歷並不足以撐起原著中的厚重感,讓最終的效果變得有點不知所謂。

2013年,嚴歌苓×蔣雯麗繼《幸福來敲門》之後二度合作了根據嚴歌苓小說《娘要嫁人》的電視劇。蔣雯麗演60年代的寡婦齊之芳,在特殊年代與紅軍老處長李立群、打成右派的公交車司機張魯一、丈夫戰友於榮光三個男人之間相處相知的故事。

嚴歌苓×張藝謀二度合作的作品就是2014年的《歸來》,本片改編自原著《陸犯焉識》中的結尾高潮部分。本書是嚴歌苓一部非常厚重的大長篇史詩鉅著,年代從30年代一直跨到80年代,將陸家三代人之間的關係與不同時代的境遇寫得潸然,書中文字娓娓道來,而片中的陳道明×鞏俐真就是活脫脫的陸焉識與馮婉瑜,只可惜書中精彩的前半生都被略去。

2014,嚴歌苓又一兩部小說《劇場》被改編成電視劇播出。這部作品與蔣雯麗主演的《幸福來敲門》《娘要嫁人》併成為“改革開放三部曲”,都是同一時代的女人半輩子的人生。不過《劇場》的女主換成了陳數,80年代的劇場演員鬱珠經歷改革開放初期不不開花的時代,所經歷的種種待遇,以及周遭人等的態度。

改編自嚴歌苓作品未來要上映的影視劇還有,《七月與安生》的曾國祥導演、江珊×李菲兒主演的電視劇《花兒與少年》,始於90年代的母親與兒女之間的故事;改編自原著《補玉山居》的軍旅電視劇《你遲到的許多年》,黃曉明×殷桃×秦海璐主演。

電影方面,有久違大銀幕多年的女導演李少紅導演、白百何×耿樂×黃覺×曾志偉主演的《媽閣是座城》;還有陳凱歌正在籌備的全新電影《白蛇》,這是嚴歌苓一部非常特別的短篇小說,寫70年代初的非常時期,一個女軍官愛上被打成右派的京劇表演藝術家的百合戀故事,非常動人,之所以小說名為“白蛇”表面是因為女主優美的白蛇唱段,但內核其實是在上演一段“白蛇與許仙的後世傳奇”。最早曾傳說鎖定了鞏俐和日本女星天海佑希主演,十足令人興奮至極,但最終此陣容能否成行,還要看最終的情況。


宣謠別老閣

嚴歌苓年輕的時候美得不可方物,很多年輕時候跟她打過交道的人都這樣形容她,

連北京這麼多文化圈,藝術圈的老炮兒,都對她,有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也的敬畏!

老炮兒馬未都就曾這樣來形容嚴歌苓,他說嚴歌苓年輕時候太漂亮,漂亮得讓我不敢接近,她是那種美得,讓你覺得不敢有邪念的那種女人。

覺得自己配不上人家,就不敢想!又漂亮又有才。你根本就自覺的不敢往那方面去想了。

這就是所謂那個時代人們對女神的感覺吧,但是女神也是要嫁人的,也是要有婚姻生活的。

80年代,嚴歌苓還是嫁給了相同背景和有門當戶對感覺的李克威,但是這段婚姻僅僅維持了三年。不知道當年有多少人為這樁婚姻感到惋惜,又為得不到女神而懊惱不已。!

之後她在那個年代裡面最流行的方式嫁人了,嫁給了外國人,嫁給了一個美國人,這讓不少屌絲又心生嫉妒,如同現代的網絡噴子!

她可能也給很多女明星女藝人開啟了一個先河,跟一個先例。當然以前就有中國女人嫁給外國人,但是作為一個這麼有才華,眾多人眼裡的女神,而且是文藝圈藝術圈的人,她應該算是做了一個不知是好是壞的帶頭作用吧。

以至於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一大票,中國的女明星嫁給了我老外,可能多多少少也是受了她的一點影響,其中過得怎麼樣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一大票人的確是嫁給了老外。

嚴歌苓的作品,近幾年來被很多大導演追捧,比如說,張藝謀啊,馮小剛,陳凱歌,包括美國的李安!

他們都喜歡嚴歌苓的作品,並把它們拍成電影,有的是中篇,有的是長篇,

嚴歌苓寫出這些作品,可能跟他童年的經歷和生活婚姻的關係,有極大關係。

她小的時候就父母離異,跟弟弟一起的生活,所以很早就能體會這種細膩的感情,因為人只有在痛苦的時候,可能才會讓自己的心情變得很細膩。

就好像很多的情歌都是!深入骨髓的那些情歌,讓人痛徹心扉的那些情歌,聽的讓人感同身受的情歌,都是那些作者或者歌手經歷了感情挫折之後才創作出來的!

幸福的每天恩恩愛愛的,每天床上黏黏糊糊的,那些永遠寫不出那樣的作品。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嫁給了美國人,他在美國的丈夫後來又做了外交官,

她作為了一個外交官夫人,見識的多了,眼界的不同,而且由於變成了外國的身份,她覺得她什麼都可以寫了,不用受到體制的限制。

電影芳華,其實就是嚴歌苓本身的一個縮影,一個人生的片段,嚴歌苓也跳過八年的舞蹈,而且是紅色芭蕾舞,所以它有很好的舞蹈功底。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畝田,那一畝田,只有種她最喜歡的,最適合的她的,它才會長的好,嚴歌苓的那一畝田可能就適合文學,所以她把簡單的生活,簡單的事情,用極其優美的文字,絲絲入扣,引人入勝,淋漓盡致地把它表達出來!

如果把嚴歌苓當美女作家,應該是最當之無愧的吧。


劉先生的作品

最專業最懂得市場化的作家

我看到網上有不少人對嚴歌苓的評論集中在3點上:

1、嚴歌苓很美麗,到現在依然風韻猶存;

2、嚴歌苓不愛國也不愛中國的軍隊,因為她寫的《芳華》是抹黑中國文工團的;



這些討論沒有一個是針對她的職業身份,甚至是讓大家記住她的真正身份——作家。



我們對人的衡量的標籤真的是如此偏執而不肯就事論事的。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就是嚴歌苓可能是中國最專業最高產,也是最有錢的作家,她才代表了一個社會作家真正應該有的面貌。首先,自律,對於自己的寫作有非常健康的時間表,而不是我們想象的瘋狂的日以繼日的文學青年。其次,她對於自己的寫作以非常專業的態度,我們知道她為了小說會去實地採風,而她展現出來的很多人物都具有真實的時代感。最後,她非常瞭解作品和市場價值的兌換,不僅僅是一個寫作者,同時是把好的寫作迅速推向電影、影視市場化的作家。



我覺得就憑這三點就可以稱其為中國最專業最高產最有錢的作家,雖然她可能不在中國作家富豪榜的榜單上,但是我們應該可以推算出她的每一部變成電影的作品為她打來的收入。

我覺得一個真正的作家,而不僅僅是胸有文學夢但是不知道如何實現的作者,就應該是把寫作職業化、市場化的人。

可惜,在某種程度上,懂得職業寫作,並且市場化的人,太少。所以,在這個層面上,嚴歌苓應該是所有作家的榜樣。


席越

轉:對電影芳華的評論很多,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評論時,大家要注意編劇嚴歌苓這個人。她當過兵,但她恨這個軍隊,她出生在中國,但她並不愛中國,戴上這個鏡子再看芳劇會有不同的感覺。

這個美國女人真愛國嗎?

她十五歲找異性還理直氣壯,十二歲當兵還說受迫害?你信嗎!

不當兵跑美國去嫁美國人,入美藉說是愛國?

這就是她寫芳華的歷史背景。

12歲時,她進入成都軍區歌舞團,

在這裡,她遇到了自己的“初戀”。

那一年她才15歲,

卻愛上了一名30歲的軍官,

愛得死心塌地、義無反顧,

為他寫了數百封炙熱的情書。

15歲少女主動去追求30歲的男人,

違反軍規,在軍中談戀愛,

早熟的她這無疑是在玩火。

組織上批評她,從此對軍隊不滿。

就是當代,15歲少女與老男人那個,也很丟人!家長也會反對,軍隊就更別說了。

美國人嚴歌苓說,

《芳華》電影拍得非常美,我覺得現在看青春愛情片的觀眾們看後會覺得滿足。我們那個時候的愛情是被禁錮的,男女之間的觸碰也是禁錮的,由於禁錮而產生的這種美真的非常動人,會讓人感覺,原來任何情感,任何美的東西都是帶有一點哀愁的。

嚴歌苓15歲與30歲的人”戀愛”!就是現在開放社會也是被社會不允許的吧?15歲就與男人碰撞,主動摸男人,被叫停,這叫禁錮?

嚴歌苓把反擊戰寫成青春愛情片,欺騙越戰老兵的感情,在馬列毛像前,大量暴露白花花大腿在老兵眼前,並抖動胸肌!在引導什麼?處處表現對社會的不滿而讓人流淚,是什麼用心?她寫的戰爭沒有目標,不表現英雄氣場,只有殘酷。年青人會怎麼想?

她筆下的英雄都是為了一己私利才想當英雄,劉鋒想死,是為了想當英雄,那個瘋子成了英雄是因為她出人頭地的夢想實現而神經錯亂。

她說這些老兵現在很窮,他們那一代人的芳華死的死,殘的殘,瘋的瘋,很慘!不如她們跑到美國去,跑到外國去的老兵富有!老兵被打,富姐用錢擺平,而不去求助法律,她這是啥意思,跑外國去的那些人或嫁給高幹子女的人芳華就富麗?

她諷刺雷鋒,作重渲染部隊的黑暗面,把文藝兵描寫成勾心鬥角,暗中整人的一群低素質人。她刻意否定那個時代!她特意把毛主席去世作為分界,用黑布把毛主席像全遮擋,暗喻那是黑暗時代,排節目時借教練說,你們跳舞應寄託哀思,怎麼越跳越高興,很惡毒陰險巧妙地攻擊毛主席。竟然用一支豬跑進高舉毛主席畫像的隊伍裡,她在暗喻什麼。緊接著,就是一系列平反故事,用這種方式否定那個時代。她用城管打殘疾軍人引起人民公憤的方式鞭撻現在這個時代,煽動老兵,人民大眾對社會不滿,組織老兵進影院看這個畫面,想幹什麼!很多人看不出來嗎?

國人們,老兵們,高幹子女們別上當!她的芳華不是我們大多數人的芳華。

嚴歌苓的芳華絕對不是越戰老兵要的精神食糧,更不是老兵們真正的芳華。

馮導滿腦子票房就不說他了。


亓官廿一世

再後來是《歸來》的原著《陸犯焉識》,《歸來》是對原著改動很大的一部電影。在《陸犯焉識》裡,作者其實是有感於自己父輩的境遇,描寫了一個飽經歲月洗禮的大戶人家公子陸焉識,講述了其在文革前後幾十年間的多舛命運。通過書中對這個知識分子和他家庭的描寫,可以看出作者的成長環境。


影視觀察家

嚴的丈夫是美外交部官員,她所去美國的文學院培養的都是各國來美未成名作家,通過洗腦和經濟利誘成為抵毀各國政府的文字寫手。按理說嚴即然己到北美,如此愛好文學的她必當想盡辦法融入當地文學圈子才對,或用英文向北美文眾述寫其在中國的人事經歷見聞或小說或詩歌,可我們從未讀過其任何英文作品,她寫的東西都是讓中國人看的。不可否認她寫的東西是有技巧的,但你也無法給出她寫故事的現象真實性的證明,他們是先成名再由淺入深的滲透負面事件引起共鳴,會導致往會不滿情緒,她寫的技巧再好也是毒。


他們就是一批這樣的人,嚴在美寫的作品卻沒有在美髮表,在美學習寫作卻沒有外文作品,寫的東西全部面向國內。他們先是想方設法標榜自己多麼愛國,立名後再慢慢在作品裡植入負面思想,起到不滿情緒起騙動作用,引起大家思想動盪。馮、謀、莫再加上嚴就是這類人。再說哪個國家都有負面事件,美國在任總統都有性醜聞沒見他們作品述寫,再者按常理嚴已成為美國公民,作為作家想要融入該國社會,必是其文化受眾面向所在國的文化共嗚者,即使移民前的負面經歷也應是寫給海外華人看的,可是偏不是這樣,她寫的東西完全面何國內以引起民眾情緒不滿,從而引起對現政府不滿(我們現在的和平生活來的真的不易,社會動盪對底層民眾一點好處沒有,古時曰:興百姓苦,亡亦更苦。)再加上她的美外交官員妻子的身份想必能足己說明問題了吧。望君謹思。


DeepIceberg

《聖潔牌坊》

寫芳華的作者自述在1970年的時候,年僅12歲考入了成都軍區的文工團。

在1970年,能去當兵真不容易呀:必須是根紅苗正的農民,工人,幹部的子弟。這個作者顯然是幹部子弟,原來老爸是寫革命劇的大作家,母親也是演革命劇的紅演員。

在1970年大學招生都是組織推薦的不考試的工農兵學員,當時成都軍區的文工團是組織考試招的這個作者兵嗎?這個作者當兵是在成都軍區後勤部的宣傳隊,不是戰旗話劇團,也不在戰旗歌舞團。根椐當時戰旗話劇團和歌舞團的老人回憶,根本就沒有這麼一個人!!!所以作者在自我介紹的時候不要模糊,要寫準確!!!

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出國潮,這個作者脫下軍裝就跑去了美國!!!本事大呀!!!最後作者嫁一個美國外交官老外(其實就是一個美國間諜),宣誓加入美國藉,確實有本事!!!一個拋棄了中國國藉的美國人宣揚自己愛中國???你信嗎???

差點忘了,這個作者自述是為了追求真正的愛情放棄中國國籍而加入美國籍的!!!!追求真正的愛情,多麼崇高!!!追求真正的愛情,多麼聖潔!!!

這個作者居然坦言在中國的環境下,她無法寫作,只能在國外的環境下才能安心創作!!!這個作者真是不容易呀!!!1966年遇到了文化大革命,當時才8歲,學生都停課鬧革命了,估計是個光榮的紅小兵哦!不知道寫過多少大字報???這個作者的寫作功底是當年批判走資派寫大字報練出來的呢?還是在國外的時候,在CIA的一筆一筆指導下創作出來的?作者有當大作家的爸爸,有當紅演員的媽媽,她一定把爸爸媽媽的優點集於一身了:又會編故事,又會演戲!!!爭取獲得諾什麼貝兒的文學獎或者奧什麼斯什麼卡的演戲獎!!!


14JTJ冰果果

我總感覺嚴作家的《芳華》,很多寫人性惡的故事有明顯得歷史錯位。我是影片描寫的那個時代的人,而且那個時代我就在部隊,就在基層連隊戰鬥生活。我生活的那個時代,那時的部隊,那時的軍人,那時的戰友之間,那時的女兵不是嚴作家筆下寫的那個樣子。那個年代社會風氣現在沒法比,那時的部隊大家庭戰友們親如兄弟,那時部隊沒嚴作家寫得那麼亂七八糟。我覺得把影片中的一些故事情節按到現實社會背景下,寫現實社會倒是很吻合,很貼切的。

影片中寫人性惡的部分故事,在那個年代不能說沒有,有也是極極個別的人和事。沒有代表性,沒有普遍性,不是那個時代部隊和軍人,更不是中國女軍人的主流和精神品格。影片中的一些情節明顯的有創作人員主觀臆造的成份,沒有客觀如實地反映那個時代,那時的部隊,那時的軍人的真、善、美。

看完影片我產生了兩個疑問。一是我生活的那個時代的部隊有那麼差,那麼亂嗎?我在部隊工作了近四十年,我咋就沒見過那麼惡的軍人和和那麼齷齪事?二是我們中國的女人,中國的女軍人有那麼俗那麼惡那麼野嗎?看完電影幾天了,我也沒想明白。是作家寫錯了?還是我幾十年的經歷孤陋寡聞?中國女人真都那麼粗俗野蠻,狹隘自私,恃強凌弱,中國的男人那個敢娶做媳婦?

從電影開映到走出影院,我明顯感覺到所有觀影者是那麼沉悶。那麼多人同場觀影至止離場完畢,竟然沒聽到任何人說一句話,足見影片帶給觀眾的是什麼?直到在回家的路上,聽到幾個年輕人"好人命不好!","好人沒好報","好人被人欺負","不能做好人"的議論。

我不相信嚴作家、馮導就是為了這個?!


來鎖59775822


對於平民百姓來說,嚴作家就是個神樣的存在,一是她出生書香門弟,家學好,二是長相出眾,藝術氣質佳,三是旅居海外,見識廣,總之給我的印象可敬而不可親。



嚴作家12歲便考進部隊文工團,成為一名舞蹈演員,從這就可以看出她不是一般資質了。她並非一般印象中文工團員的傳統形象,是極有主見和叛逆性格的人,15歲時便愛上一個大自己很多的軍官,後來這段戀情叉了,嚴作家心靈受到極度傷害,心中積鬱了很多不滿,這件事為她以後成為作家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嚴作家旅居海外並與一位美國外交官結婚,之前她曾是著名作家李準的兒媳。對西方世界嚴作家有種天然的親近感,因為對她影響頗深的爺爺及父親都曾留美,嚴去美國後許多看事物的方法更接近於西方人。



嚴作家的形象氣質俱佳,但卻給人高冷的感覺,她雖然曾經當過文工團員,卻總沒有一般人想象中的那種親和感,所以說“英雄讚歌”“一條大河”這樣中國老百姓耳熟能詳的革命紅歌,是不會從她的口中唱出來的。



洋氣和挑剔是我對嚴作家的總體感覺,在她的作品中找毛病永遠是主格調,她的許多作品中基本都是揭露、批判的,在她的筆下,呈現最多的就是中國人的劣根性,這部《芳華》亦是如此。



天津朱雲

嚴歌苓就是一個三觀不正的早熟女流氓。十二歲當文藝兵。在解放軍的熔爐裡偏偏出了這麼一個不愛國,不愛軍隊的敗類。十五歲就痴心的愛上30歲的老軍人。不要說在當時,就是現在十五歲的中學生愛上大叔也屬於三觀不正的小流氓。老軍人為人正派,報告了軍隊領導。可是她卻耿耿於懷。單憑這一點就可看出她不知好歹。如果那個人也是個流氓,把她劈了腿,她哭也來不及呢。她為此就開始仇恨解放軍,仇恨我們這個社會。她的作品大都是這樣的。她長得漂亮又怎麼樣?她有才華又怎麼樣?不愛我們的國家,去了美國,又跑回來賺我們錢。鄙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