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故乡晋中的戏与人

平遥纱阁戏人:生末净旦丑俱全

一百多年前,在山西平遥古城内,一个名叫许立廷的人掌握着一项绝活,普通的纸经他的手能变幻出鲜活生动的戏曲小人儿,将这些栩栩如生的小人儿放置在舞台造型的木阁内,挂上碧纱罩,便活脱脱成一场场即将开幕的戏曲演出。本着对这些精致小物的喜爱,当地人常唤其“纱阁人人”,简称纱阁。

一阁一戏,一戏一场。纱阁戏人的文化渊源,与宋代以后民间丧葬礼仪中的纸扎明器传承有关,与元代杂剧的空前兴盛有关,也与明清时期民间祈子风俗有关,更与平遥晋商大都会的商贸习俗有关。

明清时,平遥是商贾云集之地,当地的纸扎业因丧葬习俗中的攀比之风而兴盛,加上晋商与戏剧票友的推波助澜,纱阁戏人逐渐成为当地的一道文化景观。

平遥古城街衢中心的市楼成为展出纱阁戏人的重要场所。市楼底层的平台廊柱间就是展出纱阁戏人的地方,廊柱四周恰好摆放36阁戏人。元宵节期间供人观赏,节后便存放入市楼内。过去当地有新婚夫妇买灯祈子风俗,把蜡烛点燃置放于纱阁前进行许愿、还愿。民间百姓遇有新丧之事,租来几阁纱人放在灵棚两侧,既表达了对先人的安慰,也反映了对民间戏曲的爱好。

所谓“纱”,是用纸或泥加工成的专用材料,“阁”则是陈设戏人的小木阁房子。每阁3-4个戏剧人物造型,择戏剧中精彩场面,展现刹那间的剧情。展示内容多取材于当时百姓熟知的晋剧、京剧、昆曲舞台上的传统剧目,如《八义图》《鸿门宴》《岳飞北征》《白蛇传》等。

戏人为整个纱阁之灵魂,所用材料因地制宜,方便可取,先用秸秆、谷草根据剧情需要扎成人形骨架,用铁丝或麻线扎牢,固定在木阁底板上。再用当地的红胶泥塑成头与手足,安插在骨架适当位置。头部与足部由石膏模子成型,然后根据剧情需要修改人物表情,待阴干之后施行涂色化妆。

裹纸是制作戏人中最精细的一道工序,麻纸或草纸既廉价又柔韧,是包裹戏人的极佳材料,不同姿态的形体全靠草纸裹紧后展示。基本形状完成后,要用胶水刷透、晾干,以保持年久。

戏人的最外一层用洒金宣纸精心裹粘,服饰的褶皱层次与轻纱般的质感,全凭艺人的匠心与使用材料的技艺。戏人的最后装饰还要经过画脸谱、贴头饰、戴服饰三道工序,主要的工作是上色和贴花。

脸谱直接画在脸上,贴花要先在宣纸上画各种图案后剪下粘贴,头饰用草纸制成帽、盔、额巾之类后上色、贴花、簪花而成。制成的戏人,生末净旦丑俱全,个个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光彩照人,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木阁形制规范,前额装饰雀替,以装成戏台模样。木阁顶部与底部木板前方刻有凹槽,设有锁钥,展出完毕可以插板锁闭。隔断包括纱阁后壁与左右题壁,后壁是戏台前后台的分界,多采用三折七屏形式,省略了上下场门。后壁中间上方挂着题写剧名的横额,七条屏间绘有山石花鸟,书有劝世联文。左右题壁都有题记,或为格言或为诗歌,末尾署以店铺名或年月。虽然每一阁展示的都只是戏剧中的一幕,但阁阁都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随着纸扎行业的衰落以及现代人对传统戏曲知识的缺失,纱阁戏人也面临着传承的困境。为抢救和保护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遗产,平遥县集结漆器、雕塑、书画、剪纸、脸谱、灯艺和戏曲、民俗研究等众多非遗项目传承人和专家学者,对现存的28阁纱阁戏人进行整体复制,整理复原遗失的另外8阁,对传统工艺和制作流程进行全程数字化记录保护,并对纱阁戏人文化元素进行研究、形成文字资料。

《孟文戏曲音乐集》序

刘和仁

一页页翻看,跃然纸上的是那灵动悦耳的音符、优美流畅的旋律、抑扬顿挫的节奏、铿锵有声的音调。正如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戏曲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研究生导师、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长朱维英所说:“看了孟文在《褒尚论道》中的音乐唱腔设计,深切感受到他是一位充满灵性和创作激情的青年作曲家。”借他而言,我认为这本戏曲音乐集是孟文用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性劳动和孜孜以求的不懈努力,长期积累,呼之欲出而来。是几十年如一日灵感激情的释放;是一个音乐家将毕生献给戏曲事业的集中展示、过程回放、智慧结晶、硕果呈现。

“词不可径也,故有曲而达”。认真做事,性情真切,使孟文赢得许多剧作者的喜爱,演员朋友的青睐。这些朋友因他的敬业精神、因他的与人为善,一次次合作、相互成了知音朋友,这本戏曲音乐集显然就是给长期以来与他热情合作的朋友一个交代。就是要把他们付出的劳动,以音乐为宾敬献给敬爱的朋友和读者。

每一位地方戏曲的音乐唱腔设计者,要想写出令人称道的作品,都必须付出自己全部的爱心与巨大的热情。在这一点上,孟文也不例外。这位自幼就吮吸着家乡土地和亲人乳汁的热血青年走进了晋中艺术学校,去追求他的音乐梦,为了充实自己,而后又就读于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进修于上海戏剧学院全国青年戏曲作曲家研修班。在工作岗位上,这位有心人,为了精通晋剧音乐的全过程,操晋胡、拉二弦、吹唢呐、长笛、竹笛……件件乐器都能拿得起。剧团工作样样干,当业务团长、乐队练乐、排戏蹲场,无一不是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这就使得他无论在社会生活的积淀上,还是音乐创作的心路历程上,都具备了与泥土相融的内在潜力,掌握了地域音乐特色的内在规律和审美个性。作品中释放出来的光彩、神韵、赞美、期待变成为一种必然。

我喜爱他的作品,更赞他的人品。孟文做人谦虚低调,做艺自信自豪,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依然跑我门下,拜师学艺,我被他的这份真诚感动。正因他心无旁骛、善于思考、沉静笃实、贴近现实、贴近舞台,怀着对晋剧音乐坚守传承的责任和使命,数十年笔耕不辍,才有今天这本独具“晋中特色” “晋中风味”的戏曲音乐集。看着一页页乐谱,可以看出孟文的戏曲音乐作品深谙“戏曲之道”并自觉地遵循着独特的创作规律和审美观念,并设身处地践行这一规律和艺术观。

今天,时代的要求再度面临对晋剧音乐的传承、发展、总结、研究。这本戏曲音乐集是为我们晋剧音乐人提供的探索、认识,聚集一起倚乘的一叶小舟。让我们把它放在戏曲音乐的艺海里,供人拾得一片小贝。

《孟文戏曲音乐集》出版面世

新年伊始,一本倾注了戏曲音乐家心血与智慧、独具“晋中特色”“晋中风味”的《孟文戏曲音乐集》,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孟文是我市培养起来的国家一级演奏员、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音乐家协会会员,晋中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晋中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专家委员会(音乐专业、戏曲专业)专家委员。他1979年毕业于晋中艺校,同年分配到晋中市青年晋剧团,从事演奏与作曲。曾担任晋中青年晋剧团业务团长,并在多部剧目及个人演唱专辑中担任晋胡演奏及作曲。几十年来,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事业中,孜孜以求,博采众长,不断进取,勤勉创作。曾先后在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全国青年戏曲作曲家研修班学习深造。长期的艺术实践加上深厚的音乐素养,使他的音乐创作如虎添翼,佳作迭出,在全国全省各级各类调演中,频频获奖。先后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优秀音乐奖”,全国梆子戏剧种调演“优秀音乐创作奖”,第八届“文华音乐创作奖”,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音乐创作金奖”,第十届艺术节“群星奖金奖”,第九届全国戏剧文化“音乐设计金奖”;中国滨州小戏艺术节“优秀音乐奖”;山西省艺术院校第九届戏剧教学剧目“创作奖”,山西省“杏花音乐奖”,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山西省现代戏新创剧目“优秀音乐唱腔设计奖”,山西省移植剧目调演“音乐设计一等奖”等。为晋中乃至全省的戏曲音乐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郝俊力)

孟 文 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音乐家协会会员;晋中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晋中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专家委员会(音乐专业、戏曲专业)专家委员;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一九七九年毕业于晋中艺校,同年分配到晋中市青年晋剧团,从事演奏与作曲;曾担任晋中青年晋剧团业务团长,并在多部剧目及个人演唱专辑中担任晋胡演奏及作曲。二零零八年毕业于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二零一三年进修于上海戏剧学院全国青年戏曲作曲家研修班。曾在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中荣获文化部“优秀音乐奖”; 全国梆子戏剧种调演荣获文化部“优秀音乐创作奖”; 文化部第八届“文华音乐创作奖”;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音乐创作金奖”; 文化部第十届艺术节“群星奖金奖”; 第九届全国戏剧文化“音乐设计金奖”;中国滨州小戏艺术节 “优秀音乐奖”山西省艺术院校第九届戏剧教学剧目“创作奖”;山西省“杏花音乐奖” ;“五个一工程奖”;山西省现代戏新创剧目 “优秀音乐唱腔设计奖”;山西省移植剧目调演“音乐设计一等奖”等。


我对戏曲的执迷

爱我所爱

参加工作后,无意间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晋剧,山西电视台的大戏台成了我必看的节目,邻村赶庙会唱戏我都要去的。很庆幸的是,在同事中有和我有同样爱好的同龄人。我们两经常去附近的村子看戏,并且总是在前台,这样,引起了老年戏迷的关注,经常有人问到我们,时间长了,就都惯了,在看戏之于,不时发表一下对戏剧的评论。这几年,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提高,人们对戏曲的品位高了,一些小的县剧团的演出,人们都不带看了,特别是在看了省晋剧院和晋阳艺术团胡嫦娥的演出,更使的人们对戏曲的品位上了一个档次。

在结婚以前,比较自由点,和朋友一起看了戏也不少,看过省晋剧院栗桂莲、王晓平、王二庆、崔建华、孙昌、苗洁、王春海等著名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为了更好的,更多的听他们的演唱,我问年长的喜爱戏曲的白老师借上光碟每天听。说到对戏曲的执迷,戏曲成了我人生中必不可少文化大餐,我喜欢戏曲,一听到晋剧,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特别是著名表演艺术家的演唱。

今天,我本打算回村去,可昨天下了雨,回家地里也不能干活,就在家玩起了电脑。写了一点东西,就打开史佳花老师的网页,发表了点意见。看到有位网友创建了大戏台QQ群,于是就加入了。从中可以和好多戏迷网友聊有关戏曲的问题。

说到对戏曲的执迷,现在好了,可以通过上网来听山西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大戏台的节目,解决了由于上班而误了节目这一难题。只要一上网,我就打开山西视听网来听大戏台的节目。这就,给我提供了对戏曲了解的平台。“五一”期间,广播电台的大戏台节目主要播放了山西省杏花奖和梅花奖的演出,这些演员不愧为高手,特别是史佳花老师新专集的推出,给我的五一假期提供了一道精神大餐。在这里,我说一下对史佳花老师新专集的关注,史老师的新专集中的唱段更具戏歌性,唱腔更委婉,韵调好听,非常感谢史老师能给戏迷朋友们带来如此精彩的唱段。

有人说,戏曲是老一代人的天地,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我看不是的,我见过比我年轻的戏迷很多,大戏台QQ群的创建者就比我还小,他能够通过创建群来和关注戏曲的朋友们交流,这一点很可贵。群里的人有60多个,他们都很年轻。主要是那些不喜欢听戏的年轻人没有领略到戏曲的博大精神,有些说不喜欢听戏,根本就听不懂,我觉得他们根本就没认真听。晋剧的曲牌就很好听,另外,演员的表演,特别是唱腔艺术更为感人。有人问我,你去大戏台唱吧。我喜欢戏曲,但要说唱两句,那我可不行,可以说是五音不全吧,不过,我在听过别人的唱段后,能够知道他哪儿唱的好,哪儿唱的不好。可以说评论戏曲还行。不过,自己对戏曲的了解还不深,需不断学习,不断长进。

昨晚,在南要村剧院看了由团长胡嫦蛾主演的〈〈莲花庵〉〉,真是听的过瘾,看的舒坦。她的演唱是如此的悠扬,表演的无比的到位,不愧为是人民的艺术家。最后由乐队带来的演奏更是把演出推向了高潮。演员们的清唱更是让台下的戏迷们不断的叫好,最后在胡团长的一段清唱中演出结束。

看此团的演出后,不仅过足了戏瘾,而且看到了晋剧的出路,同时也为晋中的两个演出团感到忧虑。晋中晋剧要想立于不败,必须转变机制,调动演员的积极性。晋阳艺术团的演员个个都很优秀,他们有团队精神,演戏认真,有一个好的管理机制,这是这个团立于不败的秘密。就从最后的清唱来说吧,为了搞好在每个地方最后的清唱,他们也最了精心的排练,每个人都准备了自己最拿手的唱段。在每次的清唱的会上,尽量把每个演员都展现给观众,这是其他团中所不重视的,这就是本团的特点,能受到戏迷们喜欢的原因。

昨天七月二十一,是杨盘村赶集的日子,晚上看了由平遥古城晋剧团演出的大型古装神话剧<<三姐下凡>>。这部戏我还是第一次看,讲的是玉帝的三女儿在请求下凡看正月十五的灯会后,见人间都是成双成对的,自己羡慕,于是在土地爷的帮助下和杨文举成亲结婚,过着和谐的生活,此事被玉帝知道后变派观音菩萨下凡带会了三姐,三姐为了父子的生命,只好忍泪离别了仅出生半年的儿子和自己相爱的夫君随观音回到了天宫,临走时给儿子留下了通往天宫的腰牌,并嘱咐丈夫,教儿子长大后到天宫救她。十六年后,儿子杨光道在土地爷的帮助下,在一洞中练就了武艺并得到宝铲,上的天宫救出了自己的母亲。

这部戏的演出是成功的,主要表现在:1、导演导的好,剧情完整,各个环节配合紧密,布景做的好。2、整个剧中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各个行当的唱腔都很丰富。3、文武结合,在救母时,给武生和刀马旦以充分的表现机会,献上了精彩的武打动作,各位的表演都非常的到位,得到戏迷们的好评。

此戏如果让优秀的演员来演唱会是一部更为精彩的大戏。

农历三月初六在陈侃村看了由彩星晋剧团演出的晋剧《三娘教子》和《嫁衣案》,这是我今年的第二次看戏,也是头一回看这个团的演出。真没有想到演员们的演出如此发力,能受到了戏迷们的好评。今天看到了这样精彩的戏,真是没有白来一趟。演员在台上演的精彩,戏迷们的好儿是不断。在戏价不贵的情况下,演员们的水平能有如此的高,可以想像这个剧团的整体实力和凝聚力。扮演三娘王春娥的是刚刚被栗桂连老师收入门下的赵秀娟,别说,他的嗓音还真有点儿栗桂连老师,唱到高音是如此的高亢激昂,在表演上也很出色。台下的老戏迷们给了好几次的好儿。另外,在《唱嫁衣案》时,主要演员的演技也很好,演唱的功底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台上演员演的精彩,台下戏迷们看的过瘾。真诚祝愿彩星晋剧团能收到三晋戏迷们的青睐,也祝赵秀娟能在栗桂连老师的指引上,刻苦用功,唱出三晋,把晋剧事业发扬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