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生命

《推销员之死》是玛丽莲・梦露的最后一个丈夫阿瑟・米勒创作的剧本,其对现代社会的尖锐揭示简直使人不能相信这是60年前的作品。该剧主人公推销员威利拼命工作,才能勉强支付住房贷款、维持日常用度,生活维艰。然而岁月不饶人,他的业绩逐渐下降,工资也随之减少。有一天他对妻子说道:“想起来,一辈子拼命工作,好不容易付清了购房贷款,当房子成为自己的财产时,却没人居住了。”

威利没日没夜地辛苦卖命,在身心交瘁中结束了他充满苦难的一生。虽然用保险金偿还了所有的债务,但他却永远离开了人世。剧中没有说明威利推销的是什么产品,因为他出售的是“生命”。

所谓“生命”,就是给予每个人的“时间”吧。今天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为80岁,也就是说,在出生的时候就接受了80年的生命时光。如何使用这笔财产呢?如果学生为了旅行的费用而去打工,那么他打多少工就是“消耗”了多少生命。可以说,我们是在通过一点点地“出售”自己的生命,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威利拼死拼活地工作,却被解雇,连保险费都无法支付。他被公司、儿子、妻子抛弃,最后孤独地死去。真是赤条条来到人间,赤条条离开人世。他没有感受到“活着真好”这样的生命喜悦。

不工作就没有饭吃,没有饭吃就会饿死。但是,有饭吃也会死去。如果不知道“人活着,应该做什么,工作也就失去了的意义。

事实上,有的人虽然正处在平步青云的顺境中,却因为不知道工作的意义而想辞职。这样的人似乎日渐增加。

有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毕业于日本一所屈指可数的一流大学,一次同年级的校友聚会,大家的年龄都30刚刚出头。而这些在令人羡慕的大公司里工作的人却异口同声地说;“要是可能的话,真想辞职。”

我想起最近买了房子的一位朋友的话:“说实在的,在合同上签字的时候,我一下子感到一种空虚。偿还贷款

需要30年。在这30年里,我必须在现在的公司里一直做着毫无意思的工作。我甚至都觉得,今后的人生难道只是为了偿还贷款的人生吗?”

日本企业员工的生活本来就很艰辛。身心疲惫健康受损。连日加班无法顾家。再加上长期的经济萧条。许多企业员工越发不能从自己的工作中看到意义和希望。

黯然沮丧地认为“今后的人生就是只为偿还贷款的人生”,这肯定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人生的目的。只要具有鲜明的人生目的,就会明白工作的意义,从而干劲十足。催生工作欲望的最大营养剂就是“人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