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老師“批評”孩子,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繽匯

對於第一次過集體生活的孩子來說,在園生活難免遇到“摩擦”,如果有老師來反映孩子的“表現欠佳”,做家長的,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把這些事情看成是給孩子創造了一次成長的機會。當面對孩子時,我們可以嘗試去引導孩子自己講述眼中發生的事。這個過程切記要做到不去評判孩子,同時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家長只需要適時地引導,讓孩子去體會他人的感受,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別人的影響,同時一起探討其他可能的更好的解決辦法。


在和老師溝通時,無論老師說什麼,我們從態度上都應表現出願意配合老師的工作,尊重老師的權威,感謝老師辛勤的付出。同時,耐心傾聽老師反饋的情況,根據自己瞭解孩子的情況做適當的回應和說明。也可以向老師請教類似的情況有什麼好的建議幫助孩子改善。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需要和老師多溝通,及時詢問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並反饋孩子在家中的表現。讓老師看到家長用行動在支持和配合老師的工作。


每年的新生入園適應期,確實也是帶班教師最辛苦的階段,面對情緒還未穩定的孩子們,忙於安撫、疏導和管理的帶班教師,可能對家長們發來的詢問信息無法做到及時回覆或者只能隻言片語地簡單回覆,還望家長們理解。

此外,還值得一提的是,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同一個孩子在不同階段的表現也不盡相同,所以,有可能在託班已經適應的孩子進入小班換了個環境後,又出現一段不適應的磨合期,也是正常的,請家長給予理解並信任教師。

《時尚育兒》雜誌,為孕、0~3歲家庭提供權威育兒、生活消費指南,點擊右上角關注。


時尚育兒圈子

有老師與學生的地方,就會有批評與被批評。不僅反應孩子調皮搗蛋,更是反應出老師負責的態度。一旦老師不再批評學生,也就意味著老師不再管你孩子的好與差了。

首先,幼兒園的孩子,正是常規確立的關鍵時期,比如上課的專心度,玩遊戲時的互助與分享,吃飯睡覺時的安靜與獨立能力的培養……如果孩子縷縷挑戰常規,不僅影響孩子自己的行為規範,更是影響其他孩子的行為。

其次,一旦老師向家長反應孩子在學校的情況,父母要儘量配合老師,好好地與孩子溝通,找出孩子值得被讚賞的地方,再指出孩子不妥當之處,讓孩子明白集體生活的時候,不是以個人的喜好為前提的,而是要遵守該遵守的規矩,否則老師建立的常規,也就沒有意義了。

最後,如果家長覺得老師的批評方式太過激烈,孩子不太能接受,家長也要耐心地給老師指出來不恰當的地方,換一種比較委婉、孩子又能接受的批評方式。家園共育,需要父母與老師的積極配合,一切為了孩子,大家都要相互體諒。


幸福媽咪成長樹

幼兒園老師批評孩子很正常,肯定孩子有需要改正的地方老師才會批評的,所以要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家長不要認為老師故意找茬,為難孩子。況且,幼兒園階段老師的“批評”也不是很嚴厲的那種,除非排出個別心理有問題的老師使用的體罰之外,老師還都是會好好的跟孩子說,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家長應該配合老師一起幫助孩子改正錯誤,一起進步才對。


糯米麻麻Coco

幼兒園老師批評孩子肯定是有原因的,這個你得跟老師溝通,瞭解清楚。然後去跟孩子溝通,如果孩子還小不能表達被老師批評的原因,我們就要換個方式問,只讓孩子回答是不是,如果孩子可以自己表達就問孩子,讓孩子自己說出自己被批評的原因,然後告訴孩子沒事,犯錯誤可以,改了就是好孩子,家長和老師一樣喜歡你,讓孩子感受到他是被愛的,也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往好的方向去成長。

千萬不要再去批評孩子,也不要給孩子說他就是壞孩子等一些負面語言,相反應該多鼓勵孩子,多關注孩子,接受孩子的錯誤行為,並告訴孩子錯誤行為可能造成的後果,最後引導孩子糾正自己的行為。


樂心育兒

沒有哪個老師會無故批評孩子吧,老師直所以這麼做,自然有他的原因。這點你可以和老師溝通,去了解事情的原因,看看能不能回家也和孩子說說道理,也不要孩子批評的自己一頭霧水,盲目跟從老師覺得老師什麼都對,更不能因為老師批評孩子,就去找老師算賬

作為父母自己管教孩子的責任遠遠大於老師,想要更好的教育孩子離不開老師的幫助,所以對於老師的工作要理解。想我家寶寶之前被老師批評,老師會主動告訴我原因經過,我也會和老師分析,回家想想自己改怎麼做,能改掉孩子的問題

只有和老師一起配合了,教育孩子的事情才能做好!


芮芮育兒記

這個老師批評孩子是好事,說明他在關注你的孩子。孩子肯定在哪方面做的不好,需要改正的,這樣是在提醒父母注意孩子某方面得不足的。不用多想,耐心接受就可以了。跟老師多溝通交流,瞭解孩子在幼兒園裡的情況,這樣好回來和孩子交流,孩子在哪方面做的不好的要經常性提醒他,必要的時候用鼓勵的方式,讓孩子儘快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