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六一丨那些年的儿童节,你还记得吗?

欢度六一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一年一度那个让孩子欢腾

大人闹腾的儿童节又来了

对于我们而言,“儿童节”这个词已经隐藏在记忆深处很多年了!

下面这些满满正能量的点滴

也许能勾起你最萌萌哒的回忆

那时候

没有电脑游戏,没有手机。

那时候,

隔壁班的女生总比自己班的漂亮。

那时候

她们念着“马莲开花二十一”。

那时候

他们滚铁环,带走那不知疲倦的岁月。

今天

就带你回顾一下

那些年

属于几代人的童年记忆

50年代:共和国的同龄人

生在红旗下的第一代

五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第一代,他们中的很多人,被称为“共和国的同龄人”。

1955年的一部著名儿童题材影片《祖国的花朵》,赋予了红色年代的儿童“花朵”的专称。而电影中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更是传唱至今。

★60年代:我叫红领巾

“雷锋做啥我做啥”

孩子们开始接受一位新的偶像——雷锋。他们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立志“雷锋做啥我做啥”——看到列车,就想为辛苦的列车员倒水;一看到老奶奶,就希望她摔倒然后上去扶。当这些受助者问孩子们名字时,他们会扑闪着大眼睛,回答:

“不要问我的名字,我叫红领巾”。

★70年代:军绿色书包是孩子的LV

物质虽匮乏,但我心情舒畅

女孩跳橡皮筋、跳格子、踢毽子,男孩打弹子、拍画片、扔子弹壳……与人交往的游戏,与大自然玩耍的游戏,是70年代末与80年代中期以前,孩子们的娱乐主流。

还记得推着“为人民服务”的小车吗?

他们背着军绿色书包——这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饰品,好比今日的LV。

儿童节到了,唯一对孩子们的犒劳是家里把小部分的米,拿到楼下去爆了米花。做爆米花的人特别受孩子的欢迎,他一只手摇着黑乎乎的铁炉,然后在黑乎乎的铁炉里放上两片小药片,后来孩子们才知道那是糖精,神奇得不得了。

★80年代:最幸福的童年

孩子的集体感强

下课后,结伴回家吃饭,还商量着去哪儿玩?

港片年代,我们的花样年华。《英雄本色》一出来,叼火柴棍的小男生到处可见;《赌圣》系列,则推广了大背头和巧克力……

90年代:吃货的时代

买一袋牛羊配

几个小伙伴一起分着吃

那个时候的三色冰激淋只要五毛钱

还有曾经的娃哈哈AD钙奶,喜乐。

怀念吗?

还有这个华华丹

大家还记得吗?

小时候总把它说成是老鼠屎

还有大白兔奶糖

许多人仍对它情有独钟。

★ 00后:优越感强的一代

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现在的孩子真幸福。”这是从“50后”到“90后”最常说的一句话。的确,各式各样的玩具、高科技产品,好吃的零食,色彩斑斓的动画片、电影……

00后的孩子是大多数出生在21世纪,人类迈向新世纪的又一页精彩篇章是他们所属的时代。

那时的我们

总以为童年永远不会离去

可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工夫

我们就已经成了不一样的大人

还记得你的“六一”吗?

赶紧晒出你的照片

秀出属于你的六一童年照

一起开启这段童年记忆吧!

(PS:我们期待在后台看见你们的老照片哦~)

六月一号,

是把未来和梦想放飞在灿烂的阳光下的特殊日子。

各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让他们都能拥有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明天,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愉快的儿童节。

“留守儿童最缺的或许不是物质上的支持,而是心灵上、精神上的陪伴。”

“书香传递真情 知识成就梦想”

由四川省文明办、四川省志愿服务基金会主办的“四川志愿·携手圆梦”新书节&“互联网+圆梦村小”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即将启动啦!

我们连续四年向我省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捐赠书籍和电脑,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今年,我们继续……

同在一片蓝天下

共同沐浴一片阳光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献出你的爱心,捐一本书

加油!六一

加油!新书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