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闻到鸡架味,沈阳人就开始想家...

-1-

有一种使命,叫鸡架

如果你在朋友圈,

发这样一张照片,

地道的沈阳人可以迅速把你定位。

在沈阳,无论是脾气暴躁的出租车司机、彻夜狂欢的时髦青年人,还是忙碌了一天的小白领,饥肠辘辘之时,都喜欢到老四季点一套“标配”:抻面一碗、鸡架一只、雪花啤酒,而其貌不扬的鸡架,就是这一餐的灵魂。

很多人对于东北城市之间的区别没有概念,常常把“小鸡炖蘑菇”和“猪肉炖酸菜”当成是“整个东北的特色”。

唯有鸡架登场时,才能把沈阳人的餐桌区分开来。鸡架,是这个城市的专属符号。

你一定没见过任何一个地方的人,会如此热衷于同一种平价的“食肉”方式。而几乎每个沈阳人的心里都有自己放不下的鸡架情怀。

一个煮鸡架、多来点榨菜和香菜,拌上酱油和辣椒,再搭上一碗宽条,一瓶老雪。就算你是个黑人,基本上也会认定你是从沈阳来的。

对鸡架的热爱,源于它作为食材来讲豪不矫情,所有人都吃得起,到处都吃得到,用什么工艺折腾它都好吃,和馆子里的一切菜品搭配都不跳戏。

鸡架看似寻常,却是最大可能的让鸡肉保留着骨香的原汁原味,充分印证了“肉是贴骨香”的老话。

与注重一个“快”字的雪花啤酒搭配,让人一口鸡架一口酒,聊着各自的生活琐事和烦恼。弯了嘴角,暖了寒冬,停不下来。

没吃过难吃的鸡架,可能是当代沈阳人民的幸福与遗憾。

有位美食评论家曾说,一个鸡架根据肉质不同可以掰成17块,如果你能掰得出来,就默认你是个鸡架达人,不然就还是初级生。

17块?你曾固执地把最好吃的那一块留给了谁?

-2-

是他,捞了鸡架一把

鸡架对于沈阳人的重要性,

大概等同于卤煮之于北京,

串串香之于重庆。

那么,

第一个发现鸡架美味的沈阳人是谁?

对于吃,说句公道话,北方人远没有南方人那么讲究。南方人将油盐酱醋过成了诗,而敦实的北方人仍满足于温和饱。

所以没人相信一个典型的北方城市,会对鸡骨架情有独钟。

殊不知,只有到了沈阳,这把骨头上的二三两肉,才会那么的让人欲罢不能。

也只有到了沈阳,那才叫鸡架,就如同肥鸭去了南京,注定了它们将经历一次华丽的重生。

煮。

肉是化在嘴里的嫩。

烤。

骨是能嚼得到的脆酥香。

熏。

酱香分层,肉丝有弹性。

炸。

油脂丰富,脆而不焦,偏甜。

炒。

未张嘴,便开胃。

一个鸡架有多种做法,常常一个摊子,两块铁板,旁边还堆着一摞子熏鸡架。

鸡架往铁板上一放,热油与鸡架就掐出了那滋滋滋的诱人声音,浓重的香味儿也就随着散满了半条街。

遇见鸡架,即便是吃饱了,也想停下脚步。

意志坚定的,咽一下口水,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多数人还是:“老板,来俩鸡架!内脏不用摘啊!”

从很早开始,沈阳就流传着各种鸡架做法的传说。

相传贝勒府中的一个厨子对流民的遭遇动了恻隐之心,于是, 他偷偷的把府上的鸡拆肉取骨,或煮或熏后施舍给流落街头的孤儿们。

孩子们亲切的称他为“老爹”,慢慢的这种吃法就流传下来,后人为了纪念好心的“老爹”,就给这种熏拌鸡架起名“盛京老爹鸡架”。

相比老爹煮鸡架的故事,第一批待业青年烤鸡架的说法更为靠谱。

在1980年之前,沈阳人还没有系统性地研究如何吃鸡架。80年之后产生了第一批待业青年,因为没啥事儿干,很多人做起了烤羊肉串的小生意。

由于当时羊肉供应不是那么充足,而且价格也不怎么亲民,很难吃到过瘾,于是小老板们就地取材,用上了价格便宜,上货容易,并且一吃能吃上半天的鸡架。

于是,一块铁篦子,夹着个鸡架,放在涂料桶改成的炉子上烤来吃,就成了那个物资相对匮乏年代中难得的美味。

鸡架的兴起过程,除了便宜好吃,还与沈阳的时代角色有关。

曾经的沈阳是老工业基地,在这座机油多过豆油的城市,工人们在下班之后总爱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喝酒聊天。于是,鸡架这种又便宜又有肉的下酒菜,深得老沈阳人的心。

那时的鸡架,基本上只有烤的,而且还没有加入孜然这种当时看起来有些“黑科技”的调味料。

即便如此,老百姓啃起来也是乐此不疲——下班后,拎着两瓶黄牌或是绿牌,找个小马扎子一坐,几个工友,就着一个烤鸡架就能扯上半宿。

一瓶冰镇的雪花啤酒,一盘刚出锅的毛豆,加上几个鸡架,一个东北工业城市的市井生活,格外生动了。

-3-

去哪儿?吃鸡架

如今,

沈阳人有了自己的生活节奏

鸡架却一直留在了沈阳人的餐桌上。

吃鸡架不必讲究那么多,大店有大店的传承手艺,小店自有小店的个中滋味,就连那街头巷尾的推车小摊子,也能让鸡架红得一塌糊涂,没办法,咱们就是爱这一口!

-①-

群 乐 饭 店

铁西区兴华南街16号

炒鸡架 ¥12/个

-②-

闫 家 鸡 架

热闹路104号(近五爱税务所)

特色甜鸡架 ¥8/个

-③-

马 家 鸡 架

五里河街(电视台后侧)

烤鸡架 ¥8/个

-④-

贾 记 炒 鸡 架

和平区南湖街道五里河街10号甲

鸡架盖饭 ¥13/碗

-⑤-

迟 家 熏 鸡 架 酱 脊 骨

和平区三好街永安路6-1号

熏鸡架 ¥6/个

-⑥-

阿 才 鸡 架

浑南区营盘街5号兴隆大奥莱美食广场

拌鸡架 ¥6/个

-⑦-

老 杨 家 鸡 架

中山路150号2门

鸡架 ¥5/个

-⑧-

鸿 五 洲 崔 家 鸡 架

太原街步行街84号兴隆一百B1层

鸡架 ¥5/个

-⑨-

大 富 鸡 架

大庆路15号(近166中学)

铁板鸡架 ¥8/个

-⑩-

张 成 荣 电 烤 鸡 架

五里河街(电视台后侧)

烤鸡架 ¥8/个

-⑪-

Q Q 时 尚 鸡 架

中街路115号兴隆大家庭B1楼

炸鸡架串 ¥10/把

-⑫-

郑 杰 鸡 架 菜 馆

南六西路50号(肇工街六马路华新饭店西走100米)

酸甜鸡架 ¥8/个

-⑬-

燕 记 荆 江 鸡 架

爱工北街小北二路口附近

小鸡架 ¥2/个

-⑭-

胖 姐 烤 加 糖 鸡 架

望花南街21号沈阳大学校区高架桥下

糖烤鸡架 ¥2/串

-⑮-

小 红 房

十一纬路近二经街

鸡架 ¥2/串

-4-

鸡架,是沈阳人绕指的乡愁

无论世道怎么变

鸡架,咱还得啃。

有人说,以北方汉子这豪爽的性情,掰着个小鸡架一啃啃半天,总觉得有点违和感。

我却觉得,这恰恰代表了沈阳人的性格。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东北人多数时候都过着一种苦中作乐的生活。

能把鸡架这么一个本该丢掉的下货,发展成口味多样的美食,恰恰就代表了沈阳人骨子里的这份乐观和不屈。

十吨鸡架到底能啃下多少鸡肉呢?

其实我们更关心的是,十吨鸡架到底能喝光多少啤酒?找回多少朋友和自由...

沈阳人爱吃鸡架

是因为它的廉价易得

沈阳人爱吃鸡架

是因为它让人与人之间多了一个共同爱好

小时候

它是那年父亲下班回家

手里油香四溢的晚餐惊喜

长大后

它是晚归时分

家楼下四季面条碗旁的心灵慰藉

唆不完的骨头,掰不完的鸡架

这是,独属沈阳人的“城市情怀”

它代表着沈阳人的一种性格

一种...

代代传承的沈阳记忆

鸡架其实也没啥肉,

不过是沈阳人嘴上的一“嗦啰”,

化成了心尖儿上的一股乡愁罢了。

说实话,

一闻到那鸡架味儿,

沈阳人就开始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