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杨振宁携42岁娇妻再出新书

继十年前出版《曙光集》之后,近日,96岁的杨振宁与妻子翁帆合著的新书《晨曦集》,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发布会上,杨振宁说,这一两年更看出来中国的外交、经济、国防都走进了新的时代,希望自己100岁时再出一本“天大亮集”。

夫妻联手推出《晨曦集》

发布会上,杨振宁先生这样解释此书的命名:“鲁迅、王国维和陈寅恪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史上一个长夜,我和联大同学们就成长于此似无止尽的长夜中。幸运地,中华民族终于走完了这个长夜,看见了曙光……今天虽然天还没有大亮,但曙光已转为晨曦,所以这本新书取名为《晨曦集》。而且,看样子如果运气好的话,我自己都可能看到天大亮!”

翁帆谈到,杨先生很喜欢“晨曦集”这个名字,因为它“寄托了先生一生的期望”。发布会上,身着白色衬衣的翁帆一直安静地坐在杨振宁旁边,不时侧脸向杨振宁重复一些他没听清的话。在杨振宁致辞时,翁帆双眼专注凝视着他。发布会结束后,两人手牵着手走出会议室,慢慢走远。

关于放弃美国国籍

杨振宁在书中写道:

我是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的,当时做这个决定曾考虑了很久,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1983年在一本书里我曾经说我父亲到临终时都没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

2015年4月1日我放弃了美国国籍,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是一个给了我做科学研究非常好的机会的国家。我感激美国。而且,我知道很多美国朋友不会赞同我放弃美国国籍。

我一直记得我与挚友熊秉明曾经的对话。他说:“你的父亲虽已过去,你的身体里还循环着他的血液。”我说:“是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今天,我94岁了,很欣慰,多年来,为了帮助建造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友谊桥梁曾做过一些努力。我曾经说:“没有这座桥梁,世界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与安定。”

杨振宁先生的“精”与“傻”

翁帆在书中写道:

今年3月2日晚,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就杨振宁先生放弃美籍一事进行讨论。三位主持人有许多客观的正面看法,可是其中说到有人认为杨先生为人很“精”,这与我所认识的杨先生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却是完全相反的。下面我举几个例子:

1.杨先生于1971 年夏天回新中国探亲访问。回美国后在许多地方,包括许多大学和好几个中国城,做了介绍新中国的演讲,介绍“中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引起轰动。他的举动也让美国中央情报局多次找他“谈话”。

2.20世纪70年代后期杨先生出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向美国社会介绍新中国,强调中美建交的必要性,遭到国民党驻美国机构的辱骂。他当时这样做,是承担着一定的政治风险的。

3.1978年中央领导向杨先生征求关于建造高能加速器的意见,杨先生知道,当时这个项目已经被作为国家战略发展计划之一,有关方面非常期待他表态支持。但是他认为,中国在“文革”结束、百废待兴之时可做的事情很多,大加速器项目不是当务之急。于是他不附和任何人的意见,而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坚决反对这个项目上马。

4.2016年多名外国诺贝尔奖得主建议中国造超大型对撞机,杨先生于9月初在网上发表一文《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又引起许多同行的不满。他知道写这样的文章会得罪人,但是他必须说真话。

杨先生做人做事总是客观秉承着对与不对的原则,个人的利益从来没有在他的思考范围内,也从来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哲保身态度。我看到的杨先生不是很“精”,而是非常地“傻”。(李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