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者 —— 村上隆:為什麼我的畫能賣到1億?

「村上隆在國際上炙手可熱

甚至無所不在...」

——紐約時報

如果不與人類的慾望相聯結

繪畫不過是紙上遺留的顏料痕跡

不具備任何價值

真正能引發所有人追捧和狂熱的

是被附上“發揮想象力”的標籤

與人類的情緒和慾望掛鉤

成為品位與名望的象徵固定下來

論亞洲範圍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

村上隆一定榜上有名

他把展覽辦到凡爾賽宮

和LouisVuitton、Vans等時尚大牌合作

與世界範圍內各色名人都關係甚篤

“要想成功就必須在美國出名!

成功就是金錢!

錢——錢——錢啊!”

這是他在臺北體育場演講的開場白

而臺下幾萬人的歡呼聲勢

絲毫不亞於周杰倫的現場演出

“我做藝術就是為了賺錢”

這般“狂妄”與“放肆”的態度

與他早年艱難維生的經歷密切相關

這日復一日的窮困潦倒

讓村上隆悟出來一個道理

“藝術想要生存,金錢是必要條件”

村上隆既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

也沒有決絕的藝術天賦

早年生涯更是一波三折

。。。

經過2年復讀才考上東京藝術學校

為維持生計,在補習班當了9年講師

28歲畢業時拿作品集到畫廊自薦

全部被拒

36歲還在靠過期的速食便當解決溫飽

每天守在超市後門,撿用來包畫的紙箱

然而“慾望是最好的催化劑”

就是這麼一個

才華平平、相貌普通的“怪蜀黎”

卻在後來短短6年間

憑藉對西方藝術界的鑽營

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躥紅

成為日本乃至西方藝術界的潮流教父

2006年作品《727》以超一億日圓高價

被譽為“日本人藝術品史上最高價”

2008年更作為唯一的視覺藝術家

入選美國《時代週刊》

“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人”

在當今的國際藝術界

恐怕沒有哪位藝術家能像村上隆這樣

儘管周遭爭議聲陣陣

但在時尚界、文化界、藝術界、商業界

依然能夠騰風躍浪、傲立潮頭

從日本社會底層的標準屌絲

一躍成為全球最炙手可熱的藝術教父

村上隆的逆襲之路

可謂現代藝術生存現實版的教科書

正如他在《藝術創業論》所言

“找到慾望的方向,然後開始向前奔跑

剩下就是長期抗戰的覺悟

能做的就只是花時間去執行而已”

——Step 1 認清方向——

在村上隆眼中什麼都是生意

藝術創作也不例外

“藝術成名背後,技巧往往大於實力”

而日本藝術之所以無法在世界立足

根源就是不懂西方藝術的基本規則

其實在藝術發展風頭迭代的背後

實質就是承前啟後

不斷探索“新範式”的過程

“範式”的建立有“量變”和“質變”兩種

“質變”是“全新創造”

比如達芬奇的“透視法”和“漸隱法”

用色彩光影取代客觀對象的“印象派”

抑或是安迪沃霍爾

將“藝術拉下神壇”的波普等等

而更普遍的則是承前啟後的“量變”

即延續西方藝術史的脈絡進行創作

雖然稱不上“開山鼻祖”

卻也能混個“風生水起”

村上隆所確立的努力方向

就是“延續西方藝術史脈絡”之路

換言之

沃霍爾開啟了波普藝術的商業模式

村上隆則把它移栽到日本的文化土壤

嘗試將所處環境的元素

用英美主導的藝術方式表達

僅此而已

——Step 2 確立範式——

如果說波普藝術的顛覆和成功

是將西方社會普羅大眾的流行元素

推上高雅藝術的神聖殿堂

從而顛覆了藝術的定義

那麼村上隆就是延續波普藝術脈絡

將日本社會獨特的“御宅文化”

融匯市井流行的“動漫畫風”

開創了讓西方趨之若鶩的全新“範式”

“超扁平風格”

將其作為主流和正宗的日本文化象徵

直接推入西方高雅藝術殿堂

“超扁平”Superflat畫法

最初源於日本傳統繪畫

以及當代動畫賽璐璐的共通技法

母題和平塗

包括明暗、立體感的消失以及二維化

村上隆的“超扁平”

是一種如同玩偶般可愛的卡通圖式

摻雜動漫、市井與幻覺的精神異像

璀璨絢爛的繽紛用色

不受拘束的百變形象

融可愛、性幻想與暴力於一體

異想天開的創意,如罌粟般斑斕夢幻

既融合了東方傳統與西方文明

高雅藝術與通俗文化之間的對立元素

同時又保留了作品的娛樂性和觀賞性

如同打通東西方藝術的“任督二脈”

足夠吸引眼球

——Step3 理論武裝——

“如果說,藝術的撼人之處

在於它能表現出文化的力量

那麼村上隆

就是詮釋日本新世代文化的最佳媒介”

村上隆認為

日本卡通動漫的這種“超扁平”的形象

最適於表現當今社會極度淺薄的特質

貌似膚淺快樂的俗豔絢麗背後

是當代社會文化、生活狀態

乃至價值觀的扁平和無深度

這種深度感的缺失

源於日本壓抑又等級分明的生存環境下

被主流社會邊緣的亞文化

“御宅文化”

最具代表性的青年一代「御宅族」

終日沉溺於動漫的虛擬世界中醉生夢死

用燦爛誇張、虛幻美麗的夢境

排解現實生活的落寞和無奈

極度歡樂可愛的表象背後

是人生無望的精神鴉片

村上隆以“日漫風”的動畫元素為窗口

來理解和窺探

一代青年的精神世界

探尋最適於當代文化口味的視覺表達

色彩斑斕的豔麗形象

永遠隱藏著空洞的骷髏和黑暗

格式化的燦爛笑臉背後

是孤寂的靈魂和垮掉的精神

支離破碎、花枝招展的玩偶世界

正如同世紀之交青年一代

虛擬荒涎而又空茫幻麗的精神世界

因此

融匯“御宅文化”的“超扁平藝術”

如同以“藝術”為包裝的“社會評論”

既批判又擁抱、既解構又建構

以絢爛美麗的方式

完成了對社會現狀的描摹和反思

“超扁平”風格膚淺豔麗的卡通圖像

卻賦予了文化的標識

傳遞了深刻的內涵

甚至成長為一種龐大的理論體系

影響到整個藝術行業的審美認知

——Step 4自我營銷——

“對藝術家而言

建構經營哲學跟作品一樣重要”

當“範式”和“理論”都已經齊備

再通過恰當的自我營銷

在藝術界獲得一席之地便指日可待

作為流行文化的批判家及締造者

村上隆懂藝術,更懂商業和市場

他很清楚

藝術不僅是表達,更是職業

“只有本人生存,你的藝術才能生存”

在眼球經濟的時代

只有抓住眼球才有可能直擊心靈

村上隆將自身形象與作品氣質合二為一

打包推向市場

賣作品的同時不忘賣萌

觀眾在消費著這些豔麗形象的同時

也接受著村上隆無所不在的化身

如果說

人氣只是成功的入門階梯

那麼“爭議就是最好的營銷策略”

1998年創作的兩件著名的卡通人體雕塑

《巨乳少女》和《孤獨的牛仔》

因低俗形象和顯而易見的色情主題

引發前所未有的質疑和抨擊

2010年9月-12月

村上隆在巴黎凡爾賽宮的個人回顧展

甚至引發超過1萬名法國觀眾聯名上書

認為“凡爾賽宮舉辦的村上隆個展

不僅是對文化的背叛

更是對歐洲文明的重大打擊”

對於一向把藝術當生意的村上隆而言

這種爭議帶來的話題性

卻恰恰讓他炙手可熱

甚至一躍躋身“國際上最熱門

同時也是最具爭議的藝術家”

當積累了足夠的人氣和名氣

宣傳和賺錢便水到渠成

村上隆通過商業合作

將藝術滲透進生活的各個領域

早在2000年春夏

村上隆標誌性的“眼睛”圖案

已經在三宅一生的男裝上眨眼

2003年

他與Marc Jacobs合作的“熊貓”“櫻花”

在LouisVuitton的皮包上登堂入室

這款系列的 CherryBlossom

被擁躉們暱稱為“櫻花包”

粉嫩輕盈的櫻花讓世界女性趨之若鶩

限量發售的EyeLoveMonogram系列

沿用了最具村上隆符號感的“眼睛”

發售過後6年,仍然備受追捧

LV這個原本暮氣沉沉的經典老牌

也憑藉這股時尚的潮流文化迅速上位

在歐洲消費的低迷期永攀銷售榜首

這段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的合作

開啟了藝術與商業跨界的成功典範

之後汽車、服飾、腕錶等各種潮流單品

村上隆的影子幾乎無孔不入

植村秀×村上隆限定系列

村上隆×淺岡肇 合作陀飛輪腕錶

2005年村上隆×日產汽車合作車型pivo

商業品牌的合作和推廣

引發媒體的瘋狂炒作

進一步提高了村上隆的聲望和影響力

他甚至創立Kaikai Kiki經紀公司

同時進行創作、策劃展覽、藝術交易等

培養和魔鬼式地訓練簽約藝術家

以集團化的方式獲得最大的收益

將日本藝術推向世界潮流的風口浪尖

毫無疑問,村上隆是當今

將藝術和商業結合得最好的藝術家

他打破了藝術不屑與商業為伍的價值觀念

在很多同行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

已經從純粹的藝術家

蛻變為精通流行元素和商業文化的生意人

平心而論

對村上隆的藝術,並無太多感覺

反倒是他對成功不遺餘力的飢渴和迫切

讓我歎為觀止

感覺比那些故作高雅的神秘裝X

更多了幾分真實和坦誠

誰說藝術

註定只能孤芳自賞的陽春白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