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将对中国留学生签证设限 瞄准“中国制造2025”

美国国务院表示,签证的申请过程本身不会改变。但根据新政策,美国领事官员可能会限制签证有效期,不再像通常那样尽可能大的放宽期限。相关变化将于6月11日开始生效。

美国国务院没有提供具体细节。但一名美国官员说,根据美国大使馆和领事馆收到的指示,若中国研究生在机器人、航空和高科技制造业等领域学习,他们的签证期效将被限制为一年。报道称,以上这些研究领域被中国列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重点。

此外,据该指示,如果中国公民在属于美国商务部的特别审查名单内的实体机构担任研究人员或经理,他们将需要来自多个美国机构的特别许可。这名官员说,在签证申请中,这些许可预计将花费数月时间。

报道称,特朗普在12月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中曾预示了这些变化。该文件称,美国将审查并收紧签证程序,以“减少非传统情报收集者的经济盗窃行为”。文件特别提到可能限制外国学生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签证。

中国真是靠“窃取”美国知识产权得到发展的吗?

就在4月6日,英国发行量最大的主流大报《每日电讯报》纸质版和网络版同时刊登驻英国大使刘晓明题为《坚持开放合作,保护知识产权》的署名文章批驳美国污蔑中国“窃取”知识产权。部分内容如下:

首先,中国创新成就举世瞩目。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国贡献了诸多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创新成果。中国人最早发明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英国汉学家艾约瑟(Joseph Edkins)将其称为“四大发明”介绍给世界。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取得青蒿素、人工胰岛素、杂交水稻等重大创新突破,还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5G通信等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走在时代前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不久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是2017年《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第二大来源国,有望在3年内赶超现在排名第一的美国,中国华为、中兴两家科技企业成为2017年最大的国际专利申请人。去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38.2万件,超过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专利局总和。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引领力量。

美国以“强制技术转让”为借口打压中国科技创新、保护本国产业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中国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外国企业必须将其技术转让给中国企业。中国坚决打击知识产权领域不法行为,决不允许让来华投资的外企“强制转让技术”。中美企业之间的技术转让完全是由企业平等协商、自主决定、有偿交易,遵循商业和市场化原则,并为美国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美国是富有创新的国家,但创新不是美国的“专利”。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已与世界高度融合,“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广受欢迎,“中国创新”如火如荼。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驱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之一。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