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医曾义斌:病情也是狱情,医人更要医心

午夜时分,接到一个紧急电话,曾义斌又匆匆出门了。

  “对于监狱医生来说,病情也是重大狱情。”行医、从警26年,曾义斌医治的,不仅有服刑人员身体的疾患,还有他们心灵的创痛。

  1992年夏天,曾义斌从湖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来到江北农场工作。

  曾义斌的辛苦,有目共睹。

江北监狱曾专门为曾义斌作过一个统计:每月上班240多个小时以上;年完成手术500余台;义务献血已达4000毫升;参加病犯保外鉴定,保持着零投诉率的纪录;25年没有休过公休假。

这么辛苦,图什么呢?有很多人不理解。

医学院同班同学大多收入优渥,曾义斌也不是没有机会跻身繁华,前景美好可期,可他选择了坚守监狱民警岗位。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更热爱监狱民警的神圣称谓。“曾义斌是这样说的,更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忠诚与奉献,成就着职业荣光。

  曾义斌所在病犯监区的服刑人员都记得,2001年大年三十傍晚,曾义斌接到单位的急诊电话,一名服刑人员突发重病。而爱人家离单位有百余公里,班车已经停开。曾义斌叫了一辆摩的,一头扎进寒风里。

  一名服刑人员因腹胀不通,病情危急。曾义斌将手指探进病人的肛门抠出粪便,粪便喷溅到他的脸上;一名服刑人员双下肢溃烂,恶臭难闻,同监室服刑人员都不愿近身,曾义斌每次值班,都贴身检查、轻轻撩开病人的衣角。

是民警,是医生,更像是自己的亲人。在了解曾义斌的服刑人员眼里,他是如此令人敬佩,又是如此值得托付。

  “心在哪里安放,人就会在哪里出彩。“曾义斌总是笑对人生。

  在曾义斌看来,服刑人员首先是病人,有时候,无论多高的医术,再昂贵的药物也无法达到“心疗”的效果。

  “家是哪儿的?家里几口人?家里条件如何啊?……”在病犯监区查房时,曾义斌一边与病人“唠嗑”,一边听听胸音、号号脉搏,临走时还细心地为病人盖好被子。

  “动刀”的是好手,“不动刀”的是高手!面对这样“走心”的医生,再大的“刺头”也能被感化。

  曾义斌多次单独与侯兵交流,细致分析手术时机和术后的关系,打消他的疑惑。每次值班,曾义斌都去检查侯兵的身体状态,了解他生活上的困难。

  倾诉和倾听,让内心距离近了许多、深了许多、暖了许多。渐渐地,侯兵的情绪稳定了。

  侯兵痊愈后,成了监狱的改造积极分子。刑满释放后,侯兵专程找到曾义斌表示感谢。曾义斌婉拒了他的礼品和现金,却收下他的心意和盛情。

  “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技,也要有高尚的医德。“曾义斌说。

  江北监狱副监狱长胡圣学说:“曾义斌从医20多年来,不仅为患者奉献了高超精湛的医术、无微不至的关爱,而且还把准确有效的诊断经验传承给了一代又一代新人。”

  扎根沃土,终华盖参天。曾义斌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受到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