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地區的學生考大學這麼難?

花開隴上

截止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招生的權威性和公正性依然是是建立在 分數面前人人平等 這個原則上的,而非特殊標準。

誰能考出較高的分數,誰就能進入好的大學。分省畫檔屬於另一個問題,這裡重點說城鄉之間,高考錄取時出現的結果,城市畢業生的學業成績優於鄉村,農村學生考大學難。

究其根源,主要原因在於基礎教育階段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集中,並且不斷加劇導致的惡性循環。

馬太效應,強者更強而弱者越弱。教育資源一直在向上集中,強校匯聚優秀生源,吸引更好師資,教育經費更充裕,教學條件更好,而且,擁有更大的話語權(比如收擇校費也是強校的特權之一)。

這種資源的集中呈現出典型的重心上移,村鎮不如縣城,縣城競爭不過大中城市甚至省會城市。城市競爭力越強,各項經濟條件和隱性福利,都成為教師和學生的資源,無形中幫助了學校吸引資源。

比如,即使給出同樣的薪水,教師可能仍然選擇大城市,因為生活配套,職業發展,個人及子女生活等方面,城市更有競爭力。學生也一樣,優秀生源被掐尖,也是一種你情我願的相互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學校每況愈下,學生在考試中勝出的機會自然就更少呢。


微微光

我是走路逆風,即將畢業的老學姐,就是那個從農村地區出來的大學生。

如今步入社會,又在教育行業工作,對初高教育有了深入的瞭解之後,在看到這個問題“為什麼農村地區的學生考大學這麼難?”心裡波瀾起伏。

其實要知道為什麼農村地區的學生考大學這麼難?


就應該先了解大學的招生機制。

我們不難發現沒有高考的分數線都是高考分數出來的時候才知道分數線的,為什麼?

簡單點說就是根據本年考生的分數來決定分數線的,比如說今年規定某省的一本上線的人數要達到多少,那高考分數出來的時候就恰到這個數,然後根據這個分數來定今年的一本線的分數。

所以,作為考生就是要讓自己的名次靠前靠前再靠前,換句話說就是讓分數高高高。

所以,就可以看出農村的高考生同樣也是和所有考生來掙這幾個名額的。

那根據我考大學以及在教育行業工作的經驗說說,農村地區的學生為什麼考大學這麼難?

一、教育資源

我一直認為城鄉之間教育資源的差距是導致農村學生考大學難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1)學校教學資源

①教學設備

最近幾年,農村很多地區的小學都進行了合併,我讀小學的時候村裡還有小學,但是現在我小侄子上一年級只能到鎮上唯一一所小學,然後七歲就開始了住校生活。

儘管全鎮只有一所小學,但是學校的教學設備比起城市裡的真的相差太多了。

比如城市裡的中小學學校,有個圖書館似乎都成了是必需的,但是農村的學校用圖書館的非常非常少,我讀高中是的高中學校都沒有。

②教師資源

在農村教學的老師大多數的學歷或者畢業學校是會比城市裡的好差的,現在願意回去農村做老師的人太少太少了,這就導致了農村學校教師資源的短缺。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必然是離不開一位優秀的教師的。

(2)家庭教學資源

注意我這裡說的僅僅是家庭教學資源,沒說家庭教育(怕噴子)。

在農村很多父母都是農民,要他們教自己的孩子做家庭作業,那不太可能,最多也就是監督孩子做作業。

(3)課外輔導

最近幾年課外輔導特別的火,在大城市裡那輔導機構是非常的多的,並且父母都會花錢送自己的孩子去輔導機構進行學習輔導,很多輔導結構的教學資源是很強的。

而在農村,輔導結構幾乎見不到,即便有,也很少父母會花錢送自己的孩子去輔導機構。

教學資源的城鄉差異,會讓農村孩子的成績落後很多很多。


二、學習環境

我在前面學教學資源差距的時候,其實就不難看出來城鄉之間學習環境的差異。

農村的孩子很多都是不喜歡學習的,我上初中那會愛打架的男生特別多。學生回到家中,就更是沒有學習環境了,除非這個學生的學習慾望特別的強。

三、不重視

從這件事大概就可以看出家長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家長都不在乎,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能有多在乎。

農村的學生考大學這麼難,其實有很多的原因,有主觀的有客觀的,改變不了環境就只能改變自己,讓自己全力以赴的去學習,那結果都不會太差。

我是走路逆風🚶。


走路逆風

看到這個問題 我的感觸蠻深的 ,因為我本身就是90年代農村地區的孩子,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我認為農村孩子很難考上一所好的大學。當農村孩子在幫父母做飯,幹農活時,城裡的孩子已經參加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比如,數學、英語、美術等 直接影響到高考的農村學生的競爭力



農村的學生家裡幾乎沒有課外書籍,閱讀面比較窄,他們的父母大多數都外出打工養家餬口,對孩子教育問題的關心少之又少,基本都是簡單的問下“這次考了多少分呀”“這段時間學習怎麼樣啊”,這樣的教育怎麼可能和城裡上的各種輔導班的學生相比。

下面,我來說下農村對於孩子教育上存在的普遍現象吧,也是導致農村孩子難考進重點大學的重要原因。

1、很多農村地區的學校辦學條件差,教學設備陳舊,教學設施不全,我現在還記得我上初中英語課時連個收音機都沒有,到後來英語考試有聽力題,不得不買了,當時班主任讓全部班學生兌錢買的。

2、許多農村教師工資待遇低,好的老師調到了城市,甚至優秀的老師自己主動要離開農村學校,剩下代課老師和退休老師在農村教學

3、農村教師和學生普遍見識不廣,教學的方法單一,教學理念陳舊,學生也只知道死記硬背,理解能力也受到一定影響。

4、家長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不知道讀書的好處,認為現在好多大學生也找不到工作,自己的孩子即使上了大學,畢業後還是要出去打工。不如早早出來掙錢還可以省下一大筆學費和生活費。

5、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兒童,心理造成一定影響並且很難對學習提起興趣。 即使把孩子帶在身邊,多半還是到教學質量較差的學校讀書。

6、一些農村貧困家庭的孩子留在農村根本享受不了優質的資源,教學環境和質量都跟不上。甚至有的由於家庭實在困難被迫提前輟學,外出打工為家裡減輕負擔。


最後我想說希望國家能夠重視農村教育並且實施一些實際行動,做到城鄉教育資源平衡,讓更多的農村孩子享受到平等教育。

最後問下大家對於這個問題是否還有別的看法呢? 歡迎留言補充。


農村小辣嬌

我是winner,現在是一名大二的學生,在幾個月之後就要變成大三的老學姐,是一名實實在在的農村大學生,在看到了這個話題之後,我想了很多,“為什麼農村地區的學生考上好大學那麼難?”,我分析了一下主要有下列因素吧!

首先,我們生活在農村,要從受教育程度方面來講的話,農村的教育相比於城市教育還是很落後的,雖然現在我是一名大二的學生,但是在放假回家的時候看到家裡的弟弟妹妹們或者是一些親戚家的小孩子,他們現在的課程就只有語數外三門,然後如果是在城市的話,他們的課程就會有許多,從課程開設方面來講,農村的孩子相比於城市的孩子來說就已經落後了一大截,這種距離並不是想追就能追上的,以至於後來在同樣的大學競爭上就處於弱勢,試想一下,一個多項全能的學生和一個整天只會做題算題的學生,你會選擇誰?我想就是這就是原因之一吧!

其次,我認為我們從小的生活環境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農村大多數基本上是所有的兒童都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爸爸媽媽為了生計不得不外出務工,而我們就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一般來說,家裡的這些長輩們對孩子的管教並不是很嚴格,只是對他們起到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管束,就算孩子在學校沒有好好的學習,在家這些長輩們也並不知情,並不能及時的起到監督作用,另外,長輩們的知識文化水平有限,就算有什麼不懂的地方,不能及時的輔導他們,這就使盲點越來越多,不懂的越來越多,後來學習的興趣就慢慢的沒有了,從而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其實在農村有大概十七八歲的孩子在外務工,然後不上學的情況還是非常常見的,他們的知識文化水平都比較低,就更別提考上什麼好的大學了,這樣危害的不僅是他們當代對他們的孩子來說,對上一個好的大學又更加遙遠了!就算是由父母帶大的孩子,他們生活在農村環境中,每天都接受相同的事物,這對他們的成長並不能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就沒有城市中的學生那麼聰明,見多識廣多半就是這樣來的吧!

最後,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農村發展落後,很多利民惠民的政策不能在農村真正的實行,這樣就使再好的構圖也變成了空想,完全就變成了紙上談兵,就拿我們河南來說吧,河南本是人口大省,每年的考生人數可以說是在全國數一數二的了,可奈何,河南的發展並不到位,每年高考對於河南考生來說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並且河南並沒有很好的大學,而其他省份的大學對河南省的考生的招生力度也不大,這就使得農村的孩子上一個好大學,變得更加的困難,對比城市和農村的孩子上學情況來看,有時候我就會覺得我要是一個城市學生就好了,至少,我要是一個其他省份的學生也行啊!農村的孩子接受的思想教育都比較保守,這使得在報志願的時候不敢衝,不敢闖,往往這樣我們就有一些好的大學失之交臂,沒有他人的分析幫助,對很多學校的招生政策不瞭解,比如我吧,明明可以上河南科技大學的,可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來到了現在這個學校,人們都說,報志願就相當於二次高考,現在我信了,所以我覺得對於農村學生難以上好的大學這個問題來說,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winner9557

我個人感覺像高考這種東西還是公平性比較高的了,真正上了大學參加工作以後就會發現沒有比高考還公平的考試了。那個時候你作為農村孩子的先天條件的劣勢會被無限擴大(當然家裡有錢的不算)。

然後說下高考吧,其實高考就是考察自己平時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以及對已學過知識的靈活運用和提升把握能力,到這裡就會看出來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差距了。農村孩子的教育條件可以說從各個方面都被城市孩子所碾壓,首先是家長的重視程度,農村家長很多都不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時只是考完試的時候問一下成績,考的好壞也不上心,而城市的家長是很看孩子的學習,他們會根據自己孩子的薄弱和強勢部位進行針對性的鍛鍊,這樣,從一開始農村孩子就敗下陣來。



其次,學校教育環境,還是那個問題,農村的教育水平終究還是比不過城市,很多硬性指標不能達到,而且有的農村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也相對較低,所以孩子很難有較突出的表現。


最後就是學生本身了,相信農村孩子也有很多通過自己努力考上很不錯的大學的,但是這相對來講是少數,大多數的學生都是人云亦云在不成熟的時候做了錯誤的選擇,導致自己沒有動力去學習,去突破自己。

所以綜合來講,農村孩子升學率相對城市孩子要低一些,但是高考考的是個人能力,如果自己真的很認真學習,在農村升學也不是什麼很難的事!

最後附上的是最近看的電影的截圖,說的有點不清楚,希望我的話能幫到題主。😂😂


弦不成律

農村地區的學生考大學不是難,是非常難,是很難。首先農村地區所在的地域一般都是欠發達的地方,一個地方的經濟欠發達,他的教育也就相應的要落後,教育資源分配和其他中大城市相比,就比較落後。教育本身的落後也就導致農村的孩子和城裡的孩子,他們的起跑線一開始就不在同一線上。其次,在農村地區,對學生孩子的教育問題,認識的還不是那麼深刻,可能出於家庭經濟的原因,孩子在讀書,讀到小學初中,高中,可能就已經出學校去務農,去打工去掙錢了,很多家長讓孩子輟學,其實並非是他們本意,他們也希望孩子讀書走出去,離開農村,但是實際情況是他供不起,它的經濟基礎達不到,沒法讓孩子一直在學校讀書,這是一個悲哀。再次,農村孩子和城裡孩子在一起讀書,自身各方面條件與別人相比較,會差一些,難免他們的心裡會有點自卑,自卑心理作用,也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最後,農村地區一般孩子要的也比較多,也就造成他所在的地區學生比例比較大,考試的准入條件比較高,她想去讀大學,可能城市裡的孩子只要考過三個學生,就會讀大學,農村的孩子,他的對手可能十個百個甚至千個。究其原因,最主要的還是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所以作為農村孩子,只有努力拼搏,好好學習,沒有別的辦法,要多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


牧陽雲綺紡織品廠

農村地區學生考大學為什麼難?

1、農村學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較多,對孩子的學習關心不夠,對孩子的心理關懷不夠,對孩子的成長管理不夠。

有一種疼愛叫隔代疼,也就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溺愛太嚴重,學習不管不問,花錢如流水,玩網絡遊戲沒人管,作業不做沒人督促。

2、農村的教師隊伍偏弱,早些年很多農村教師是民師轉正、代課教師轉正、接班當教師的,文化素質不高,教學能力不強。有的在家附近學校教書,一邊上課一邊幹農活,沒能做到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去。

還有農村教師缺編嚴重,一個老師帶雙科很普遍。

3、高考英語是很主要的科目,城市小學能開足開齊課程,小學就開始學英語。而農村學校沒有專業教師,有的把英語課分給快退休老教師,英語課基本不上。等到初中,和城市孩子英語基礎這麼好的比,怎麼能跟得上呢。


生活or萬象

在中國,農村地區經濟還是十分落後的,家庭還無法給予很好的資金支持,所以無法讓學生得到很好的教育,以至於學生只能在鄉下小學獲取很淺薄的教育,不能夠得到像城市裡那些專業老師的專業教育體系,在起點教育上就輸了一大半,理所當然的在之後的升學考試中也無法獲得很好的成績,自然學生考大學很難!

家庭教育在當今時代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良好的家風,家教,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教育,在農村生長起來的孩子,家庭裡的父母,親戚,街坊,也都是沒有文化的文盲,她們也無法傳播給他們一定的知識教育,只是一味地指責。家庭裡就沒有學習的氛圍,只有在學校的時間在學一會的書籍,還有鄉下學校也不足以給予學生很好的教育設施,沒有大屏幕,沒有ppt,或許這樣學生也無法打開眼界,無法瞭解考試的考法和應試!而城市裡的孩子相應具有的先天條件就要好很多,他們的父母或許有著很高的學問水平,有著很好的家風,能夠提供他們資金去學習很多別的技能,樂器,跳舞等等,他們即使學習不是很好,照樣可以通過這些課外技能,考入高校的大門,文體生,現在也是很普遍的,但普遍也都知道學習文體,那消費不是一般人能夠駕馭的,所以在農村根本不可能得到這種教育,所以高校的名額滿了,自然農村學生考入大學的幾率又下降了,所以農村學生考大學也越來越難了!

總之,農村的劣勢註定導致了他們的考大學會比那些學生低一段,教育設施跟不上潮流,農村教師也沒有很高的學術水平。給予學生的知識也很有限,農村地區的侷限性,給予大學生的考試難度不是一點半點,所以農村學生想要考上高校,可以多去買點課外書進行自己一系列的補習計劃,不是沒有可能與他們競爭一下的,希望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相信農村與城市的經濟可以縮的很小,希望以後農村地區與城市的學生可以接受差不多的教育,可以同臺競爭!


用戶96652068519

作為一個農村人,對這個問題深有感覺的。我自己也是一個大學生,努力了很久,經歷了很多的挫折和磨難才考上一個不知名的大學。在初中的成績還算可以,也名列前茅,但是到了高中,慢慢的跟不上別人,名次也慢慢的下降。在此,我總結出了幾個理由,可能不是全部,但我覺得比較重要的原因。

第一,我覺得跟個人的成長環境有很大的關係。農村與城市相比,成長環境差挺多的,在城市,孩子的父母無論如何都是有些文化的,他們可以輔助自己的孩子學習方面的內容,還可以教孩子一些自己的經驗,孩子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城市的父母也常常帶自己的孩子出去玩,見識到的東西也更多,目光也比較長遠。而在農村,父母自身的文化都比較低,很多父母連小學都沒有畢業,如何可以教自己孩子學習呢,所以,孩子自己的學習比較獨立,在課堂上學習到的東西佔大多數,很多孩子在小時候都呆在家裡,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麼美好,夢想總是很小。

第二,我覺得跟家庭的富裕程度和農村的補習設施建設也有很大的關係。農村跟城市相比,家庭的富裕程度都比較低,基本只能滿足吃飽的要求,再拿出錢給自己孩子去補習偏科的科目,學習一些音樂,舞蹈更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農村也沒有這個條件,農村的補習設施建設一般都不是特別規範,補習的老師的也不是特別吊的那種,在城市就不太一樣了,能住在城市裡的人,一般都是比較有錢的人,父母能花在孩子身上的錢也比較多,很多父母每年都會拿出很多的錢給自己的孩子補習課程,學習一些課外興趣,包括舞蹈,唱歌,音樂等,更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在城市,補習機構這些也更為完善,聘請的補習老師的學歷也更高,能更好的教育學生。而且不光補習方面,就就連平時上的學校也有很大的區別,農村的學校的師資力量跟城市學校的師資力量差的有點多。

綜合各種條件來說,農村地區的學生考上大學的概率會比城市低,但是夢想總是要有的,只要我們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夢想總會有實現的那個時候。


謝能榕

首先,我認為是教育問題,農村地方教育自然不如城市發達,所以教學質量自然沒有那麼好,學生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可能也沒有那麼高。,其次,經濟問題也是一項重大原因,農村的經濟發展程度遠不如城市,農民的經濟能力也是有限的,即使學生考上大學,也會有很多偏遠地區因為支付不起學費而放棄讓孩子上大學的機會。最後,思想觀念不同,農民的文化水平低,也沒有那麼長遠的想法,認為孩子長大了工作能掙錢,很多家庭孩子都是早早出來打工的,父母也管不了,所以上大學也沒有那麼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