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个孩子有多恐怖,看了《生门》才知道

对于生孩子这事,男人大都没肝没肺。

其实当年,我表现也不怎么样,孩子他妈在产房嚎叫,我心里是颇有些不耐的,心想干嘛非得叫这么大声。

无论男人粗糙还是细腻,冷漠还是温良,生孩子这事,于他总是身外事,他疼得并不真切。

一部关于妇女在产房经历的纪录片《生门》,看得令人肃然。

生孩子,产妇以外的人只是知道个大概,到底现场是怎样的,到底母亲经历了怎样的生死关,看了影片才叫触目惊心。

准备做妈妈的人,就别看了,看了会让你心生恐惧,产生障碍;准备当爹的人倒可以看看,做更充分的准备。

片长 106 分钟,是记录四个女人的生育经历。

产房的几个家庭故事,有很多关联,牵扯很多社会情绪。

陈小凤这个曾被拐卖、命运坎坷女人,现在嫁给一个家贫如洗的男人,怀上了双胞胎,看上去是一件大喜的事情,但前置性胎盘,需要手术,手术需要钱,五万,没这钱,大小三命便保不了,电影浓墨展现陈小凤丈夫欲哭无泪的窘迫,哥哥四邻四乡筹借,“向几十个人借”,几百几百地筹借。与此同时,那个叫陈小凤的产妇好像一个被冷落的道具,躺在床上一声不吭,好像祸都是她惹下的。印象深刻的是她那张脸,尽管只有30岁,却像一个马上要步入老年的人,无笑容,无生气,至苦无神色。

但是,看到陈小凤的家人为几万块钱几乎向全社会跪倒,几万块钱成为陈小凤生死的杠杠,难免让人心生悲苦,真心觉得,医疗,真的不应该这般市场和势利,什么时候,医疗体系能成为保护病弱的一张大网,而不是需要用钱去砸开的一道道枷锁?好社会就该有好医疗,否则不是。

幸运的是,夏锦菊后来终于生命安全,她仍可以笑容灿烂,她极有主见,拒绝看记录她生死关的影片,生活里,她只收藏阳光灿烂的部分。

那个叫曾宪春的女人,已经有了两个女儿,但家人为了要个儿子,让她坏了第三胎,不曾想也赶上凶险性前置胎盘,眼看着第三胎要要了媳妇的命,丈夫也回过味来,终于懂得什么是最重要的,目睹女人经历一场生死,他慨叹:女人太可怜了。

前置性胎盘,凶险性前置胎盘,成为影片一个令人难忘的名词,以前从来没觉得,这个词如此可怕,原是一个总在伺机索女人命的魔鬼。

那一个个产妇,躺在病床上,大都沉默寡言,仿佛案板上一块块待处理的肉,其被动,无助,令人悱恻,她们心里也该有愉悦欣喜和向往,但不同于旁观者的超脱,她们需要拿命去赌。

为了传宗接代,世代繁衍,妈妈们付出生与死,血与泪的代价。

作为受益人,我们在床前拉拉手,说几句安慰的话显然不够,对于女人这场生死关,我们和孩子一生都还她不完。

母亲节,不用弄那么多虚套,买束花,请个安,或有必要,但是,若真有心,陪母亲(或孩子他妈)看看《生门》,看过之后,你对母亲的理解自然不同以往。

再次向天下母亲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