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发现一条巨型毒蛇,浑身墨绿色斑纹,专家说黑市上卖几十万一条

5 月 3 日下午 ,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区内 , 阴云密布 , 细雨纷飞。广东的科研团队成员在那里发现了一条极不寻常的蛇。它远比大熊猫还要珍稀得多。

只见它全身披着浅绿至墨绿色的斑纹 , 很像树皮苔藓 , 又像阴暗石头上的青苔。它懒懒地、行动缓慢 , 却又时不时非常警觉地抬起头 , 蛇身向后呈“S”形 , 随时做好攻击的姿势。一般人见了 , 可认不出它来 , 但科学家却欣喜地一眼就认出了它 : 这就是国宝级珍稀物种 “莽山烙铁头蛇” !

莽山烙铁头蛇

莽山烙铁头蛇也叫莽山原矛头蝮,别号“小青龙”。此蛇仅分布于湖南莽山和广东韶关乐昌。最大的特点是体形彪悍,体色和苔藓相仿,是我国特有的巨型毒蛇,毒性强烈。

根据科学家们多年来的调研 , 全国范围内莽山烙铁头蛇幸存不到 500 条 , 属于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 这是中国特有的一个蛇类 , 且全部生活在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极为罕见,

有研究它的科学家从未在野外见过它

为何此次发现莽山烙铁头蛇让科学家们这么兴奋 ?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研究员龚世平博士说 , 虽然自己研究此类蛇有几年了 , 但却没有在野外见过它。“可遇不可求。” 他笑说道 , 去年 , 科研人员曾在南岭发现过它一次 , 再在此之前 , 三五年都难觅它踪影。

专家表示 , 这个蛇近两年较为频繁地发现 , 意味着种群有所恢复。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

“这么小的范围内 , 有这样大型的毒蛇 , 且数量才不到 500 条 , 本就世界罕见。”龚世平说 , 从莽山烙铁头蛇的分布区域和种群数量来看 , 其属于狭域分布物种 , 种群数量非常稀少。因为相对来说 , 其它普通物种 , 数量几乎可达几十万条 , 竹叶青不下 100 万条 , 眼镜蛇整个华南地区都可见 ……

据介绍 , 莽山烙铁头蛇的特征非常明显。是毒蛇界的“大佬”, 成年蛇体长至少 2 米以上 , 少则五六斤 , 甚至可达七八斤 , 长得比较粗重。

有剧毒 ! 野外有幸相逢千万离远点

从调查来看 , 莽山烙铁头蛇雄多母少。

网络图片

莽山烙铁头蛇的外貌很美 , 它是蛇类颜值担当 , 由于长期隐匿在深山老林中 , 全身就像披着浅绿至墨绿色的斑纹 , 很像树皮苔藓 , 又像阴暗石头上的青苔。它头部呈三角形 , 形如一块烙铁。

据介绍 ,莽山烙铁头蛇还是毒蛇界的 " 杠把子 ", 毒性能与它媲美的只有屈指可数的眼镜王蛇、银环蛇、眼镜蛇类。

“ 野外如若与它有幸相见 , 不要惊动它。离它远一点 , 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专家提醒说 , 由于莽山烙铁头蛇体形巨大 , 毒液分泌量也随之增大 , 一旦被咬 , 它的蛇毒会随着血液在人体内迅速发作 , 如不及时处理 , 死神一定会如约而至。

“不敢说 1 小时内毙命 , 轻则 2-3 天内会死亡 , 严重的当天要命。”据介绍 , 已捕获的最重者达 17.75 千克。

盗猎严重,一条炒至十几万元

“本就珍稀的物种 , 虽然生存在保护区内 , 但是仍遭受猎捕、贸易及栖息地破坏等因素的威胁。”龚世平不无遗憾地说 , 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保护这一物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但莽山烙铁头蛇种群数量的增长 , 也受到诸多威胁因素的制约。

其中 ,非法盗猎、贸易、旅游开发导致的栖息地破坏等因素对该野生种群构成严重威胁。

" 在市场上 , 这类蛇一条的价格最少几万元 , 很多甚至炒至十几万元一条。" 知情人士透露 , 因为莽山烙铁头蛇珍稀 , 大批蛇类爱好者、科研人员、动物园管理者都对它青眼有加 , 有非法盗猎者通过黑市将它卖到国外 , 目前德国、英国等地养殖的莽山烙铁头蛇 , 均是从南岭盗猎走私出去的。

另外 , 旅游开发不断侵蚀它们的栖息地 , 道路交通直接从栖息地经过 , 经常导致莽山烙铁头蛇死于车轮之下。

链接:广东四大珍稀毒蛇

越南烙铁头

2009年6月,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专家们在信宜市云开山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了一公一母的越南烙铁头标本。其头部呈三角形,并与颈明显区分开来,躯干较粗壮,背上有“城垛型”深色斑块交错排列,尾巴却很短,尾下鳞呈单行,显得并不搭配,是典型的毒蛇。

对其猎物来说,越南烙铁头性情之凶残比恶魔更甚。专家给越南烙铁头在喂养小白鼠时发现,越南烙铁头会迅速咬住小白鼠的肩部,除了注射毒液,还会利用身体前半部分紧紧缠绕小白鼠,加速其死亡,如此“猴急吃食”的猎杀方法在蝰科毒蛇中是很罕见的。

角原矛头蝮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专家龚世平等于2009年4月~7月在我省乳源县天井山林区首次采得角原矛头蝮标本。此毒蛇毒性不是太强,但有个特点,眼睛上方有一对“迷人”的角,活似龙。

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俗称“过山风”,虽然毒性没银环蛇强,但排毒量大,性情凶猛,以其他蛇类为食,不以“自相残杀为耻”,但是在生态学上,这种行为对种群优化有好处。近三十多年来,由于过度捕杀,眼镜王蛇的数量急剧减少,目前广东的眼镜王蛇已经十分稀有。

来源|广东林业、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