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為什麼人稱戴老闆,戴笠的軍銜是什麼等級的?

可可

很巧,今天是戴笠的生日。他1897年5月28日出生於浙江省衢州府江山縣保安鄉,是黃埔六期生。其下屬稱呼“戴老闆”,既有規避直接稱呼職務的尷尬,也有表忠心親切的江湖意味。戴笠生前是少將軍銜,1946年因飛機失事身亡,追贈陸軍中將。

"軍統"的全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其前身是"中華復興社"的特務處。 而特務處的前身則為軍事委員會密查組。

1932年,復興社成立(也稱"力行社"),蔣介石兼任社長。下設:組織、宣傳、訓練、特務四個處,由戴笠任特務處長,鄭介民任副處長。不久戴笠又兼任由陳立夫主持的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處長,以給特務工作做掩飾。

由陳立夫任局長的軍統局,不同於後來戴笠負責的軍統局。

抗戰開始後的1938年3月,蔣介石提出了增設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由徐恩曾為局長。原由陳立夫任局長的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則全部交給戴笠。但因為戴笠在黨內資歷淺,在黃埔生中才是第六期,直接任局長很難服眾,所以任命其為副局長,主持日常工作,這個職務一職到他飛機失事。局長一職則由蔣介石侍從室第一處主任兼任,先後有賀耀組、錢大鈞、林蔚等,也都是蔣介石的親信。但歷來掛名局長並不管事,軍統工作全權有戴笠負責,並直接向蔣介石彙報和聽取命令。


幾葦渡

軍統中的人之所以稱戴笠為戴老闆,其實原因非常的簡單,因為戴笠雖然是軍統的真正掌權人物、是軍統的一哥,但實際上戴笠到死也只是軍統的副局長而已。

在成立特務處的時候,蔣介石破格提拔能力非常強的戴笠擔任了特務處的處長,當時的戴笠就因為資歷以及很多方面的問題處處受國民黨中人擠兌、下絆子,以至於當時的戴笠委屈萬分的想要找蔣介石辭職。

所以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在成立軍統部門的時候蔣介石就吸取了這個教訓,他安排了在國民黨內極有威望的高層擔任了軍統的局長,身份顯赫卻沒有實權,戴笠雖然在身份上只是軍統的副局長,但是軍統的所有事務都是由他一個人決定掌管的。


這個時候,軍統內部對戴笠的稱呼就顯得非常的微妙了,作為他們的頂頭上司,作為當時中國最為神秘的人物,如果天天在稱呼上稱他為副局長的話,想必誰聽著也不會高興,更何況是戴笠這樣的大人物了。

於是接下來戴老闆這個稱呼就應運而出了,老闆這個稱呼親切而且非常適合戴笠這種曾經混跡江湖的人,最重要的是在很多時候老闆這個稱呼會避免很多麻煩,因為軍統在很多時候要求保密,所以老闆這個稱號在很多場合可以避免一些麻煩。

所以這就是戴笠被稱為戴老闆的原因了,一個是因為稱呼上的尷尬,一個是因為情報工作需要身份上的保密,所以老闆這個稱呼巧妙的解決了很多問題。

戴笠到死都只是少將軍銜,直到死後才會蔣介石追授了中將軍銜,但這並不意味著戴笠的實際權力只限於少將,按照戴笠在抗日戰爭中所立下的功勞其實是可以加授中將軍銜的。

但是同樣因為資歷的問題戴笠才不得不在少將的軍銜上踏步不動,蔣介石雖然獨掌著國民黨的大權,但很多時候國民黨並不是他的一言堂,還在大陸的時候,國民黨內的派系非常複雜,甚至因此蔣介石還有過兩次下野的經歷,所以他想提拔戴笠的軍銜也是沒有辦法的。

在戴笠還是上校軍銜的時候,他的手下就已經掌管著幾個少將了,當軍統成立之後戴笠升為了少將軍銜,他手下的少將們更是多了起來,僅是分佈在各地的軍統一級站的站長就是由少將擔任的,他們與戴笠的中間還有好幾位軍統實權派的距離,所以從這方面來說戴笠有著少將的軍銜卻有著接近上將的權力。

所以說雖然在很多時候出現在我們眼中的戴笠是一個足以呼風喚雨的人物,但是他在派閥林立的國民政府中卻因為資歷的問題始終得不到太高的職位與軍銜,戴笠的能力是無法否認的,在他的帶領下軍統走向了輝煌,成為了在抗日戰爭中令敵人膽寒的一把尖刀,無數的漢奸以及日寇首領為之膽寒,美國的媒體以及軍隊都對其讚歎有加,由此可見其厲害程度。


孤客生

戴笠被稱為戴老闆,而不是戴局長,是因為他一直就是軍統局副局長。正局長是比他年深望重的蔣介石心腹。

這是蔣介石的策略,給特務權但不給名。戴掌實權但只是副局長,正局長另有其人但不管事。

所以戴稱局長就有點尷尬了。

況且,特務工作首要的是秘密,稱官銜是暴露自己身份,有時侯不利於工作。所以戴笠需要一個代號。

那麼為什麼叫老闆呢?

這就和戴笠早年的經歷有關了。

戴笠年齡很大才進入黃埔軍校,因為之前他一直在混社會。尤其是在上海灘結識了杜月笙等人。這些青幫大佬的為人處事深刻影響了戴笠。日後軍統的管理很大程度借鑑了幫會的方法。比如軍統執行紀律就叫做"執行家法"。

因為,杜月笙、黃金榮這些人被稱做杜老闆、黃老闆,自然戴笠也自稱戴老闆了。

戴笠生前最高軍銜是少將,死後追晉為中將。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3月8日國民政府令:“陸軍步兵上校孫立人、凌琦、戴笠、……晉任為陸軍少將。此令。”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6月11日國民政府令:“故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局長戴笠,……應予明令褒揚,著追贈陸軍中將,準照集團軍總司令陣亡例公葬,並交部從優議恤,生平事蹟存備宣付史館,用示政府篤念勳勞之至意。此令。”

照此命令來看,戴笠是在抗戰即將勝利的1945年才晉升的少將,一年後的1946年即去世。

可是,無論是當時人回憶,還是現存照片,戴笠很早就佩戴了中將的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

實際看上面的命令,抗日名將孫立人是和戴笠一起晉升少將的。而在一年前的1944年5月孫立人已經是新一軍軍長。

更離譜的是,廖耀湘在1947年9月便是轄有兩個軍六個師的第九兵團司令官了,任新六軍軍長則是在1944年5月,但直到1948年9月22日才晉升少將。

難道他們曾經是上校軍長、上校兵團司令官嗎?

實際上為了避免將軍氾濫,國民政府對軍銜晉升有著嚴格的規定。有所謂“停年”的嚴格限制。所謂“停年”,就是某一軍銜必須停留的年數,也就是最低任官年限。

按規定,各級停年為:

少尉升中尉一年半,中尉升上尉二年,上尉升少校四年,少校升中校三年,中校升上校三年,上校升少將四年,少將升中將三年,中將升上將用選升。

照此算起來,一名少尉要升到少將最快也要十七年半的時間。

然而在戰爭期間,這樣的規定完全行不通,但是國民政府又機械的執行這套規定。

為此,在實際上就出現了"職務軍銜"。

簡單說,如果你升任了師長,而師長職務一般由少將擔任,你就可以佩戴少將軍銜。

這個軍銜沒由國民政府認證,只是為了方便實際上的使用。如果你卸任師長,也就不能再佩戴少將軍銜了。

戴笠應該就是這種情況。

戴笠屬黃埔六期,資歷淺。但是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到抗戰勝利時,軍統已經有十多萬大小特務,武裝軍隊幾十萬。從戴笠掌握部門規模來看,他完全可以佩戴中將軍銜。

另外,軍統特務很多都有公開的身份,有一些特務的公開身份已經是中將了。那麼,做為領導,戴笠也必須戴中將軍銜。

基於此,儘管戴笠實際並未晉升少將、中將,但他仍依據慣例,在生前就佩戴了中將"職務軍銜"。


故紙匯

洩藥。這個問題之前有回答過, 戴笠是黃埔六期肄業,應該講在黃埔系軍事系統中算資歷較淺的,機緣巧合,以出色的情報和特工能力逐漸獲得蔣介石的信任。為了制衡二陳的中統,從復興社特務處起,戴笠便一直受到蔣氏重用。

1938年為了適應抗戰形勢,經蔣介石提議,原“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在武漢分家,徐恩曾的第一處轉隸國民黨中央黨部,掛牌“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即中統,以徐恩曾為副局長主持實際工作;戴笠的第二處繼承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招牌,這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軍統”。



這是一個權力和級別都較高的單位,並且是現役軍事部門,在比較講究論資排輩的黃埔軍界,戴笠這個六期肆業生顯然是不夠份量的。於是蔣介石轉寰一下,以國民政府辦公廳主任、軍界元老賀耀祖中將(後為委員長侍從室主任)掛名軍統局局長,以戴笠為副局長實際主持工作,以鄭介民為主任秘書協助工作。

賀耀祖比較識趣,從來不插手軍統業務,鄭介民因為資歷高於戴笠,乾脆不來就職。所以戴笠在軍統局是一手遮天的,他只對蔣介石負責。不久他提升自己的同鄉毛人鳳為“代理主任秘書”,據估計,“戴老闆”這三個字應該是毛人鳳發明的。



道理也簡單,實際上是一把手的戴笠卻是名義上的軍統局副局長,下面的大特務稱呼他的正式職務太尷尬了,叫戴局長呢名不正言不順,叫戴副局長簡直是侮辱戴笠,所以想出來這麼個江湖氣較濃的稱謂:“戴老闆”,於是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從效果看,戴笠也默認和滿意。

蔣介石是個權謀老手,深諳權力平衡之道,戴笠和他的軍統深受信任,一般的集團軍總司令都不敢招惹軍統,所以權力極大。既然權力已經夠大,銜級就不能太高了。同時戴笠的黃埔資歷在那擺著,到抗日年代,黃埔一期生大半也不過中將,戴笠授少將已經不低了。

所以戴笠除特別正式的場合,很少穿軍裝,也是“戴老闆”稱呼的一個原因。



另外戴笠為了標榜自己只追隨蔣介石革命、不追求升官發財的態度,從不提晉升軍銜的事情,甚至連國民黨都不加入,也算是個策略。

一直到1946年3月戴笠機毀人亡,為示撫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才追授戴笠為陸軍中將。


度度狼gg

在諜戰片中我們基本上都能聽到“戴老闆”這三個字,這其實就是代指戴笠。戴笠被稱為老闆大概有這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戴笠治理軍統是以家法治,在軍統的管理中,戴笠就是家裡最大的人,而經營軍統又如同經營事業,所以戴笠喜歡別人稱為“老闆”。這是其一,其二職業使然,特工職業不管是什麼人都不會自稱其名,戴笠也不例外,所以底下人稱他都是“老闆”。


那麼戴笠的軍銜又是什麼級別的呢?我們都知道戴笠身前可以說是權勢滔天了,手下能管到的人都有幾十萬了,不下於一位集團軍司令,如果以此推測的話戴笠至少也是中將軍銜,實際情況是這樣嗎?

然而戴笠生前軍銜不過少將,在軍統內部就有好幾個人都和他平級,一樣的少將軍銜,死後才被蔣介石追贈中將軍銜。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自古皆然特務這行的等級都不怎麼高,比如明朝的錦衣衛,清朝的粘杆處等。


因為特務們手裡抓的是實權,本身權力就很大,如果再給他過高的品級,事情就很難辦了,那些中將,上將都壓制不了他們。所以蔣介石給戴笠少將軍銜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就是提醒戴笠不要忘記自己只是蔣介石的工具而已。


一樹梅花一放翁

大家好,我是餘雯雯,一個愛歷史女生,我對中國的抗戰非常有興趣,我來說說我知道的吧,不足,不正確之處,還請大家給指正。


戴笠作為軍統特務的頭子,又是蔣介石最信任的心腹,大家喊戴笠做戴老闆可以說是一種固定的稱號吧,簡單的說就是軍統內部對戴笠的暱稱,不是官方的,當然也有拉近關係的意思,軍統局的人叫戴笠為戴老闆其實和國民黨軍官喊蔣介石為”老頭子“一個意思。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根據《戴笠傳》中所描述的,戴笠做事情果斷獨行,就像那些老闆一樣豪爽大氣,於是那些軍統特務們就給戴笠取上了一個綽號”戴老闆“,據在軍統局工作人員說,戴笠這個人很神氣,說一不二,因此軍統裡的人都不叫他戴局長,而是叫他戴老闆。


那麼戴笠作為軍統局的局長,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建立了軍統局,剷除了大量的漢奸,戴笠從事特工和間諜工作,深的蔣介石的信任,那麼戴笠的軍銜是怎麼樣的呢?

軍銜是軍人的榮耀,也是標明軍人軍事地位的稱號,1945年的時候,戴笠被任命為少將,在1946年,戴笠乘坐飛機撞上了岱山,戴笠也因此身亡,戴笠死後,被國名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戴笠的軍銜就是陸軍中將,在中華民國國軍的軍銜中,戴笠的軍銜屬於將官,將官中,又依次分為少將,中將,上將,所以戴笠的軍銜還是蠻高的。


以上是我所瞭解的,這裡也歡迎知道更多的人留言評論,我是餘雯雯,一個愛歷史的女生,歡迎大家的關注,謝謝您的閱讀,祝您生活愉快!


愛歷史的雯雯

文/炒米視角

說到戴笠這個人,我想到一個成語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的蕭何便是蔣中正。

杜月笙曾經說過,自己就是蔣中正的“夜壺”。其實這是牢騷話,真正的“夜壺”是戴笠。戴笠原本叫戴春風,和蔣中正在做股票生意的時候就很早認識了。


然而戴笠一直走的是“江湖”路線,而且大本營就在浙江和上海,這兩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有接觸,但更多的是各奔前程。

蔣中正發跡後,其實千方百計想洗脫自己幫派的背景。但戴春風是非常崇拜蔣中正的,他也深知跟對“大哥”的重要性。所以戴春風就去黃埔軍校去“洗身份”,改名戴笠。蔣中正說了一句“現在很多人入黨考軍校就是為了當官。”戴笠立馬退學,並表示自己只願做實事,不願當官,並且終身未加入國民黨。北伐進展不順,戴笠立馬親身赴險,獲取大量重要情報。


這些讓蔣中正刮目相看。蔣中正希望一手抓軍權,一手抓黨務。戴笠等十三太保就秘密成立復興社,強調“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加強蔣介石嫡系對軍隊軍官的思想控制。

可以說戴笠真的很拼,很得蔣中正要領。急蔣中正所急,想蔣中正所想。蔣中正成立軍統,他是實際負責人,但他堅決做情報系統裡蔣介石的嫡系,而名譽卻留給蔣介石死去結拜大哥的侄子;明知道自己的機要秘書毛人鳳是蔣中正的人,不但沒有不高興,還每次在蔣面前誇毛人鳳,說他比自己年輕,比自己更有前途;蔣中正被他結拜兄弟王亞樵威脅要暗殺,結果他暗殺了自己的結拜兄弟。戴笠一直到後來成立“軍統”,對抗戰也做了非常大的貢獻。“軍統”在戴笠的實際指揮下,慢慢坐大。到抗戰勝利時,成為了一個巨無霸。


然而戴笠一生如此只做不說,結局卻很耐人尋味。飛機失事前,有這麼幾件事情,值得琢磨。一個是軍統和中統已經水火不容,就差沒撕破面子了;一個是戴笠想當中央委員;一個是戴笠哭訴如果老頭子不要我了,我就去死;一個是毛人鳳自以為在那段時間已經控制了軍統核心部門。

所以,這才叫“夜壺”啊。那麼這樣的一個戴笠,在軍統內部叫“戴老闆”其實很合適。一來避免不是正職的尷尬(喊個局座,怕還以為喊 );二來“氣質”和“套路”比較符合(都是走的江湖路線麼);三來的“戴老闆”可不是誰都能叫的。不是“內部”、不是“心腹”,亂叫是會有麻煩的。


炒米視角

戴笠最早是市井混混,因得到大鱷杜月笙的賞識而發跡,後來進入黃埔六期,因早前結實蔣介石又是蔣介石的同鄉,所以畢業後被老蔣安排在軍統工作,如此杜月笙與戴笠可謂狼狽為奸,一個有錢一個掌權,據說二人曾行八拜之交大禮。也是在戴笠的極力引薦下,杜月笙有幸結識了蔣介石。後來杜月笙在蔣戴二人的扶持下,勢力異常壯大。


不得不說抗戰期間,杜月笙還協助戴笠做過不少有利國家民族的事情,比如利用自己的幫眾與勢力,協助戴笠開展懲治漢奸,抗敵救國等事業。戴笠的一生中還有一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他的同鄉毛人鳳,也就是他後來提拔的軍統“二把手”,戴老闆的稱呼最早就是毛人鳳先叫起來的。由於一開始蔣介石擔心戴笠壓不住別人的指責,便讓有威望的人做傀儡,而戴笠做副職實則掌實權,為了在稱呼上有所尊重,毛人鳳便稱呼戴笠為“戴老闆”,想來自己曾今的確混跡過上海灘,所以對這個稱呼也就默認了。


1946年3月17日,戴笠所乘專輯在南京岱山機毀人亡。對於戴笠章士釗曾說“生為國家,死為國家,平生具俠義風,功罪蓋棺猶未定;名滿天下,謗滿天下,亂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後人評”,而我們偉大的總理周恩來也曾說過“戴笠之死,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就連蔣介石也曾發出“若雨農不死,不至失大陸”的悲鳴。對於戴笠的功過我們應該賞罰分明:功在抗戰,罪在內戰。


棟哥曰

戴笠,浙江江山人,黃埔軍校第六期,在蔣介石相識,並誓死效忠於蔣介石。但一生都沒有加入國民黨。生前的軍銜是少將,在岱山墜機,國民黨追為中將。



戴笠為什麼稱為戴老闆呢!這就是一種稱呼,沒有任何的意義。可能大傢俬下叫著叫著,就都叫戴老闆了。

戴笠,一手創辦了軍統局,任軍統局的副局長,但是實際的掌權人。為國民黨培養了一大批的特務和殺手。剷除了許多共產黨人以及日本間諜,國民黨內對蔣介石有敵意的人士。被蔣介石任命為少將。



戴笠是一個非常清廉的人,非常痛恨那些貪汙腐敗的人。在處理貪汙這些問題上,便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被人在飛機上做了手腳。在岱山不幸墜機。國民黨追命為中將。

戴笠一生從沒有加入過國民黨,他效忠的是蔣介石,而不是國民黨。對於想要謀害蔣介石的人,即使是自己的朋友,也要殺死。對於忠於蔣介石的人,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女人送給他。


別人叫的大師

說起戴笠其人,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國民黨政權最有名的特工首腦,組建並長期主持國民政府軍委會調查統計局工作,在抗日戰爭中,嚴厲打擊、制裁了汪精衛、傅筱庵、張嘯林等一大批敵偽分子,並與美國海軍部聯合成立了反法西斯情報合作機構中美合作所,在密電破譯、氣象資料蒐集、心理作戰、特工訓練等方面表現不俗,為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做出了貢獻。

戴笠黃埔出身,此後一直追隨蔣介石,曾任復興社特務處處長。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在陪都重慶組建軍委會調查統計局,蔣介石侍從室主任賀耀祖擔任第一任局長,戴笠以副局長身份主持日常工作。軍統局在抗戰期間擴展迅速,建立了龐大的分支體系,其正式註冊人員就有45000人,這還不算忠義救國軍、交通總隊等武裝特工部隊。

按照慣例,軍統單位和人員分秘密和公開兩條線,以秘密指揮公開。所謂秘密單位就是軍統局本部和派駐各地的區、站機構,這些單位和人員一般不會進行公開活動,秘密單位的特工雖然是軍人,但很少穿軍服,單位也不會懸掛標誌和名稱,這和我們在影視劇裡看到的軍統形象大相徑庭;軍統公開單位指的是由軍統局控制和掌握的正式軍政機關,一般有各警備司令部稽查處,兵工署稽查處,財政部緝私署,各省市警察局,各行營、戰區、"剿總”、長官公署、綏靖區及作戰部隊的情報處等等,這些單位的負責人一般由軍統高層人員擔任,軍統局執行公開任務就由這些單位出面,這些機關也接受軍統局的領導。

戴笠在軍統內部威信極高,部下對其大都畢恭畢敬,鑑於軍統所從事工作的秘密性質和戴笠在軍統的家長地位,所以內部人員一般稱呼為他為“戴老闆”,很少叫“戴局長”。

對於戴笠的地位,很多人不太清楚,有的人甚至認為戴笠是見官大一級,是國民黨內僅次於蔣介石的第二號人物,這就大錯特錯了。有個讀者曾問我這樣一個問題,戴笠和何應欽誰官大?這位朋友肯定是電視劇看多了。

戴笠權力雖然不小,但在國民黨內部資歷很淺,地位也不高,套用今天的級別,頂多算個副部級,蔣介石之所以讓賀耀祖兼任軍統局長,就是因為戴笠的資歷還不夠。

至於戴笠的軍銜,很多人不清楚,其實他只是個陸軍少將,還是抗戰後期國民政府正式公佈的。可能有人說不對,因為戴笠有身著陸軍中將軍服的照片。這就牽扯到國民黨時期的職務軍銜和敘任軍銜,簡單說,職務軍銜是臨時軍銜,一般是軍銜+職務,比如少將師長,是單位內部自封的,職務沒了,軍銜也就隨之而去,軍統局內的大部分軍銜都是這種職務軍銜;敘任軍銜是國民政府公佈的正式軍銜,一般是兵種+軍銜,比如陸軍上將,這是終生的。戴笠的中將就是職務軍銜,而陸軍少將則是正式軍銜,直到飛機失事去世後,才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