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向主任下药,你需要知道这些事

曾经一直都有个疑问:

到底是高情商的杀人手法厉害,还是高智商的杀人手法更厉害?

这个话题先抛在一边。

我们先来回顾“副主任向主任下药”这个事件:

副主任田某一直对主任张某工作作风不满。

于是,私底下邪念诞生,既然不想看见他,那就让他神不知鬼不觉的彻底消失。

2014年3、4月份开始,田某多次将混合药物倒入主任饮水用的杯子、保温瓶内。

张某因为身体不适,出现发胖、面色潮红、腿变细、肌无力等各种症状。

主任张某似乎也有所察觉,偶然发现下属向自己的水杯倒东西。

后来,他打开手机摄像模式,放在办公室的档案柜里,摄录了这一重要的犯罪记录。结果,自己还是不堪忍受疾病的痛苦,在公园内吃药自杀。

如果说,这是一个惨剧,那1994年清华铊中毒朱令事件

呢?

时隔多年,案情几度沉浮,凶手至今仍逍遥法外,尚无明确结果。

案件说完了,我们回过头来说说刚开始提的问题。

高情商代表人物:《红楼梦》的王熙凤

王熙凤的高情商不用我多说了,拥有最高统治权的贾母对她都啧啧称赞。

她一个人掌舵着府上的大大小小生活事件,以及经济大权。

但是,她对待情敌尤二姐的方式上,却凸显了她的高超情商。

刚开始以姐妹之称将尤二姐接回府上,原因是府外不好对付。

然后借秋桐之嘴从精神上打击尤二姐;借善姐的薄待从生活上折磨尤二姐;借张华从礼义上打击尤二姐;借胡庸医从身体上摧毁尤二姐。

从精神到身体,她都设计好了,间接导致尤二姐吞金而死。

可怜,刚开始尤二姐还以为终于熬到了好日子,还天真的以为王熙凤是个善心的好人。

高智商代表人物:《白夜行》桐原亮司

《白夜行》里的男主桐原亮司简直智商高的不要不要了。

计算机技术高超,还能伪造银行卡,善用化学物质杀人谋命。

为了保护女主唐泽雪穗,他做了无数残忍狠毒的坏事。

他思维缜密,智商高超,无数次安全躲开警方的怀疑。

他将氰化钠和硫酸还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倒进马桶,然后盖上马桶盖打开风机,等到它们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挥发性的剧毒物质,这个时候受害者今枝只要打开马桶盖,就会中毒丧命。

他还能伪造银行卡盗取现金,以及破解各种密码盗取钱财。

他能制造出各种假象,诱导警方转移视线。

真实案例1:汉昭帝刘弗陵之死

如果你说,这些毕竟都是小说,不太现实。

那请问拥有至高权位的汉昭帝刘弗陵又是如何死的?

据说,霍光在一座荒山中种植一种植物“狐套”,它开的花剧毒,可让人心痛而死,山中还有一种植物叫“钩吻”,可令人呼吸停止,窒息而亡。

将这两种植物吸取一点点毒素,融入泉水,流入湖中。

这一丁点的毒很少很少,难以致命。一般人连喝几个月的水都没事。

然而,他却将鱼放进湖水中。

汉昭帝刘弗陵从8岁起,就开始食用这种鱼。

日积月累,毒素慢慢累积,到了21岁开始出现中毒迹象。

真实案例2:网友述说

在天涯上有这么几则案例。

有一个教授怨恨自己的老婆,于是设计谋害。

他用的方法是,每天晚上等妻子熟睡后,轻轻的敲她的额头。

每次敲的频率、次数、轻重都一样。

结果,不出意外,老婆真的死了。

尸检结果是,头部敲击导致颅底出血而死。

用到的物理原理是:敲击的频率接近脑电波的频率,形成共振。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同频共振带来的危害。比如桥梁倒塌,机器损坏等等。

这简直比复旦投毒案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还有某个工科男不善交际,同宿舍的A人缘不错。

不知为了什么原因,可能出于嫉妒,他怀恨在心。

他的计谋是,设计电路杀人。

还有网友说,某个医生用药物注射脚踝静脉,反正就是查不到死因,然后制造心脏病突发的假象,谋财害命。

应对方法

对于高情商的人,我们要以防口蜜腹剑之人。

也就是当面说着甜言蜜语,背后却捅你一刀。

对于高智商的人,真的是防不胜防。

北大心理学博士刘海骅说,高智商的人如果缺乏共情能力和合理宣泄渠道,会更加具有破坏力。

这里给出几条建议:

1、不要轻易挑战人性。不管什么情况,尊重别人。

一个人的尊严是不能轻易踩踏的。如果不了解,想想辱母杀人案的于欢。

不要轻易去挑战或考验人性。人性经不起这些。它需要的是保全,余地,推挡,遮盖。若你单刀戳入,必然破绽百出。不要尝试去击溃任何人。只有真正强大的心才经受的起真实和杀戮。若你有怜悯,应善待和接纳那些心灵的软弱和暗昧。

2、一定要警惕那些表面看上去非常完美的,或者从来不苟言笑、不善表达情感的人,以及从来毫无畏惧的人。

记得以前看过港剧《法证先锋》里,有一个故事印象深刻。

一个老实巴交的好人,所有人对他评价都不错。

没想到,他暗地里却做着各种毛骨悚然的坏事。

强奸同一栋楼的小女孩,然后将她残忍的杀害。

心理学有这样的说法,善良的好人更容易滋生心理疾病。

因为,每个人都有善恶两面,如果一个人永远保持善良的好脾气,他必然压抑了自己的恶劣一面。

他极力想要制造这种好人印象,很大原因在于他迎合取悦了别人的需求,阉割了自己的欲望,他害怕得不到别人的认同感,害怕自己糟糕的一面现于人前。

每个人都有情绪起伏,遇到生活挫折时,也有愤怒发狂的时刻,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从来没有情感和情绪的表达,那么他很有可能会做出伤害别人,甚至是伤害自己的行为,比如身边的“老好人”。

当然,具有变态攻击性的人,多数幼年受过严重的创伤。

如果他没有从亲密关系中得到幸福感,他从来没有得到良性的温暖和爱,那他可能会制造各种事端,各种暴力行动来获得某种快感,来引起别人的关注。

有一个心理学家说过,我们的存在是为了被发现(被关注)

就像让人触目惊心的白银杀人案,犯罪嫌疑人高某基本上没有什么特色。简直平凡的让人忽略。可就是这么一个人,有着骇人听闻的犯罪手段。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

0—3岁时期需要多注意孩子的情感体验,虽然这时孩子还没有理性思考的能力,但是他有感受情感的能力。当他缺乏爱和温暖的亲密体验时,他为了活着就会启动本能模式(遵从本我—快乐原则)。

为了活着,不能让自我受到伤害,就会启动无限的对外攻击性。

如果童年发生过重大创伤,比如亲人亡故,亲人虐待等,还会产生童年创伤,而这种创伤性体验将伴随终身,难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