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博士給你劃重點,你應該瞭解的 STEM 教育都在這裡了!

愛貝睿 基於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的新一代兒童教育機構

先來看一組特別的新聞~

2015 年,奧巴馬政府STEM 教育項目的資助總額達到 10 億美元。

2017 年,美國總統唐納德 · 特朗普簽署了一份備忘錄,將撥款 2 億美元加大對 STEM 教育的支持。

英國在 2002 年的時候就已經把 STEM 教育正式寫入政府文件。

芬蘭是一個創新性很強的國家,早在 90 年代就出臺了 LUMA 計劃,LUMA 是芬蘭語的 STEM

1998 年,日本就在中小學推行 STEM 教育,希望通過此來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和創造能力。

STEM 教育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在眾多發達國家如此受推崇和重視?

小百科

STEM 教育是……

科學 Science

技術 Technology

工程 Engineering

數學 Mathematics

四個首字母的縮寫。最早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提出。

你可能會說,原來是數學,工程啊,我們從小大,數理化沒少學,而且中國的孩子理科一向拔尖,這個 STEM 對我們來說不一定有多大價值吧。

這裡可能存在對 STEM 的一種誤解。

第一、STEM 不是知識本身,而是一種核心素養。

Dr. 魏曾說過:

STEM 是一門元學科,它跨越所有學科之上, 是一種

思維方式

回想一下,你在學生時代,十年寒窗甚至十幾年寒窗苦讀,學會的知識如今有多少能用上呢?十年前的職業現在都還在嗎?新出現的職業又有多少是我們以前從來沒聽說過的?

傳統的教育模式大都是老師講,我們聽,而時代變化這麼快,老師教授知識的更迭遠遠追不上社會變化的速度。孩子從現在開始,經過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學校教育之後進入社會,到那時他們將從事的職業,可能今天都尚未存在。

而 STEM 不僅僅是培養科學,技術,工程方面的能力,而是通過問題解決、探索發現式的學習,在真實任務和動手實踐中學習,提高孩子的核心素養,使他們能夠自如地應對未來社會的種種變化。

第二、STEM 是以問題,項目為導向的學習

可以理解為目標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完成一個項目,在此過程中觀察、探索、思考、動手和創造。

心理學教授吳國宏老師對中國教育現狀曾有過這樣的見解:

中國的教育體制中不管是數理化還是文科,都是結構良好的問題,有課本,規定,大綱指向答案,學生就學習如何解答就可以,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問題是結構差的問題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好奇心、探索精神、挑戰意願,更能承受挫折,更能容忍模糊性,那麼 STEM 教育正契合了這樣的期盼。

STEM 是個大工程,需要整個社會的推動。它並非什麼高深的知識,而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學習方法,一種看待世界探索世界的方式。所以,即使在幼兒階段,我們就可以開始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的 STEM 核心素養。

那麼如何和小寶貝一起「玩轉」STEM 呢?

我們應該遵循哪些原則,既能真正應用到 STEM 思維方式,又能讓孩子感興趣並能真正參與其中呢?

此外,我們在實踐 STEM 教育的過程中,如何避免「蜻蜓點水」式的膚淺認識,或者為追求炫酷而偏離了 STEM 的教育本質?

這期講座,我們請到了愛貝睿家長教練,未來腦計劃專家,香港大學教育博士,任教於香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身為二寶媽媽的

胡馨允老師,為您破除 STEM 教育的一些迷思並給到你立刻能上手的操作方案。

你將聽到如下內容:

STEM 究竟是什麼?在早期教育方面的特點是什麼?

家庭 STEM 活動的核心原則是什麼?

適合在家庭中進行的 STEM 小活動

STEM 相關優質 App,小工具及玩具推薦

聽完這期講座,相信你會徹底明白 STEM 這回事,而且可以跟娃在家實踐操作起來了~

4 月 12 日下午 15:00,敬請關注愛貝睿為你帶來的專題講座,不見不散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