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类药品,医生主动处方

处方外流、处方共享、电子处方等利好政策,使得院外处方和院外控销模式突然走红。

即使这样自2004年到目前,院外处方一直存在着五大品类的销售,无论在模式还是在方法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第一品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如婴幼儿配方奶粉,用于牛奶蛋白过敏体质的婴幼儿长期食用,雀巢、雅培等都有自营团队专销这一类特医食品,通过医生处方,建立数据库,对患儿提供长期的服务。

第二品类,海外代购的丙肝及癌症药品。5月1日起国务院对进口癌症药品实施零关税,当然是为解决看病贵问题,但背后还有“海淘”癌症药品尤其是印度仿制药的乱象等问题,印度仿制药形成的院外销售链条在行业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第三品类,流标的处方药。对在临床销售多年的一些产品,受限招标最高报价,放弃局部省份市场,转而以院外处方为主,因多年形成的处方习惯,院外依然有很可观的销量。

家用医疗器械的3大代表:

比较而言,目前主流的院外处方销售,或以药品为主,或以功能性保健品为主,或游兵散勇,或成建制的团队,或成规模的企业组织,全国性销售的企业有7、8家,如河南锦华、江西杏林白马等,区域性销售企业和自然人非常多,这些是从产品出发,通过医药代表教育医生,处方到院外药店购买,从而完成整个销售闭环。

随着更多院外处方利好政策的落地,未来院外控销模式的发展趋势有以下五种:

DTP药房实际上是典型的承接院外处方外流的院边店,是延续慢病、重症、罕见病患者药事服务的入口之一,国药、上药、华润、上市药企、传统连锁药店以及医药电商企业纷纷布局。

2、医药代表转型院外是必然。虽然面临众多转型选择,但医药代表转型院外控销,承接原有的资源和优势,依然发挥着产品到医生之间的桥梁作用,不用备案,不用压款,没有中间商(负责进院开发的代理商),是最佳转型选择。

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医药代表转型院外处方,越来越多以学术推广为导向的团队将在市场涌现。

3、特医食品和功能性保健品将成为院外处方的黄金品类。上述5大类品类将继续领跑院外处方所有产品。其中,特医食品,是2016年国家重点推进的大健康品项,潜力巨大,蓝海领域,但截止到2018年2月底,全国只有5个产品获准注册,像用于过敏体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与特医食品相似的产品就是功能性保健食品,尤其是调节儿童免疫抗过敏类的保健品,在匹多莫德神药神话破灭后,儿童免疫调节产品出现了真空地带,院外处方市场呼唤中药健脾补肺调节免疫类的保健品。

在保健食品院外销售模式上领跑全国的企业如江西业盛堂年销售高达12亿元,也验证了这一蓝海领域的巨大潜力。

4、家用医疗器械将成为院外处方的香饽饽。除上述三大类器械外,市场也涌现了诸如胎心监测仪,呼吸家的肺功能仪,橙意家人的智能鼾症监测仪,大白小白的医用鼻腔清洗器等院外处方销售的明显产品。

5、院外处方的销售模式将更加明朗。随着全国性院外控销企业逐渐浮出水面,院外控销模式从战略到战术,从管理到实操,逐渐清晰。

院外控销模式的五大要素,五控,控产品,控价格,控终端,控团队,控学术,其中有临床基础的产品,有刚需的产品也将是院外控销选择产品的关键所在。院外控销未来的发展将更重视面向医生的学术推广,更加重视销售团队的培训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