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广东客商,凭什么成为第一个印在外币上的华人?

缘 起

在历史长河里,最触动人心的,

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大城小事。

它们具体、湿碎,于小处见大,

真实还原烽火商界的热辣镬气。

闪耀中国商业史的广东,

既是改革开放的最前线,

也是文明转型的试验田。

百年风云,如白驹过隙。

沉淀在历史记忆深处的,

既有金戈铁马的宏大叙事,

也有小桥流水的轻猫淡写……

国家发行的钞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它的脸面,上面印的图案尤为重要。

有些国家选择印风景名胜,可以招揽一众游客,比如柬埔寨瑞尔上的吴哥窟。

有些国家选择将经济文化元素融入纸币中,比如作为渔业之国的挪威,最近就调皮地把那条长得很像“咸鱼”的鳕鱼印在了200克朗的钞票上。

绝大多数国家还是以人物头像为主。这些人无一不是对国家做出过伟大功绩的国人,是国家的代表领袖人物。

比如英镑的正面印的是英国伊莉莎白二世各时期的侧面像;

蒙古国的图格里克印着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

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遥远的非洲毛里求斯共和国,一张毛里求斯卢比居然印了一个中国男人的面孔,关联着广东客家商人与这个国家的渊源。

在这张面值25卢比的钞票正面,印着的这位叫朱梅麟的广东客家人,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头像印在外币上的华人。不仅如此,因为他,我国的春节都成了该国人民的法定假日。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01 非洲岛国的感恩

“上帝先创造了毛里求斯,然后创造了伊甸园”。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在其旅游文学巨著《赤道漫游记》这样形容毛里求斯的美景。

毛里求斯是非洲东南部的一个小岛国,如今成为国人心目中与马尔代夫齐名的旅游胜地。

但很多人并很不知道,这个“伊甸园”与中国商人有着密切关联。

18世纪,英国人占领了毛里求斯。当时它还是一个荒岛,英国人利用当地特有的气候,鼓励岛民甘蔗种植,种植园经济开始迅速扩大。

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还十分有限,种植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英国在中国、印度征集劳工,其中就有广东梅州人朱维勋,也就是朱梅麟的父亲。

1887年,朱维勋从梅州梅县来到毛里求斯,成为甘蔗劳工中的一员。后来他开了一家杂货店,一直以来辛勤工作,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1911年,次子朱梅麟出生。虽然出生在异国他乡,朱梅麟却一直接受着传统中华文化的熏陶。在哥哥去世后,朱梅麟从小学辍学,在家中的杂货店当学徒。

不过,他的学业并没有因此中止,他一直通过私人讲习进行学习。除了学习英语和法语,朱梅麟还去当地华人高中学习客家话、广东话和普通话。

朱梅麟会经常做市场调研,市场缺什么他就卖什么,而且都进最好的货物,凭借着勤奋和天生的生意头脑,朱梅麟的生意越做越好,杂货店逐渐升级成了连锁超市,遍布岛上的各个角落,这就是ABC集团的前身。

30岁的时候,朱梅麟成了当地华商工会主席,带着当地华人们一起赚钱。

▲ 朱梅麟当选毛里求斯华商总会主席的任命书

彼时,毛里求斯一半的商店都是客家人在经营。

但随之而来爆发的二战,给毛里求斯这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带来了严重的危机。原本所有岛上的物资都来自于国外商船的运输,但战争一开始,商船断了渠道,这个小岛便笼罩在了饥荒的阴霾中。

这时,作为广东商人的朱梅麟,显示出了自身的道义和担当。他严格依照政府的计划出货,绝不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对于缺粮的民众,有钱的不能多买,没钱的可以赊账。

▲ 朱梅麟全家福

此外,作为工会主席,朱梅麟还发动同行也跟他做同样的事情,一起配合政府来合理分配食物。

有了朱梅麟的这座靠山,毛里求斯安然熬过了战争时期的危难。

朱梅麟也没有忘本,抗日战争爆发后,心系家乡的朱梅麟不仅多次组织向国内捐款,还号召当地华人成立了中国自卫队抗击侵略者。

为了奖励朱梅麟,毛里求斯政府在战后任命他为立法会里的华人代表,朱梅麟也成为了第一个进入立法会的华人。此时的朱梅麟刚过天命之年。

他考虑到当地华人毕竟是少数,为了保证华人相应的权益,在他的建议下——立法会一直保留了一个位置给华人,春节也成为该国的法定假日。

02 独立解决国家经济危机

如果仅仅是能赚钱,朱梅麟尚不够格被印在钞票上。但朱梅麟一改毛里求斯以单一种植业为支柱产业的经济状况,号召企业家投资办厂,让毛里求斯多种产业并驾齐驱。

上世纪70年代,全球蔗糖价格猛跌,这让全国上下都靠甘蔗谋生的民众血亏,经济危机导致社会也开始动荡,毛里求斯迎来又一次危机。

为了挽救当地经济,朱梅麟再次站了出来。他建议政府发展多元化经济,不能仅依靠甘蔗和旅游,同时他还回到中国为毛里求斯寻求投资商。

在朱梅麟的努力下,毛里求斯成功地度过经济危机,并发展成为以旅游、化工、纺织为主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

朱梅麟成功设立的毛里求斯出口加工区,自1972年以来成为毛里求斯经济的支柱,创造的岗位超过6万个。

朱梅麟在金融方面也很有头脑,开始创办ABC零售店时,他允许毛里求斯人赊账,然后规定还账的时间,客户到周末或者月末付一次欠款,如今这种赊账的理念已经走入毛里求斯每一个家庭。

因为金融业的发达,毛里求斯成了非洲少有的富裕国家。

03 被毛里求斯永远铭记的客家商人

1991年,朱梅麟去世之后,当地政府为了纪念他对国家的贡献,决定把他的头像印到面值25元的纸币上。

后来又发行了朱梅麟版邮票;

毛里求斯还有一条街以朱梅麟的名字命名。

如今,这个纸币有着中国人故事的国家,也已成为和中国人心中的潜水圣地马尔代夫相提并论的旅游岛国。

尽管创业之初多有磨难,但因为朱梅麟,今日客家人在毛里求斯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都处于较高的位置。

而像朱梅麟这样在海外取得巨大成就的客家人也不在少数。

毛里求斯最大的纺织厂创始人是客家人胡水秀。二十年前胡水秀从十万美金创业,营收年年成长,现在资本额已达五亿美金,每年出口五百万件名牌服饰,主要外销英国、法国和美国,是全毛里求斯最赚钱的公司。

朱梅麟的女儿朱志筠也是个杰出人物,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曾是台湾第一任侨选立法委员,嫁给上海籍的香港染料大王,后来是毛里求斯派驻中国大陆第一任大使。

结 语

粤商历来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在每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他们从未停止对政治全方位的参与。

推其根源,除历史责任外,

他们何尝不是想在时势动荡中,

尽最大可能保住自己的商业梦想?

主动或被动地走出国门,

纵横四海中继续自己的创业征途,

成为不同时代很多创业者的宿命,

也演化成当地商业生活的一部分。

回顾一代代创业者的奋进历程,

可以窥见一个个广阔富饶的新大陆,

这些财富使得所有困难都是值得的。

END

编 辑丨《天下粤商》陈音知

(ID:tianxiayue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