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传统”与“新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作为已流传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节气,对于清明节的起源习俗您又知道多少呢?

细说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最早只是节气的名称,后来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晋文公

介子推割肉救晋文公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火烧绵山)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复活了!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之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

中国的节假日比较多,“清明节”是唯一一个不能说祝快乐的节日,清明是一个祭祀逝者、缅怀逝去亲人、反思生命与生活的节日。拿诗人的话来讲,叫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断魂”一词,形象与具体地描述了清明时节人们典型的心理特征。也因此,清明节并不是一个适宜于去祝福别人快乐或者幸福之类的节日。

清明节习俗

扫墓

每年清明,人们都会身着素衣,去山中或者墓园探望过世的亲人。他们铲除杂草,清洁墓碑,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捧花,低声细诉对亲人的思念。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家长可以趁着清明的小长假带小孩到植物园、湿地公园或者城郊的小山林等地方踏青,让孩子亲密接触大自然。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家长可以在踏青时选择空旷的场地,为孩子准备风筝,让孩子在春暖花开之时尽情地奔跑。

荡秋千

秋千本是以树桠枝为架,用彩绳缠绕而成,现代多用绳索加踏板制成,多为儿童所喜爱。

插柳

随着柳条返青,人们喜欢将柳条折下,圈戴在头上,或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寓意防扰辟邪。

吃青团

青团,又叫艾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青团碧青油绿,糯韧绵软,甘甜细腻,清香爽口。青团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清明节节日食品,用青艾的汁与糯米粉一起调和,将豆沙馅、芝麻馅等馅料包入,做成一个个如小孩子拳头大小的绿色的团子。

踏青四月清明,春回大地

清明时节除扫墓祭祖

也是出门踏青赏春色的好时节

赶紧和小伙伴们约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