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目标 推进城乡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

近年来,永新县紧扣“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总体目标,按照省、市关于推进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有关要求,全面实施城乡垃圾第三方外包服务。2016年4月,该县首先在县城主要道路实行垃圾清扫、收集、转运等外包服务,紧接着于2017年4月份,再将垃圾外包服务拓展到县城驻地禾川镇10个社区,9个行政村的小街小巷。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该县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根据新形势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企盼,从今年3月份起,全县城乡垃圾治理全部由第三方外包服务,服务范围复盖全县23个乡镇,238个行政村,2441个自然村,服务项目为:城乡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处理四个大项以及广告清理、道路(园林)绿化带内垃圾清捡、压缩转运站管理等等,至此,该县城乡垃圾治理实现了统一清扫,统一收集,统一转运,统一处理“四个统一”,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有序推进初见成效。

一、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完善垃圾治理基础设施,构建垃圾治理系统

截止2018年4月份,该县共投入城乡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上亿元。分别在城区、乡镇建设垃圾压缩转运站29座,其中城区7座,乡镇22座;为服务城区主要街道垃圾收集转运购置流动垃圾压缩运输车、吸尘车、洒水车、大型清扫车13辆;为全县2566名村保洁员配备人力车,密闭式收集转运垃圾电动车2566辆;为全县居民配备垃圾桶18万个,做到农户门前有垃圾收集桶;另外,按每15户设置1个垃圾投放点要求共设置垃圾投放点1.2万个,按每点2桶标准配备共增购120L垃圾大桶2.4万个;实现了农户门前有桶,自然村有垃圾投放点,公共场所有垃圾箱,保洁员有保洁工具,乡镇有垃圾压缩转运站,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垃圾专项治理基本实现了保洁队伍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垃圾治理方式标准化。

二、实行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垃圾保洁服务主体,划分监管服务责任

城乡垃圾专项治理点多,线长,面广,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难度大,对此,该县多次召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会议,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和动员部署,并切合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2016年1月,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并通过了《永新县城乡垃圾治理外包实施方案》,决定将城乡垃圾治理的清扫收集转运等项采取外包服务方式推向市场,同时明确县城管局为责任主体;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和上级要求,2017年11月份,县城管局按照法定程序将城乡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处理等服务项目,按照政府采购招标方式委托公开招标,通过专家评审,综合计分方式,确定了中标企业;随即县城管局与中标企业签订了承包合同,合同书对承包范围,承包内容,管理要求,服务期限,承包费用使用,人员车辆配置,违约责任等7个方面予以硬性规定;为确保外包服务工作取得实效,同时规定5年承包合同期内,县城乡环境整治办、县城管局负责对中标企业的日常运营情况、合同书执行情况进行监管,并聘请第3方评价机构进行监督,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分路段的方式进行突击检查,确保外包服务项目落地落实。

三、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保障外包服务有效推进

该县是个老区县,又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收入拮据,尽管如此,该县硬是迎难而上,采取“吃拼盘”的方法,整合各类资金,保障垃圾治理外包服务所需资金不留缺口。按照“县财政补贴一点,乡镇自筹一点,农(居)民收缴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方式,近3年来该县财政按全县农业人口55元/人·年标准共安排专项资金7327.65万元,乡镇筹集资金1332.3万元,接受社会捐赠约100万元,农(居)民缴费每年千万元;龙门镇黄岗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吸收本村在外成功人士一次性捐资50万元,用于村庄垃圾清扫、收集和转运以及河道垃圾清理;里田镇九西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每年都捐资2万元用于本村保洁员工资补贴,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

四、充分利用外包服务平台,解决贫困户就近就业,增加贫困户收入

城乡垃圾治理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推进的工作,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集工作专业性、技术性要求一般,非常适合具有相应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近就业。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该县审时度势,抓住契机不放,在外包服务中,坚持城乡垃圾治理一体化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把垃圾外包服务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为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全县从贫困户中聘任有责任心,能埋头苦干,有奉献精神,身体健康村保洁员1122人,其中基层公益性岗位聘用贫困户担任村保洁员318名。按照每名保洁员每人每月报酬800元计算,每年能够为每户贫困户增加工资性收入9600元,实现了垃圾治理外包服务与脱贫攻坚互动双赢。

五、强化舆论宣传,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取得实效

城乡垃圾治理虽然实行第3方外包服务,但并不是就万事大吉,可以放弃不管,实际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县、乡两级政府切实加以解决。如第3方难以解决的农(居)民宣传教育、组织发动问题,保洁员聘用和外包服务效果及监管等问题。针对这些存在问题,该县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城乡垃圾治理规范化、制度化推进。一是加强舆论宣传。对农村,全县编印垃圾治理指导手册5000册,各村(居)委小组长人手1册;印发《致农民群众的一封信》宣传单15万份,每户农户1份;乡镇、村都在醒目位置刷写了永久性宣传标语,开辟了垃圾治理宣传专栏,县电视台、《永新周刊》等新闻媒体开设了垃圾治理专题节目和专栏,及时播发和宣传垃圾治理的好人好事和经验做法;在城区,深入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双拥模范县活动,除在重要地段悬挂大型环卫宣传牌外,还在城区各主要道路两旁设置近千块环境整治小型宣传牌,如:“垃圾不落地,永新更美丽”;“垃圾不乱扔,健康伴一生”等等,营造了城乡垃圾治理浓厚氛围;

二是加强保洁员管理。为提高保洁效果,主动与第3方对接,制定了保洁员管理制度,明确保洁员的工作职责为“四定两挂钩”,“四定”即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定报酬;“两挂钩”即与长效聘任挂钩,与保洁待遇挂钩;三是加强制度建设。①建立督查与奖惩制度:该县规定每月各开展1次明察与暗访,主要任务是看第3方是否按合同书要求开展垃圾治理,治理工作是否卓有成效,人居环境是否明显改善;对做得好的通报表扬,对存在问题视情对第3方予以批评、约谈、追责直至经济处罚;②完善农户门前“三包”制度:要求每位农户要切实做好自家房屋周围的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工作;③健全村规民约制度:要求各村、组都要制订村规民约,将垃圾治理列入村规民约重要内容,做到有研究、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有效推动垃圾治理外包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建设好天蓝水碧地净人美新农村。


永新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