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天津衛嘴子是怎樣煉成的

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

當你沒了解這句話真正含義時,對北京、保定人可別亂用。因為容易被打

不過嘛,如果是對天津人,你說他是衛嘴子,他心裡可美了

筆者理解衛嘴子,其實有兩層意思。其一,表達天津人的能說會道。有句俗話稱:十個京油子鬥不過一個衛嘴子。這裡的衛嘴子指的就是天津衛的嘴皮子利索。其實很好理解,想想看全國相聲哪裡最出名?當然是天津啊!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地方的外號和它的地理位置是分不開的

筆者來和大家簡單的扯一扯天津的地理,天津是北方的一個重要的商埠碼頭,既有陸運,又有河運、海運,因此天津比商埠文化和碼頭文化很出名。天津的城市聚落就是伴隨漕運而逐漸形成的,比如沿海河和運河多出建有倉廒以屯糧,從而出現瞭如南倉、北倉、上倉、下倉、東倉、西倉等成對的地名。

為了攬到買賣,為了拿到裝卸任務,就要說服客戶,久而久之,天津人能說,給人們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象,能說。“衛嘴子”這個稱號自然而然就叫開了。

其二嘛,衛嘴子也有天津人嘴刁會吃的意思在裡邊。“吃盡穿絕天津衛”、“噹噹吃海貨,不算不會過”。此話雖有誇張,足以說明天津人貪饞嗜吃的風情習俗。

天津地處渤海腹地、海河下游,水網密佈,來自北塘的螃蟹皮皮蝦,擁有豐富的水產資源;同時天津位於東北通往京冀魯蘇等省市的陸路交通要衝,匯聚了萬千食材,碼頭文化註定天津是個海納百川的城市,四面八方人湧入天津,也豐富了天津飲食文化的多樣性。另,天津的飲食文化也深受西方和日本飲食文化影響。

選擇越多,自然嘴也就越來越挑剔啦!

“我請您吃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滷煮鹹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這是著名的相聲貫口《報菜名》,一氣呵成將傳統津菜的眾多知名菜品展現在聽眾面前,光是聽菜名就讓人流口水了。

天津人貪饞嗜吃可以說是自古如此。

清朝乾嘉時期有位孝廉楊一昆,外號楊無怪,著有《天津論》流傳於世,其中買賣雜字中就有:“鼓樓北出醬肉,雙立園的包子白透油,南糖北果,葷素菜頭,映月齋的點心最可口。”

這大概是天津最早的美食攻略了

感覺天津吃貨心路特別符合最近網上特別火的來自唐朝吃湯圓的仕女吃貨表情包系列

內心毫無波動,但是有點想吃

吃起來就沒完,啊,又胖了呢

雖說天津人講吃,會吃。但是吧天津菜卻不是八大菜系之列。為什麼呢?因為一個菜系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封閉性。但天津嘛!南來北往國內國外的美食辣麼多!追求的就不是菜系上的唯一而是味道上的極致啦!

綜上所述,這個衛嘴子的稱號。可不是隨隨便便就得來的~

獨特的地理位置,漕運文化,歷史積澱煉成了現在的衛嘴子。

喜歡就關注百澤吧~

百澤全域旅行,最專業的的天津地接

來天津記得找我們玩哦

咱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