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了,都拆了!天津这些地方只能留在回忆里

想去北宁公园了,再也去不到了!

嗯?它不是一直都在吗?

不,我说的是那个带大象滑梯的北宁公园。

你知道么,它都拆了10年了……

还记得,这个大象滑梯么?

记得,小朋友多的时候还得排队!

有的时候调皮,还从象鼻子爬上去!

那是我的童年啊,

大象滑梯坍塌的那一刻,

童年封存的记忆,瞬间灰飞烟灭。

那时的票价↓↓↓

这个“拆”字,真的是让人心发酸。

这似乎是历史的发展进程,

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天津也逐渐具备了国际大都市的气息。

摩天大楼,玻璃幕墙,霓虹闪烁,

宽敞的马路逐渐占据了这座城市。

一批老建筑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

城市的变迁总是在所难免,

但文化君还是希望,

这座拥有古老文化和丰富历史的城市,

能够留住更多的老建筑,

留住记忆中的老天津。

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日本人开的。

1920年初,

日本人田中俊次与法国福煦元帅商妥,

院址设在法租界福煦将军路。

院内设施东、西方兼备,病房整洁,

中西人士多往此就医。

田中俊次死后,其子田中亚泰秉承父业,

以其渊博的学识医治病人,医道精湛。

1949年由人民政府接管,

贞德铜像

贞德铜像建于1922年。

贞德右手持剑,左手握鞘,做纳剑于鞘的姿势,

意为刀枪入库、和平到来,

因此又名“和平女神铜像”。

曾坐落于法租界法国公园(今中心公园)南端。

铜像雕刻精致,十分引人注目。

关于她的消失,有两种说法:

一说天津沦陷时期,

贞德铜像被日军熔化,用来制造炸弹。

另一说是文革时期消失的。

1995年爱国将领吉鸿昌诞辰100周年时,有关部门为纪念这位烈士,特意在中心公园修建了吉鸿昌跃马横刀的塑像。吉鸿昌像设在贞德像旧址上,塑像后面的三层西式楼房就是吉鸿昌故居。

英国体育场

建于1910年,天津人叫它“大英国球场”。

之所以称为球场,

是因为这个体育场专供大型球类比赛使用。

整个体育场里并没有跑道,

外面是比较高的围墙,

场内是木制的看台,非常坚固。

经常到这里参加比赛的,大都是一些外籍士兵,有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士兵。每到周末,体育场内总是人山人海,观众不要门票,可以随便看球,球赛的水平也是相当高的,很是精彩。英国体育场几经翻修,成了现今的新华路体育场。

(唐山大地震时搭满了临建棚)

合众教堂

合众会堂初创于1864年,

坐落在法租界一号路,就是现在的大沽路,

和天津历史上有名的启新洋灰公司挨着。

合众会堂的建立,

是为了满足那些最早来津的外国侨民

进行宗教活动的需求。

重建于1897年的基督教合众会堂,

地点在戈登路(即今湖北路),

50年代后沦为仓库,

唐山地震中震损严重,后来就被拆了。

DD饭店

DD饭店,建于1925年,

位于解放北路25号、滨江道24-28号,

为比利时仪品公司房产。

其精美的细节和装饰,

在天津老建筑中独树一帜。

(电动圆桌)

原来是天津市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重点保护等级。

历史上以意大利面闻名天津,

另外饭店还曾将西餐名菜“铁扒杂拌”引入天津。

2009年9月23日凌晨5时30分左右,

DD饭店从西北侧开裂。

24小时后夷为平地,48小时后布置为绿地。

圣母帡幪堂

天津东正教圣母帡幪堂,

在1909年修建的救世主堂的基础上,

于1922年扩建而成,

原位于俄租界海河边俄国花园内,

今天十一经路海河边南侧。

是天津唯一的一座东正教堂。

最早是为了纪念1900年阵亡的俄军士兵而建,

后改建为教堂。

1939年,日军征用圣母帡幪堂,

拆除改建军用仓库。

连个像样的照片都没有,就看看明信片吧。

惠罗公司

惠罗公司大楼,始建于民国初期,

坐落于旧英租界维多利亚路,今解放北路173号。

这座建筑曾由伊文思图书公司、

利亚药店和惠罗公司共同使用。

惠罗公司使用一楼的大厅,

经营英式的高档生活用品,溥仪曾是大买主。

2004年,保定桥修建时因拓路需要被拆除。

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

1927年3月,

卢木斋捐资10万银元兴建南开大学图书馆。

(今马蹄湖北面行政楼地址)

为了尽快开馆,

卢木斋将本人“知止楼”藏书捐出6万卷为基础。

1928年10月17日为南开大学9周年校庆,新图书馆落成庆典同时举行,严修、颜惠庆等暨各界名流数百人盛赞观礼,卢木斋亲致贺词,当场将新图书馆钥匙交给校长张伯苓。为感谢卢木斋先生捐资嘉惠南开师生的义举,南开大学将新图书馆命名为“木斋图书馆”。

但非常惋惜的是,

1937年7月29日,南开大学遭到日本飞机轰炸,

木斋图书馆、秀山堂、

学生宿舍等建筑物惨遭炸毁。

次日余烬未息,日军再次纵火破坏,

图书和仪器设备均被劫掠。

平安电影院

平安电影院,位于旧英租界马场道,

今浙江路30号。

1922年始建,总建筑面积2988平方米。

影院始建之初,放映的都是好莱坞大片,

上座率极高,因此名声大噪。

1929年年末,

在这里放映了美国福克斯公司有声影片《歌舞升平》。

这是天津第一次播放有声电影,

开创了天津放映有声电影的先河。

△图源见logo

1956年平安电影院收归国有后,定名为天津音乐厅。

2005年9月,拆除重建。

先农公司大楼

先农公司大楼,始建于1923年,

由英商先农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英籍建筑师D.LYLE设计,

坐落于旧英租界的海大道,今大沽北路111号。

典型的西洋古典风格。

建筑顶层的中部设有装饰性塔楼,

建筑外立面为水刷石材质,

80年都没有出现渗水。

在2005年下半年大沽北路拓宽改造工程中,

先农大楼原计划保留,尚未被拆除。

时隔约一年之后,该建筑被拆除。

后被名为海融大厦二期的仿造建筑取代。

启新洋灰公司大楼

始建于1913年,

坐落于旧法租界海大道与威尔顿路交口处,

今大沽北路111号。

启新洋灰公司,

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周学熙,

于1906年首次创办的股份制民营企业,

厂址在唐山,总理处设于天津。

公司发展迅速,1913年,

周学熙在天津旧法租界买地盖起了这座大楼,

该建筑是一座风格秀丽典雅的法式建筑。

1949年后,天津市物资局金属公司在该建筑内办公。

2005年下半年,

天津市政府为拓宽大沽北路,

启新洋灰公司大楼被拆除。

中法储蓄会大楼

原中法储蓄会大楼,又称万国储蓄会,

1912年成立,总部设在上海,

天津分会坐落于旧法租界,

2008年因拓宽改造赤峰桥和赤峰道被拆除。

真光电影院

真光电影院坐落在英租界伦敦路东端(今成都道),

1936年由希腊人马乐马拉斯创建。

马乐马拉斯病故后,由其子小马乐马拉斯经营,

日本人牛岛秀男任经理,主要上演原版电影。

这是那时天津人谈恋爱的一大风水宝地。

1950年后,小马乐马拉斯回国,

真光电影院关闭,暂作棉纺厂仓库。

1955年,真光电影院由天津市文化局接收,

后由周骥良先生将其改名曙光影院。

1989年8月14日,

被中影公司确定为天津市唯一的艺术影院。

佛照楼

佛照楼建于1880年左右,

当时是广东人开的客栈,

客栈原有二十多间客房。

晚清著名小说家吴趼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7和69回,曾两次提到天津的佛照楼。在他的另一部小说《恨海》的第三回"紫竹林无处访鸿泥,八百户暂时驻芳趾"以及第六回"火熊熊大劫天津卫,病恹恹权住济宁州"中,也曾提到过主人公住宿佛照楼的情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佛照楼旅馆一度为天津信托公司招待所,

楼下是办公区,

楼上则是工作人员的家属居住区。

后逐渐成为民宅,但人们仍习惯叫它佛照楼。

天津乐园

天津乐园1985年建园,

同年6月1日所有游乐设施对外开放。

当时园内共有17个游乐设施,

设施大多是从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家进口的。

乐园是当时全国八大游乐园之一。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

乐园的游乐设施足以称得上大型游乐园。

2009年9月1日正式关闭。

1985-2009,24年间,

天津乐园是年轻人和孩子们游玩必去之处,

每逢节假日,这里便成为欢乐的海洋,

留下了许多人童年的回忆。

广场桥

广场桥以前曾是渡口。

1971年,在现址修建吊桥。

1982年,吊桥改建成固定的桥梁,

直达当时的河北区中心广场,因此得名。

大沽桥建成后,

广场桥的交通功能被弱化,于2005年底拆除。

四面钟

四面钟是日租界的早期建筑。

1976年地震时损毁,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重建的,

和原来真的是天差地别!

建筑精美程度完全失去。

天津新学书院

天津新学书院,

(Tientsin Anglo-Chinese College),

原位于大沽路与赤峰道交口。

由英国教会伦敦会创办于1902年,

是天津最早的外国教会学堂。

学校建筑仿照牛津大学青灰色古堡式建筑。

1953年改为第17中学。

1976年地震受损,1983年冬拆除。

马场道联排公寓

建于1910年,共有十二套连排住房。

为二层砖木结构,坡顶带顶子间。

每套住房前后均有小院,并分前后楼。

前后楼之间是厨房,后楼有车库和贮藏间。

2003年拆除。

这些建筑,

有的伴随着一代天津人的成长,

而有的,大多数的天津人见都没有见过。

而现在,

他们只存在于这些珍贵史料和照片里,

不久的将来,

他们会消失在天津人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