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你脸上云淡风轻,谁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多紧。你笑得没心没肺,没人知道你哭起来只能无声落泪。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让人觉得你毫不费力。

度过一段自己都能感动的日子。之后,你想要的岁月统统会还给你。 

张海迪,1955年秋天出生于济南。本应该如同平常女孩一样走完这一生,但命运似乎有意要捉弄这个孩子,5岁的时候张海迪患上了硬脊膜外血管病变。

此后的十六年间,她先后动过四次大手术,摘除了六块脊椎板,使她从第二胸椎以下,即占三分之二的躯体失去了知觉。当时,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关上了一扇门 但却打开一扇窗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启了她与众不同的人生。因为患病的原因使得她无法上学,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家自学完了中学的所有课程。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张海迪曾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用自身的行动向我们证明了奋斗给一个人带来的改变。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我有些朋友,特别喜欢在朋友圈发一些负能量的文字,比如说:再怎么努力,屌丝也不会变成高富帅。再比如说:大多数人的天资,注定了这辈子只会一事无成。但我想说你真的努力奋斗过吗,只会一味的埋怨自己命不好,但从没有想过付出行动去改变。

当你在荒废时间,有多少人在拼命总有人在你逛网店时练口语;总有人在你打游戏时,看完一章教材;总有人在你熟睡时,回想得失,总结不足。

你有没有用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有没有孤注一掷地坚持过?不要抱怨成功的总是别人,那些风光背后,是你不了解的咬着牙坚持走过的岁月。

只有感受饥饿,才能知道温饱幸福;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到七彩虹;只有历尽崎岖,才能全力奋起拼搏。

在以后的生活中,人生路上不知道会遇到多少坎坷,但是我希望你会用全力征服挫折。

畏惧艰苦,碌碌无为是罪过。不懈奋斗,才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最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