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急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群众的满意度不是说这个季度有没有人来你这随访,而是你能否解决他们急需的诊疗问题。

做为一名村医,每天忙着干公卫,对公卫的优缺点可谓了如指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这几年,确实有部分居民受益了,但公卫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别看基层医生每天都很忙,其实对真正需要帮助的病人,我们能做到的实在有限。

在了解了她的情况后,我给卫生院的精神病管理人员打电话,要求解决小欣的精神病药物免费发放问题,他们第一次回答我说:“小欣是癫痫病,不是精神病,可能办不到。”

今年是第三年,最近两个月,小欣经常头晕作呕,吃了藿香正气丸症状有所缓解,但还是反复发作,我建议小欣停药,因为我怀疑这可能与她长期大量吃抗癫痫病的药物有关。

二、慢病管理,管而不理

这几年大家干公卫可以说是大刀阔斧,将全村的慢性病人“一网打尽”,全部收入囊中。因很多村医都是一个人管上百人,所以真正在村医这里看病取药的人却寥寥无几。

问题出来了,如果村医发现这些被纳入慢病管理的患者在其他地方拿回来的药吃了对身体产生不良反应,作为慢病管理者的村医有没有权力让患者重新调整药物?

我去看患者时发现她的血压只有90/60mmHg,一看她吃的药——三联降压,我立即告诉病人家属“你们先把这些降压药停了,让血压升高到其础血压后再考虑用不用降压药,如果患者血压不是很高,我们可以停药或者只服一种降压药”。

果然患者停药后的半个多月,随着血压慢慢回升,手脚暖和了,下肢力量也不断增加,自己可以一个人做饭了。但因为这件事,我受到院长的严厉批评!院长说我随便让患者停降压药。

如果只是单纯的随访而不能指导患者用药,慢病管理的意义何在?

三、村医承担了太多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众所周知,村医是农村这块偏僻土壤里能够留得下来的最能吃苦的医生,他们在缺医少药的地方守护着一方村民,他们以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工作方式诠释着医者的风范。

只要哪一位村民有需要,他们便是一个全职的家庭医生,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你都会在村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发现他们的身影。

他们除了治病救人,还要兼顾繁重的公卫十四项,虽然村医比较能吃苦耐劳,还任劳任怨,但他们毕竟也是一个血肉之躯。

就拿慢病随访来说,一个村医面对上百的管理病人,一年四个季度随访,重点人群每月一访,要达到上级领导的考核要求,即使跑断了腿也有漏网之鱼,何况还有十几项的任务等着他们。

就在上个月中旬,市卫计局电话调查我们当地一居民慢病随访情况,问出来的结果是村医从来都没有来随访过他们,试问,如果一些人长期在城里居住,他们不愿意接受村医的服务,这样的调查有什么意义?

要弥补公共卫生服务的不足,我们必需要脚踏实地。虽然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在广大农村,最突出的表现还是医疗人才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严重缺乏而满足不了农民群众的日常诊疗。群众的满意度不是你这个季度有没有人来随访,而是你为群众解决了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就目前来说,村医还不适合将100%的精力投入到公共卫生服务上。有关部门应该根据村医的实际精力,从政策层面引导,将他们的基本诊疗和基本公卫工作平衡些。

我们可以看到早两年为了完成繁重的公共卫生服务,卫生院从院长到医生到护士都不得不放下正常的医疗活动,全程投入到公卫工作,今年我发现卫生院多了不少年轻的公卫助理,这也从某种层度上缓解了医生护士的工作压力,腾出了更多的时间用在诊疗工作上,这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

同样是医生的乡村医生,面对两三千人的唯一一个村医,他们除了正常的诊疗工作,还要在少得可怜的休息时间里挤出一部分时间去完成本公卫任务,这样也很容易出现造假工程。

医疗改革,总体来说是改善医患关系,改善人民的就医环境,让更多的病患不出家门就能够得到有效救治,其重点仍以患者为中心,

让所有村医全心全意搞公卫,谁来为村民的常见病,多发病把关摸脉,既要全面抓好公卫又要认真诊疗,这不是一个普通村医无法承受的艰巨任务,是医疗改革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