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苏东坡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号东坡居士,故又称苏东坡。我觉得他在宋词文学史中的地位就相当于李白与唐诗之关系。提起宋词,大家一定率先就想到苏轼。

苏轼除了词作出名,还留下了许多民间趣闻,甚至他的影响力还延续到餐饮界——东坡肉可是一道名菜。我觉得一个文人可以在他身后留下这样的影响力是很幸福的,因为说明你活在百姓的心中,你有值得百姓怀念的特质,苏轼以及一些像他一样的文人很让人羡慕。

苏轼究竟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地位呢?首先是政治上的因素,就是为官清明,身先士卒。苏轼在杭州做官时,整治水利,疏浚西湖,甚至和百姓一同干活,同吃同住。作为一个官员,老百姓首先看的是你的政绩,是你与百姓的感情,实实在在的百姓不会把文学成就作为主要的考量。苏轼与百姓关系就很好,从来没有官架,不像今天很多公务员,从身份上就要显示自己的不同。苏轼自己有一句名言:“我上可陪玉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这是何等的胸怀啊!

所以我觉得在苏轼的众多身份中还应该加一个哲学家。苏轼的哲学命题是人生,他以自己毕生的遭遇实践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命题。他深陷政治的漩涡,成为政党们斗争的牺牲品,几番遭到罢黜却仍旧把人生过的那么潇洒,那么写意,那是真正的乐观,是真正的安然。

热爱生活,热爱文学,崇尚天性。苏轼在最艰难的处境中,亦能悠然从容,这种力量来自苏轼内心深处激昂的生命蕴含,来自他对人生的宏伟审视。

苏轼对人生旷达的态度通过一篇篇传世名作流传下来,像《赤壁赋》,非常出名,大家也很熟悉,我反而想提一下另外一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首词,词里的洒脱是模仿不来的,因为这是心中真实的、原始的、可爱的洒脱。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往往也有着伟大的、奇妙的人格魅力,苏轼身上怀有道家的超脱,但也研究佛学,在为人处世上,又继承了儒家的君子风范,看似矛盾的三种哲学思想苏轼兼而有之,所以苏轼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出色的哲学家。

《定风波》所展现的是苏轼道家的一面,与好友出游,微醺,忽然天降大雨,苏轼却“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一种泰然处之的应对,在苏轼看来,眼前的风雨哪里比政治风暴更可怕呢?苏轼在雨中“徐行”,也同样在政治漩涡中“徐行”。后面再看,不仅“徐行”,更有豪迈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这是怎样一幅画面啊,穿着草鞋柱着竹杖,却感到比骑马更轻快,读到这里,诗人笑傲风雨、信步人生的形象跃然纸上,我甚至觉得有一种江湖豪气在里面——这个很有意思,不论古代文学史还是现代文学史,很多著名作家身上都有相同的江湖气,或叫作侠气,这种气度可以支撑他们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生存,其实今天社会上很多人面对压力最缺的就是这种气度。给大家个建议,平时可以多读读苏轼。

我们再看一首也是苏轼非常著名的作品《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可谓脍炙人口,是悼亡词的典范。即使没有过感情经历的人读来也会受感动,因为苏轼一开篇就直击人的心底,给读者抛去一个非常无奈的意境“十年生死两茫茫”。我初读时脑子里就一片空白,真的很茫茫,这个词用的太好了,很普通的一个词,但是放对了地方。这就是文学创作的秘谛,文学不见得是你堆砌多少好词,而在你是否用了一个合适的词。“茫茫”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这里有无助,有寂寥,有落寞,有唏嘘,也有无可奈何。苏轼这首词是为悼念亡妻,这名女子名叫王弗,十六岁嫁给苏轼,二十七岁早逝,很可惜,苏轼对她的感情也很深。“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便是满腔凄怆都无处倾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即使你我重逢,你可能也认不出“我”了,“我”早已斑白了头发。

词的下阙写了苏轼一个梦境,“小轩窗,正梳妆。”在苏轼的记忆里,妻子仍是最美好的年华。我觉得这也是整首词让人很心痛的部分,表面看上去是个美好的回忆,可我们常说白头偕老,夫妻间本来最幸福的故事苏轼没能和爱妻共同书写,看似是个多情的画面,实则传递着哀伤。“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样的哀伤是年复一年的。你看这首词,我们又可以看到苏轼柔情的一面,伟大的文学家总有着丰富的人生呈现,可能对他们是不幸,但对文学是万幸。

苏轼一生承受了太多分离,早年因为“乌台诗狱”受到政治打击,自己都以为要死了。但是真要感谢宋朝不杀士大夫的传统,还有当时太后的说情,苏轼逃过了死罪。再到晚年又被发配海南,当时他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但他再一次高昂着头颅,向苦难发出挑战。他把海南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开学堂,垦荒地,甚至利用自己的医术为当地百姓治病。可以说,海南的开化,苏轼记一大功,他是海南的教育先驱。到如今,海南还保留有东坡村、东坡桥等等。

苏轼对于分离写下过千古名篇《水调歌头》,人人都会背,人人都会唱。这首词是写给弟弟的,伟大之处在于作品中除了对弟弟的思念,也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品质,结尾更是将思念与祝福变成广泛的情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不仅仅是对弟弟的祝福,也是对天下人的祝福,这就是哲人苏东坡的胸怀。直至今日,每年的中秋,面对家人朋友,面对海外侨胞,面对全世界的华人,我们仍然会虔诚的吟诵出这句诗,它所表达的感情,穿越千年,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