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在乡间采挖过的药材,现在想起来,都是满满的回忆

小时候在乡村的生活,有一些特别的难忘,比如挖药材,那几乎是我最喜欢做的事。一来可以认识很多新奇的东西,二来还可以作为勤工俭学,换一点零花钱,为家长分担一点负担,也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那些采过的药材,不知朋友们是否都见过。

柴胡,在我们那里是一种常见的药材,多生长在山坡上或者废弃的荒地里,它喜欢土壤,很少长在沙壤中。这种药材外形可以说很优美,茎秆细细的像铁丝一样硬直,叶子修长像竹叶,绿中透蓝,花如小米,明亮的柠檬黄色。这种药材主要指的是根,不是很粗,通常有筷子一般粗细,挖掘出新鲜的根,闻一闻,会有一种浓浓的药香。挖柴胡不容易,它一般三三两两的生长,根又细小,挖出来还要晾干,攒一斤要费好些功夫。不过我小的时候在野外并不愁跑腿,不管一天能挖到多少,依旧十分的高兴。

柴胡

黄芩也是一味十分普通的中药,与柴胡相反,黄芩一般都生在沙壤中,很少会在土中生长。这个药材据说是清热败火的,甚至可以直接用新鲜的泡茶,茶汤颜色也是明亮的中黄色,就是味道不好,有很重的土腥味,略微发苦。我们小时候去挖这个,一般是在半山腰上的沙梁上,看到一丛细叶子中有一串串的紫花,那就是黄芩了。这个根长的比较粗大,挖出来后擦去一层黑皮,里面就是鲜黄色的根,通常一上午能采挖到一编织袋。当然,产量高,它的价格也就低,不过对于孩子们来说,采挖这个更像是一场游戏。

黄芩

桔梗是一种十分有趣的药材,一般也是沙地上长的比较多,质量也好好过土壤地里的。在它不开花的时候,它普通的几乎让人认不出,一旦长了花苞,立刻就大不一样。它的花苞很有特色,是一个六边形的鼓起的的圆锤形状,这个时候淘气的孩子用手一捏,啵的一声这个鼓泡就破了,开花后是一个五星状的喇叭,鲜艳的蓝紫色十分的惹人喜爱。桔梗的根是药材,形状居然酷似一株人参,白白胖胖,粗的有小萝卜般大小,不过一旦晒干,立马就干瘪变形,大大缩小。

桔梗

连翘最近几年十分的常见,它已经被驯化成一种绿化景观植物,许多城市的绿化带里都有,春天开花,黄灿灿的一大片,然而连翘结的果实却不是大家都能见到的。我小时候夏天放了暑假,经常和大人们上山采摘连翘果实。连翘在山上通常是一片片的长成高大的灌木,采摘是一件十分费力的事,于是大人们就把枝条折下来,捆成一大捆背回家,然后放在院子里开始摘。摘下来的连翘是青的,要在滚水里煮一遍,捞出来晾晒干成为黑褐色,收购站才会收。

连翘

穿山龙在我们那里叫长山,这种药材只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山沟或者树林下,夏天长出长长的蔓,匍匐在地上或者攀爬在周围的树上,一颗就能长一大片,样子极像山药的藤蔓。它的根是药材,长得很长,一节节在地下蜿蜒,挖出来你会发现它有一层很独特的外皮,就像包了一层纸,一撕就破,外面是细长的根须,里面淡黄色,硬而脆像一块硕长的生姜或者山药。这个东西你要是找到一株,就能挖出好多,不一会袋子就满了。离开家乡多年,已经不见此物多时矣!

穿山龙

还有一种药材叫做远志,这个名字十分的大气,然而这种药材的植株却十分普通,很不起眼。远志一般在田埂上比较多,很喜欢土质细软干燥的地方。这种药材的枝叶都是细细瘦瘦的,可以说毫无特色,开的花也很小,紫红色的小花也不怎么显眼。如果不是一味药材,恐怕极少有人会去注意它,作为一种药材,它的药用部分倒是有些特别,不是植株,也不是根,而是根上的那一层皮。采集的时候,要连根挖起,然后把根揪下来,在太阳下晒到半干,然后用手一拧一拉,根上的那一层厚皮就拧下来了,成为一截空心管状,这就是远志的药材了。

远志

时间关系,我们先聊这些,如果朋友们有兴趣,我们后续再补充。

我是一树白花,写一些记录乡村生活的小文章,喜欢的朋友请关注我,感谢朋友们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