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易经之象数派

(更多精彩文章 请关注vx“易道小哥”)

象数是易象与易数的合称,象是形状,数是数目和计算。象和数经常在易学中连起来用,称为象数。

易学象数派就是着重于通过《易经》卦象和有关数字解释《易经》的学派,易学象数派的鼎盛时期是两汉和两宋时代。其代表人物有两汉的孟喜、焦延寿、京房、郑玄、魏伯阳;北宋的陈抟、邵雍等。

象数派兴于西汉时期,西汉时《易经》与民间的五行干支运气思想结合,与阴阳家合流。 出现了孟喜、焦延寿、京房等一批著名的注重象数的易学家,这三个易学家一脉相承,孟喜为焦延寿之师,焦延寿为京房之师。他们以卦气占验说易,包括纳甲、飞伏、世应等法,为汉代象数易学主流。

东汉郑玄博采众长,以“爻辰说”解释《易经》经文,其认为乾坤二卦生其余六十二卦,乾坤二卦共十二爻,刚好合十二地支之数。其将十二地支纳入到《易经》的三百八十四爻,以“五行说”解释筮法,说易以象数为主,对后世影响极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宗王弼,北方尊郑玄。

汉代以象数解易的另一大家是魏伯阳,其《周易参同契》以爻象论道家丹鼎修炼之术,开启后世道家易先河,深契《易经》象数原首。南宋时期的易学宗师朱熹曾专为《周易参同契》做过注解。


北宋时期,象数易学又迎来一波黄金时代,陈抟、邵康节创立了“图书易学”,以“河图洛书”来解读易学,使象数易出现了新面貌。

河图洛书以十(九)个数字表示四象五行,包括时间(时序)、空间(方位)及水、火、木、金、土五行,其代表作为《皇极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