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人哭泣时,眼泪化作珍珠

鲛奴 清宣统石印本《谐铎》

《鲛奴》的故事见于清人沈起凤的志怪小说集《谐铎》,说的是太仓有书生景某,在福建客居三年,从海上乘船还乡,就在归途上,他有了一番奇遇,“见沙岸上一人僵卧,碧眼蜷须,黑身似鬼”,书生就问他的来历,这个怪人回答说:“仆鲛人也,为水晶宫琼华三姑子织紫绡嫁衣,误断其九龙双脊梭,是以见放。今飘泊无依,倘蒙收录,恩衔没齿。”原来他是水府的鲛人,因为过失被流放,求书生收留,书生身边正好没有仆人,就带着鲛人回到了故乡。

鲛人平时没有什么嗜好,也不见有什么神异之处,每天饭后就到池塘里洗浴,然后上岸,蹲在阴暗的角落里。这天书生去佛寺,见到一个女子,见一老妇带着一个妙龄女子前来进香,书生一见女子,心生爱慕,一路尾随跟踪,得知是陶家女子,父亲早亡,母亲寡居,女子名万珠,有倾国之色。书生登门去求亲,老夫人说:“女名万珠,必得万颗明珠,方能应命”。

书生拿不出万颗明珠的厚聘,回到家中一病不起。鲛人听说后前来看望,书生对鲛人说,我们相依为命已经半年,如果我先走一步,你该怎么办?鲛人听了,放声痛哭,每一滴泪都变成了珍珠。书生见了蓦然坐起,鲛人止住了哭声,数了数落在地上的珍珠,还不够万颗。请鲛人再哭,却已不能。这时鲛人献计,和主人一起来到海边,见海上波涛汹涌,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乡,痛哭起来,书生用玉盘接着,直到凑足了万颗珍珠,鲛人的罪过也被赦免,回到了水府。

书生拿着明珠去提亲,老夫人笑道:“阁下真是至诚君子,要万颗明珠,并非卖女儿,而是试一试你的诚心。”于是拒绝了书生的明珠,把女儿嫁了过去。

在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中已有了鲛人报恩的故事模型:“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谐铎》中的《鲛奴》一篇,显然是延续了《博物志》的传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