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 什么样的人会被踢出群聊?

文|李娜

来源|与尔同消万古愁(shovidnana)

1

常去一家美容院做汗蒸,在那里认识了K姑娘。后来又陆陆续续认识了几个女孩子,仙乐袅袅的小小美容室,像是可以躲避尘世烦嚣的世外桃源,陌生的姑娘遇见了,也会心情明朗地聊几句。

后来就熟络了起来,竟也专门建了个群,插科打诨地消遣,或者一本正经地提供见解。

刚开始,K姑娘尤为受欢迎。她长得漂亮,又嫁了个开公司的丈夫,几个年纪小点的女生,总围着她讨要美容或恋爱秘笈,K姑娘也乐得分享。后来,渐渐地,我们发现她的内心世界并没有外表那么光鲜,因为,最爱抱怨的也是她。

K姑娘24岁就结婚了,婚后在老公的羽翼下找了份国企的闲职,如今几年过去,虽然衣食无虞,生活安定,丈夫对她恩爱如初,可她总觉得单调乏味和莫名的失落。

她抱怨父母只知道催着生小孩,抱怨丈夫工作繁忙,很少有闲暇陪伴自己,抱怨自己再也不能像单身时一样,享受着异性的追逐和莺歌燕舞。

抱怨生活忽然生出责任,从选择题变成了判断题,“我做任何事情之前,总会想,这样做对吗?符合一个妻子的身份吗?看到热恋的情侣,总觉得自己好孤单,看到菜市场穿着廉价家居服讨价还价的大妈,会感到悲哀和恐惧,我以后会变成这样吗?”

渐渐地,不管群里在聊什么话题,k姑娘一出现就喋喋不休地抱怨,抱怨着她的生活多么不尽如人意,其他姑娘给出的建议都被她一一否决数次后,群里变得越来越沉默。

再后来,我发现她被群主移出了群聊。

2

这个世界多势利,人们不喜欢怨妇,哪怕漂亮女生也无法拥有豁免权。因为日复一日地抱怨,就像个负能量黑洞,会吸走别人的光和热;那些沉溺在顾影自怜里的人,她们不知道:走出自怨自艾,变得坚强起来,就是对别人的善意。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后来我总在想,为什么有些人明明抓着一手好牌,却总在抱怨生活,像是被亏欠了太多。

为什么漂亮姑娘更容易在婚后感受到失落,因为她们在婚前凭借着天然优势,享受过太多异性的恭维讨好和追逐。

聪明的姑娘知道这是假象,她们会在婚后调整自己的角色和目标。

智慧与格局不够的姑娘,则为单身时得到过太多的奉承付出代价,一旦这些由荷尔蒙驱动的奉承消失了,她们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在亏待她们。

一个人的美貌若没有智慧打底,将会多么凶险——K姑娘这样的女孩觉得,谁娶了她就是占尽便宜,她需要大剂量高浓度的爱情,才能弥补亏欠,然而正常的婚姻生活不是偶像剧,这样的需索必定是要落空的。

于是她开始抱怨婚姻,觉得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而我想讲另一个故事给你听:

有个女孩,她在贫穷和暴力中长大。从小目睹父亲的酗酒、家暴、出轨,母亲的懦弱、眼泪和满身伤痕,每一天都像生活在噩梦中。

她天资一般,相貌也一般,大学的学费是借来的,每个寒暑假都在打工还债。整个20多岁她都在赚钱还钱,帮着父亲还债,帮自己赚出国留学的费用。

终于在28岁那年,她可以去法国学自己喜欢的服装设计,这个时候弟弟结婚需要用钱,她受不了母亲的苦苦哀求,就答应了把钱给弟弟结婚用。

这样的女孩可能最有资格成为怨妇的,可是她没有在朋友面前抱怨过一句,只是去选择,去承担自己的选择,用她的话说是“在亲情和梦想之间,找到那个平衡点”。她迟了两年去法国,但是没有阻碍她成为优秀的设计师,这些年颜值、事业、家庭一直都在线,她不觉得这世界亏欠她任何。

3

所以这几年,我也在重新思考什么叫做“好命”。

实不相瞒,年轻的时候我羡慕过那些好命的女孩:她们出生优渥,长得漂亮,不需要怎么奋斗,年纪轻轻就嫁了,这世界对她们永远和颜悦色。

我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那种姑娘,卑微但是要强,从小就知道自己没有任何的依傍,所以拼命地自我雕琢,自我塑造,打破局限,在有限的条件下,活出最大的自由度。

这些年我也看到,很多自身条件不佳,需要面临很多局限与桎梏的姑娘,她们本来有着“怨妇”的命,却生生地活成了“女王”的样子。

所以新的洞察是:真正的好命不在于外貌、出身和运气,而在于“思维模式”;真正的好命姑娘是让自己活得漂亮的那些女孩。

再看一个习惯了开启怨妇模式的人,久而久之,她的容貌会发生变化,她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机制也会固化。

她会越来越偏执、暴戾、消沉,将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都怪罪于他人;自己躲在思维的牢笼里,局限于认知的沟壑中,变得面目可憎,众人疏远之。

她只会吸引到和她一样的怨妇,获得短暂的安慰和麻痹。

而那些能够自我承担、自我成长的姑娘,会修炼成气场强大的女王,她拥有正向的观念、开阔的眼界和多元包容的价值观,自然能够吸引到和她一样美好的人和事物。

所以她们会更幸运,有更多的贵人相助,有更多的机遇降临在她们身上。

你是你人生的主人。无论你的生活正在经历什么,别做怨妇,做女王——

我面对,我接受,我选择,我负责。

然后披荆斩棘,去抵达你向往的星辰与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