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而设计|苏州博物馆——贝聿铭的一部“自传”

贝聿铭,著名美籍华人建筑设计师,

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总将苏州视作故乡,这里也是贝氏家族的根基所在。他85岁才决定开始做苏州博物馆,并将它亲昵地称之为“我的小女儿”。他将对故乡、对自身的中国血统、对中国文化、对几何形体的热爱,都融合在了这幢建筑里。贝聿铭曾说,苏州博物馆是他的一部“自传”。

1

苏州博物馆

1998年,来自苏州的一个消息震惊了建筑界,古城苏州要在三个古典园林——拙政园、狮子林和忠王府旁边,修建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经过长达三年的选择与论证,来自美国的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最终成为了这座博物馆的设计者。

从没有一座博物馆像苏州博物馆这样,将经典苏州风格与现代结合得如此自然,如此动人。古典与现代,不仅可以碰撞,而且可以天衣无缝地过渡。这座“为中国而设计”的古代博物馆,正是因设计的力量,将传统中国风的美好和绚烂,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的经典案例,是中国博物馆的幸运,也是中式设计的一次大胆探索,有着正面且积极的借鉴意义。

2

苏州博物馆设计风格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

国际建筑设计大师聿铭打造的苏州博物馆,

带着浓浓的中国风禅意。

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据说,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设置是最让贝聿铭煞费苦心的。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1/5空间。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当问及为何不采用传统的太湖石时,贝聿铭曾说过,传统假山艺术已无法超过。一辈子创新的大师,不愿步前人的后尘。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3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

上世纪7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在建筑界,一度被隔绝的西方建筑文化再次被纳入了国人的视野。1979年,香山饭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第一座由境外设计师设计的建筑,设计者就是世界著名建筑师、美籍华人贝聿铭。

85岁的贝老,祖籍正是苏州,狮子林,原本就是他家的园林。他了解苏州的历史文化内涵,对故乡也有一份难以割舍的亲情。同时,几十年来,贝老在世界各地也设计过诸多风貌各异的博物馆建筑。对这一类的公共建筑,可谓得心应手。因此,请贝老来为苏州博物馆做设计,可谓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在如此微妙的地点建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对于任何一个设计师,都将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稍有不慎,就会成为千夫所指。但对85岁高龄的贝聿铭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他早在孩童时代就已种下的梦想。

清新简洁的设计,

是中国的,

更是世界的审美趋势。

一直以来,贝聿铭始终在探索,如何能够使中国的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对接,走一条既融合了传统文化,又具有现代特征,不是简单的仿古复古的新的路线。

为此,贝聿铭为新馆确定了一个叫做“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以及被称为“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形态上,色彩的把握,和周围建筑保持一致。在庭院的处理上,保留了很多和苏州过去的园林相似的地方。但在反映园林文化的同时,但又并不是照搬过去的形式,而是将许多苏州传统的东西,通过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出来。

尽管从外观上来看,园林式的苏州博物馆融合了苏州园林和文化的神韵,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技术手段上,同样延续苏州的古老传统。对于贝老而言,他的设计始终是以不断创新而创造了世界建筑历史上的一段又一段佳话,对传统的尊重和延续,只是通过他设计的作品内在的特征而表达出来的。

在新馆建筑的构造上,大量使用玻璃,和采用开放式钢结构,现代的钢结构替代了苏州传统建筑的木质材料,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既传承了苏州城内古建筑纵横交叉的斜坡屋顶,又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充分体现了“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理念。

整个新馆的建筑群在现代几何造型中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特色,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墙体边饰,和白墙相搭配,清新简洁。

如果说,当年香山饭店的建成在中国建筑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同时它也为新时期我国建筑和室内设计工作者的创作起到了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的作用。那么,苏州博物馆,则使苏州民居风格和现代建筑和谐对接,融建筑于园林之中,化创新于传统之间,使传统与现实,东方古代文明和西方现代科技相辅相成协调相融。

对于贝老本人来说,创立一种属于中国本土的建筑风格,香山饭店是一个开端,苏州博物馆则是一个漂亮的结局,他用自己的努力,实现着一个特殊的理想,为中国创造了一种新的建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