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的實際用途是什麼?

手遊CFer—小黑狙

樂山大佛的開鑿原因,與當時的樂山地勢有關。

古代的樂山,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聚之所。三江匯聚凌雲山麓,每當夏季,水勢兇猛,江水直搗峭壁,船毀人亡的事件時有發生。

高僧海通禪師為減小水勢,召集人力物力,開始修造樂山大佛,一在物理上減排水勢,二修大佛護佑眾生平安。

這是樂山大佛的修建原因。



其實,樂山大佛的修建十分坎坷,可謂一波三折,經過兩次停工才得以完成。

從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海通禪師主持動工,在修建到佛肩時,海通忽然離世,樂山大佛工程第一次停工。

多年後,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上任,得知海通禪師義舉,十分欽佩,於是捐贈自己的俸金給海通禪師的徒弟,重啟樂山大佛的修建工程。

朝廷得知此事,亦撥款助力修建。

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時,章仇兼瓊回京任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後,西川節度使韋皋到任,捐贈俸祿繼續修建大佛,終於,在公元803年,完成了大佛的修建。



從海通禪師,到章仇兼瓊,再到韋皋,共經歷90年,終於完成了這座舉世矚目的樂山大佛。

1996年12月,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樂山大佛佇立在江邊,本身就是為了保一方平安的,我們都知道了,山佇立在岷江邊上,因為閩江時常會有水患,所以當時在建立的時候,樂山大佛的作用,就是為了能夠很好的去鎮壓水患,保得一方平安。


我們現在到樂山去,如果坐船環遊閩江的話,就會看到樂山大佛壯觀的佇立在閩江岸邊,起有悲憫的眼神俯視著眼前的岷江,古人對於水換新,不能夠完全做到,消除的,所以向閩江這種常年有水患的江河,是古人無法戰勝的,古人認為,就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徹底鎮壓住水患的神祇。


樂山大佛,恰逢其會,這是古人的一種思想,卻給今人留下了無與倫比的財富,作為世界上最高的坐佛,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旅遊的一個象徵。只要到四川來的朋友,每個人都會想著去看一眼樂山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