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初中化學知識點考試常考到,收藏了,孩子學習、複習都需要!

初中化學歸類總複習

一、常見物質的顏色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銅Cu、氧化鐵Fe2O3(紅棕色)、紅磷(暗紅色)

2、黑色:鐵粉Fe、 碳粉C(木炭、碳黑、活性炭)、氧化銅CuO、二氧化錳MnO2、

四氧化三鐵Fe3O4

3、藍色:氫氧化銅Cu(OH)2、硫酸銅晶體CuSO4•5H2O

4、紫色:高錳酸鉀 KMnO4

5、紅褐色:氫氧化鐵Fe(OH)3

6、淡黃色:

硫磺 (單質S)

7、無色:冰、乾冰、金剛石

8、綠色:鹼式碳酸銅

9、銀白色: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二)液體的顏色

1、藍色溶液:含Cu2+的溶液:硫酸銅溶液CuSO4、氯化銅溶液CuCl2、硝酸銅溶液

2、淺綠色溶液:含Fe2+的溶液:氯化亞鐵FeCl2溶液、硫酸亞鐵FeSO4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3、黃色溶液:Fe3+ 的溶液(棕黃色、黃褐色):硫酸鐵溶液Fe2(SO4)3、氯化鐵溶液FeCl3、硝酸鐵溶液Fe(NO3)3

4、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6、無色液體:水、雙氧水、鹽酸、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鈉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NO2

2、黃綠色氣體:氯氣 Cl2

3、無色氣體:氧氣O2 (固態液態O2淡藍色)、氮氣N2、氫氣H2、二氧化碳CO2、

一氧化碳CO、甲烷CH4 、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4、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NH3(此氣體可使溼潤石蕊試紙變藍色)、SO2

二、常見物質的學名、俗名化學式

<table><tbody>

大類

類別

學名

俗名

化學式

金屬

水銀

Hg

固態

非金屬

硫磺

S


金剛石、石墨

C



氧化物

過氧化氫

雙氧水

H2O2

氧化鈣

生石灰

CaO



固體二氧化碳

乾冰

CO2



氯化氫水溶液

鹽酸

HCl


氫氧化鈣

熟石灰、消石灰

Ca(OH)2


氫氧化鈉

火鹼、燒鹼、苛性鈉

NaOH



氯化鈉

食鹽

NaCl


碳酸鈉

純鹼、蘇打

Na2CO3



碳酸氫鈉

小蘇打

NaHCO3



硫酸銅晶體

膽礬、藍礬

CuSO4•5H2O




甲烷

沼氣、天然氣

CH4


乙醇

酒精

C2H5OH



乙酸

醋酸

CH3COOH


主要成分

生鐵、鋼

Fe

C



氧化鐵、三氧化二鐵

鐵鏽

Fe2O3



氫氧化鈣

石灰水

Ca(OH)2



碳酸鈣

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氫氣和一氧化碳

水煤氣

H2和CO



/<tbody>/<table>

、有毒的物質

1、有毒的固體:亞硝酸鈉(NaNO2),乙酸鉛等

2、有毒的液體:汞,硫酸銅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有毒的氣體: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四、元素化合價、離子、化學式、物質溶解性一覽表

五、四種化學反應基本類型

1、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如:A + B = AB

2、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如:AB = A + B

⑴2H2O2 MnO22H2O +O2 ↑ ⑵ 2H2O通電 2H2↑+O2 ↑;

⑶ 2KMnO4 △ K2MnO4+MnO2+O2↑; ⑷ 2KClO3 MnO22KCl+3O2 ↑;

⑸ H2CO3 = H2O + CO2↑; ⑹ CaCO3 高溫CaO + CO2↑;

⑺ 2HgO △ 2Hg+O2↑

3、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如:A + BC = AC + B

三類置換反應:

⑴金屬與酸:Zn+H2SO4 = ZnSO4+H2↑; Zn+2HCl= ZnCl2+H2↑

Mg+H2SO4 = MgSO4+H2↑; Mg+2HCl= MgCl2+H2↑

Fe+H2SO4 = FeSO4+H2↑; Fe+2HCl= FeCl2+H2↑

2Al+3H2SO4 = Al2(SO4)3+3H2↑; 2Al+6HCl = 2AlCl3+3H2↑

⑵金屬與鹽溶液: Fe+CuSO4 = FeSO4+Cu(鐵與硫酸銅)

⑶氫氣或碳做還原劑:H2 + CuO△ Cu + H2O; 3H2+Fe2O3高溫2Fe+3H2O

C+2CuO 高溫2Cu+CO2↑; 3C+2Fe2O3 高溫4Fe+3CO2↑

4、複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如:AB + CD = AD + CB

5、其他的化學反應:

①氧化還原反應:(一氧化碳做還原劑)

CO+CuO△ Cu+CO2; 3CO+Fe2O3 高溫2Fe+3CO2

②有機物的燃燒:CH4+2O2點燃2H2O+ CO2 C2H5OH+3O2點燃3H2O+ 2CO2

③非金屬氧化物與鹼反應:CO2+ Ca(OH)2= CaCO3↓+H2O

CO2+ 2NaOH = Na2CO3+ H2O SO3 + 2NaOH = Na2SO4+H2O

物質敞口置於空氣中質量改變的

(一)質量增加的

1、由於吸水而增加的:氫氧化鈉固體,氯化鈣,氯化鎂,濃硫酸

2、由於跟水反應而增加的:氧化鈣、氧化鉀、氧化鈉,硫酸銅

3、由於跟二氧化碳反應而增加的:

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氫氧化鉀

(二)質量減少的

1、由於揮發而減少的:濃鹽酸,濃硝酸,酒精,汽油,濃氨水

2、由於風化而減少的:碳酸鈉晶體

常見物質的檢驗

(一)氣體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2、氫氣:在玻璃尖嘴點燃氣體,罩一個乾冷小燒杯,觀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變渾濁,則是氫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溼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二)離子的檢驗

1、氫離子(酸)H+:①滴加紫色石蕊試液,石蕊試液變紅;②PH試紙,PH<7;③加入鋅粒,有氣體生成(H2)

2、氫氧根離子(鹼)OH -:①酚酞試液,②紫色石蕊試液,③硫酸銅溶液,有藍色沉澱生成(Cu(OH)2)④PH試紙

3、碳酸根離子CO32-: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4、氯離子Cl-: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生白色沉澱(AgCl),則是氯離子。

5、硫酸根離SO42-:硝酸鋇溶液(含Ba2+的溶液)和稀硝酸,產生白色沉澱(BaSO4),則是硫酸根離子。

6、銨根離子NH4+:氫氧化鈉溶液並加熱,把溼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有刺激性氣味(NH3),試紙變藍。

7、銅離子Cu2+: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藍色沉澱Cu(OH)2則是銅離子。

8、鐵離子Fe3+: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紅褐色沉澱Fe(OH)3則是鐵離子。

(三)相關例題

1、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Na2CO3):方法一:滴加足量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變質;方法二,滴入氯化鈣或氯化鋇溶液有沉澱生成。

2、檢驗生石灰(CaO)中是否含有石灰石CaCO3: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3、檢驗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AgCl,則含有NaCl。

4、檢驗三瓶試液分別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隻試管中分別滴加Ba(NO3)2 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2SO4;再分別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八、化學符號表示的意義、各種符號中數字表示的意義

(一)化學符號表示的意義:

H: ①表示氫元素 ②表示一個氫原子

2H: 表示兩個氫原子

H2:①表示氫氣 ②表示氫氣由氫元素組成 ③表示一個氫分子④表示一個氫分子由兩個氫原子構成

2H2:表示兩個氫分子

H +: 表示氫離子(一個氫離子)

2H+:表示兩個氫離子

+1

H: 表示氫元素的化合價是+1價

(二)八種數字表示的意義:

元素符號前的數字:表示原子個數。例2H:表示兩個氫原子

離子符號前的數字:表示離子個數。例2H+:表示兩個氫離子

化學式前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例2H2:表示兩個氫分子

元素右下角的數字:表示構成原子的個數。

例H2:表示一個氫分子由兩個氫原子構成

元素右上角的數字:表示離子所帶的電荷數。

例H+:表示一個氫離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

元素正上方的數字:表示元素的化合價。

例 +1

H:表示氫元素的化合價是+1價

原子、離子結構示意圖中圓圈裡的數字:表示質子數。

、初中化學之三

1、 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物質燃燒的三個條件:可燃物、跟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

4、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5、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7、造成水汙染的三種原因:(1)工業“三廢”任意排放(2)生活汙水任意排放(3)農藥化肥任意施放

8、質量守恆定律的五個不改變: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元素的種類不變,元素的質量不變。

9、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10、複分解反應能否發生的三個條件: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澱

11、三大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全為混合物)

12、影響溶解度的三個因素: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溫度

十、物質的除雜

除雜質的原則:用某物質吸收雜質或跟雜質反應,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應,也不能生成新的雜質。

除雜質的方法:①物理方法:利用物質的物理特性(溶解性、吸附性等)②化學方法:利用物質與雜質反應,不與有效成份反應。A、氣化法:通常加稀鹽酸或稀硫酸,使雜質轉化為氣體。B、沉澱法:在溶液中,加入某種試劑,使雜質反應形成沉澱,分離出去。

1、CO2(CO):把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2、CO(CO2):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3、CO2(O2):把氣體通過灼熱的鐵粉或碳粉

4、H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或通過氫氧化鈉固體

5、CO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

6、CuO(C):在空氣中(在氧氣流中)灼燒混合物

7、Cu(Fe) :①用磁鐵吸②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或鹽酸)

8、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或鹽酸)

9、FeSO4 (CuSO4): 加入足量的鐵粉

10、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鹽酸

11、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

12、NaCl(NaOH):加入足量的鹽酸

13、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鈣溶液

14、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

15、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

16、NaCl(KNO3):蒸發溶劑(物理方法:溶解度)

17、KNO3(NaCl):冷卻熱飽和溶液(物理方法:溶解度)

十一、單質、氧化物、酸、鹼、鹽之間的重要反應及典型實例

十二、三種氣體的實驗室製法

(一)三種氣體的實驗室製法以及它們的區別:

十三、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鈣、甲烷等的相互關係

十四溶液溫度變化

(一)溫度升高:

1、物質溶於水,溫度升高:濃硫酸、氫氧化鈉

2、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溫度升高:Mg+2HCl= MgCl2+H2↑ CaO+ H2O = Ca(OH)2

(二)溫度降低:硝酸銨溶於水

十五、氣體的乾燥(利用物質的吸水性)

1、濃硫酸:O2、N2 、H2 、CH4、CO、CO2 、SO2、HCl(不能幹燥NH3)

2、固體氫氧化鈉:O2、N2 、H2 、CH4、CO、NH3(不能幹燥CO2 、SO2、HCl)

3、氧化鈣:O2、N2 、H2 、CO、CH4(不能幹燥CO2 、SO2、HCl)

六、有關不同

1、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鐵和鋼的性能不同:是因為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氧氣和臭氧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水和雙氧水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

4、元素種類不同:是因為質子數不同

5、元素化合價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6、鈉原子和鈉離子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十七、化學之最

1、未來最理想的燃料:H2

2、最簡單的有機物:CH4

3、密度最小的氣體:H2

4、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物質:H2

5、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H2O

6、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原子

7、PH=0時,酸性最強 ,鹼性最弱;PH=14時,鹼性最強,酸性最弱

8、土壤裡最缺乏的:N、K、P 三種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金剛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國家:中國

1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

1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鋁

13、空氣裡含量最多的氣體:氮氣

14、空氣裡含量最多的元素:氮

15、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

16、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碳

★化學中考高分秘訣★

1、迴歸教材,注重基礎。(書中化學式、方程式)

2、重視近幾年化學中考題,仿真練習。

3、培養良好的答題習慣,注重解題規範。

(1)認真讀題,反覆讀題。

(2)先易後難,不漏題。

(3)提高答題速度和準確度。

(4)書寫規範,不寫錯別字,卷面整潔,統一使用黑色鋼筆或中性筆。

4、培養良好的自信心,適當給自己加壓。